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学学报》,
导航切换
农学学报
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简介
获奖情况
数据库收录
编 委 会
作者中心
作者登录
投稿指南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者中心
审稿政策
专家登录
编委登录
主编登录
编辑登录
在线期刊
优先出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精彩专题
按栏目浏览
下载排行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道德声明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专题
资源与环境
以《中国农学通报》《农学学报》刊载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资源、环境、生态等相关的论文为本专题。主要内容包括:农业资源分布规律、农业资源生态系统演变及其作用规律、农业种植资源、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农业生态问题、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理论等。供读者阅读、下载和订阅(
Email Alert订阅。目前我们已经开通免费Alert服务,用户可按自己的需求免费获取最新目录。
)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安徽省耕地资源系统分析与保护对策研究
王光宇 孙红忠 韩千红 胡永年 倪楠
中国农学通报 2003, 19 (
6
): 135-13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306135
摘要 +
(
1613
)
PDF
( 295171KB )(
641
)
可视化
本文对安徽省耕地资源进行了系统诊断,对影响耕地数量减少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对人均耕地占有量运用GM(1,1)模型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耕地保护对策及措施。
Select
杂草稻种质资源的鉴定及利用探索
张忠林 ,谭亚玲,黄大军,谭学林
中国农学通报 2003, 19 (
6
): 61-6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30661
摘要 +
(
1578
)
PDF
( 207431KB )(
593
)
可视化
对34份韩国杂草稻种质资源进行农艺性状、稻瘟病抗性、品质鉴定及育种利用探索。结果表明:杂草稻为小穗多穗型种质资源,具有抗性好、品质优的特点,可直接用作保持系的选育,但不能直接作恢复系,只可作中间材料用于恢复系的改良。
Select
海南岛生态旅游资源总体评价及开发利用研究
左 萱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
1
): 217-21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1217
摘要 +
(
1274
)
PDF
( 140611KB )(
871
)
可视化
海南岛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主要体现于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导向、优良的环境质量、较高的科考价值、较高的休闲疗养价值以及较高的海滩观赏价值,劣势主要体现于人文景观的质量和规模尚无法达到较高水平。对其开发利用应合理布局,优化全岛组合,突出区域特色,进一步发挥海滨和近岸海域旅游资源的优势,着重开发旅游资源种类丰富的区域,同时还应增强旅游地保护生态环境的价值导向作用。
Select
近红外分析技术在玉米种质资源品质分析中应用
段民孝,王元东,郭景伦,邢锦丰,滕海涛,赵久然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
1
): 86-8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186
摘要 +
(
1585
)
PDF
( 121682KB )(
662
)
可视化
近红外分析技术具有快速、简便、准确、非破坏性的优点,为玉米品质育种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手段。利用FOSS公司1255型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仪,对2000 年~2001年的686份玉米自交系和2001年~2002年的1438份杂交组合的籽粒品质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玉米籽粒3种品质成分在不同材料间存在显著差异,粗脂肪和蛋白质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都较大,粗淀粉含量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都较小,年份之间有差异。自交系中粗脂肪平均含量分别为4.24%和4.27%,蛋白质平均含量分别为11.75%和12.17%,粗淀粉平均含量分别为71.04%和71.10%,玉米杂交组合粗脂肪平均含量分别为4.53%和4.86%,蛋白质平均含量分别为9.93%和10.05%,粗淀粉平均含量分别为72.56%和72.74%。
Select
综合利用蝗虫资源,实现蝗灾可持续治理
蔡青年 胡熳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
2
): 184-18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2184
摘要 +
(
1248
)
PDF
( 93597KB )(
618
)
可视化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蝗灾发生和防治的现状,从生态保护和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提出了新的观点,并对蝗虫资源的产业化提出了相应的构想,这对蝗灾的长期可持续的治理有重要的意义。
Select
水稻稻瘟病“活体菌株”接种法在稻种资源抗性鉴定中的应用
张玉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
2
): 198-19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2198
摘要 +
(
1362
)
PDF
( 152707KB )(
672
)
可视化
以省内主要栽培粳稻品种(品系)为研究对象,用“活体菌株”接种法进行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鉴定,人为控制田间小气候,建立一套发病系数高、方法简便实用、病圃容量大、鉴定结果可靠性强等综合措施。 在连续几年的抗性鉴定中,鉴定筛选出一批利用价值较高的种质资源和抗性较好的系统材料,本研究室选育出抗病品种3个,省良种化工程中标品系3个及省内抗病品种(品系)23个,以备做抗性资源加以利用或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Select
湖南省山茶属红山茶组植物资源及园林观赏特性的研究
田晔林,刘克旺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
3
): 193-19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3193
摘要 +
(
1401
)
PDF
( 1142600KB )(
667
)
可视化
