[1]刘庆昌.甘薯在我国粮食和能源安全中的重要作用.科技导报,2004(9):21-22 [2]周郑坤,郑元林.甘薯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的再认识.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4(4):16-19 [3] 浙江农业大学作物栽培教研室.作物栽培学[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4] 何贤彪,刘伟明.甘薯白绢病防治试验初报[J]. 上海农业科技,2015(2):133-134. [5] 谢逸萍,孙厚俊,邢继英. 中国各大薯区甘薯病虫害分布及危害程度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09, 21(8): 121-122. [6] 黄立飞, 罗忠霞,房伯平等. 甘薯白绢病病原菌的鉴定. 植物保护学报, 2013, 40(6):569-570. [7] 张敏,余继华,卢璐等. 台州新发现甘薯茎腐病[J].植物检疫,2016(3):84-86. [8] 黄立飞, 罗忠霞, 房伯平等. 我国甘薯新病害茎腐病的研究初报. 植物病理学报, 2011, 41(1):18-23 [9] 黄立飞,罗忠霞,房伯平等.甘薯茎腐病的研究进展.植物保护学报,2014,41(1):118-122. [10] Lifei Huang,Boping Fang,ShaojunYe,et al. Rhizoctonia solani AG-4 HG-I Causing Stem Rot of sweetpotato (Ipomoea batatas) in China. Plant disease, 2017, 101(1):245 [11] 胡公洛, 周丽鸿. 甘薯根腐病病原的研究[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1981, 1-7. [12] 刘泉姣, 叶道纯, 徐作珽. 甘薯根腐病的初步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1982(3):21-28. [13] 李鹏,马代夫,李强等.甘薯根腐病的研究现状和展望[J].江苏农业科学, 2009(1):114-116. [14] 刘伟明.浙薯60-2应用技术研究.科技通报,1986(4):43-43 [15] 刘伟明.早熟甘薯浙薯2号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农业科技通讯,1991(1):10-10 [16] 刘伟明,吴列洪,沈升法.甘薯新品种浙薯l32 收栽培的特征特性观察长江蔬菜,2012(10):23-24 [17] 刘伟明,季志仙.甘薯心香早收栽培的特征特性观察[J].浙江农业科学,2012(2):151-152. [18] 刘伟明,吴列洪.早收栽培下甘薯新品种浙薯70特征特性观察试验[J]. 天津农业科学,2013, 19(10): 93-94. [19] 刘伟明,吴列洪,沈升法. 甘薯浙紫薯1号早收栽培的特征特性[J]. 湖北农业科学, 2013(1):25-26. [20] 刘伟明, 吴列洪. 甘薯品种浙薯75早收栽培的特征特性观察试验[J]. 中国种业, 2012(6): 48-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