湖南省山茶属红山组植物种类较多,共13种1变种,约占国产总数的23.6%,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四川省;作者在实地调查和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湖南省山茶属红山组植物的树形、叶、花、果的观赏特性,认为其为优良的乡土木本观花植物,观赏价值高,在中国南方的广大地区值得大力推广。
Select
黔西北地区立体气候与水果资源产业的开发
付业春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
3
): 199-199.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3199
摘要 +
(
1272
)
PDF
( 1044839KB )(
658
)
可视化
根据多年实地考察和收集的气象资料,分析了黔西北立体气候的基本特征,气候垂直分布规律,气候垂直分布类型的气候指标;热量东西向地域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黄梨、苹果、茨梨、红果蔷薇、猕猴桃等资源的开发前景和途径,为这些水果的产业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Select
大豆遗传资源农艺性状的鉴定和筛选
张彩英,段会军,常文锁,张丽娟,李喜焕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
5
): 115-11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5115
摘要 +
(
1479
)
PDF
( 1062021KB )(
620
)
可视化
对来自于中国黄淮海大豆产区、北方大豆产区和南方大豆产区的316个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鉴定和比较。结果表明,育成品种的分枝数、分枝荚数、单株总荚数明显不及农家品种,而其它性状如主茎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优于农家品种。以育成品种和农家品种分别所作的相关分析表明,主茎荚数、分枝荚数、单株总荚数均与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显著的正相关;主茎节数与株高、主茎荚数、单株总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分枝数与分枝荚数、单株总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或非显著正相关,但与主茎荚数呈负向显著相关;单株粒数与单株粒重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单株粒重正向显著相关,与单株粒数负相关显著。通过比较和分析,就百粒重、生育期和株高筛选出一些具有极端值的品种,可以用作品种选育的亲本和大豆分子育种如转基因受体或分子标记作图群体的遗传材料。
Select
江西省有机肥资源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邹绍文,孙建奇,王秋生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
5
): 170-17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5170
摘要 +
(
1697
)
PDF
( 1222060KB )(
828
)
可视化
2001年对江西省各市县有机肥料资源、利用状况、商品有机肥料生产情况及用户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江西省有机肥料资源量为13411.0万t,利用量为6199.4万t,商品有机肥产量4.1万t,有机肥料利用率为46.2%。针对目前有机肥发展存在的绿肥种植面积下降,单产低;作物秸秆总量减少,秸杆资源未充分利用;农民积造的农家肥数量锐减,粪尿类资利用率低;有机肥商品化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制订政策,加强立法;发展经济绿肥,搞好良种繁育;抓好秸杆还田,严禁就地焚烧;抓好有机肥积造;提高有机肥商品化率的建议和对策。
Select
中国东部假俭草种质资源多样性初步研究(I) ——物候期变异及其规律
刘学诗,,刘建秀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
5
): 180-18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5180
摘要 +
(
1404
)
PDF
( 1017844KB )(
651
)
可视化
对中国东部有代表性的40份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Munro)Hack.]种源的物候期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东部地区假俭草种质资源的返青期、孕穗初期、盛花期、成熟期、枯萎期、青绿期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不同种源物候期变异范围大小依次为:孕穗初期(5月29日~9月29日)>盛花期(8月28日~10月24日)>成熟期(10月9日~11月20日)>枯萎期(11月7日~12月1日)>返青期(4月18日~5月8日)。青绿期的变异范围为189~217d。(2)中国东部地区假俭草种质资源的返青期和孕穗初期随着纬度的增加而日趋提前。(3)中国东部地区假俭草种质资源的返青期、孕穗初期、盛花期、成熟期、枯萎期、青绿期间有一部分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返青期与孕穗初期、盛花期、枯萎期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57、0.3429、0.3995,盛花期与枯萎期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526;孕穗初期与盛花期、成熟期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34、0.4626,盛花期与成熟期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592;而返青期与青绿期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019,表明假俭草的返青期愈早,青绿期愈长。
Select
堇菜属Viola植物资源的园林开发前景探讨
段春燕,,候小改,张赞平,李连方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
5
): 185-18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5185
摘要 +
(
1316
)
PDF
( 1023266KB )(
710
)
可视化
介绍了中国堇菜属野生植物的资源数量、分布及观赏特性, 并分析了堇菜属植物的园林开发前景。 关键词:堇菜属; 植物资源; 开发利用
Select
河南省野菜资源多样性及开发利用研究
王广印,赵一鹏,刘会超,孟 丽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
6
): 77-7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677
摘要 +
(
1661
)
PDF
( 1367783KB )(
824
)
可视化
河南省野菜资源极为丰富,共有415种,隶属91科226属。对野菜种类特点、生物学性状、食用部位、采集时期、生境等进行了统计与分析,阐述了野菜资源的地理分布,论述了河南省野菜的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充分合理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
Select
从空育131的试种成功看寒地粳稻种质资源的创新
孙淑红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 (
2
): 134-13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502134
摘要 +
(
1251
)
PDF
( 992971KB )(
721
)
可视化
由于空育131熟期适宜、稳产、丰产、优质、耐寒、抗倒等特点,近几年在黑龙江省种植面积处于领先地位。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稻瘟病有加重的趋势,应对其正确评价。针对寒地水稻育种缓慢的主要原因——种质资源的贫乏落后,提出了资源创新两种主要途径——自已创新及外引优异种质资源。
Select
江苏省水生蔬菜优良种质资源的 保护及开发利用现状与建议
李良俊,张晓冬,谢 科,孙 磊,顾 丽,曹碚生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 (
2
): 305-30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502305
摘要 +
(
1618
)
PDF
( 986679KB )(
842
)
可视化
对江苏省水生蔬菜的生产、优良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江苏水生蔬菜生产在全国的特色和优势,以及在江苏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指出了因城市建设征用水生蔬菜生产用地、生产中对选留种重视不够和对优异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不深入等导致种质资源流失、病虫害多发及品种退化等问题,提出了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建设种质资源保存圃、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等保存优良种质的措施,以及加强种质资源优良性状研究和开发利用的建议。
Select
云南紫苏资源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郭凤根,陈 娟,王仕玉,杨海溶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 (
5
): 101-10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505101
摘要 +
(
1356
)
可视化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9份云南紫苏地方品种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这9份紫苏品种存在着6种酶谱类型,并且聚合成5支,支持将云南省紫苏属植物分成回回苏、紫苏、耳齿紫苏、野生紫苏和白苏5个变种的观点。
Select
诱变育种在改良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资源中的 应用及前景展望
常胜合,舒海燕,秦广雍,黄群策,陈彦惠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 (
5
): 174-17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505174
摘要 +
(
1450
)
可视化
近10年中国玉米单产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种质资源狭窄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引进热带亚热带种质资源是拓宽温带玉米种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热带亚热带种质资源引进到温带以后会出现成熟期延迟、营养生长优于生殖生长等现象。针对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这些特点,诱变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主要对目前经常应用的几种诱变方法在改良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资源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比较。对将来大规模地运用诱变方法改良外来种质进行了预测。
Select
四川丘陵区水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
姚兴柱,夏建国,朱钟麟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 (
5
): 386-38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505386
摘要 +
(
1352
)
可视化
四川丘陵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水资源紧缺已成为该地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笔者围绕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从降水量、水资源量和水质3个方面分析论述了四川盆地丘陵区水资源现状,并从水利工程现状、可供水量、水资源供需状况等方面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指出了当前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从积极开源、节约用水、水环境保护、加强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
Select
中国水资源危机成因的经济分析及其解决办法
陆杰斌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 (
5
): 400-40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505400
摘要 +
(
2341
)
可视化
从分析我国水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入手,指出造成现有水资源危机的自然、人为原因,进而运用经济学外部性和“共有资源”理论对危机产生的成因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最终提出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的根本之道在于建立水权和水市场,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Select
中国耕地资源的基本态势及其近年来数量变化研究
张士功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 (
6
): 374-37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506374
摘要 +
(
1712
)
PDF
( 1345186KB )(
646
)
可视化
耕地资源作为农业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和农民最直接的劳动对象,是构成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实现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础和保证。在分析中国耕地资源的现状、1996年以来中国耕地数量减少的途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造成中国耕地非农化无序流转的主要原因在于盲目的城市化、土地管理法制化建设滞后、利益驱动、执法和监管不力等方面。
跳至
页
第1页
共64页
共1275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