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邹学校.中国辣椒[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 马艳青.我国辣椒产业形势分析[J].辣椒杂志,2011,(1):1-5. [3] 邹学校.辣椒遗传育种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 张竹青,戴雄泽,马艳青,等.湘潭迟班椒衍生骨干亲本的选育及利用[J].长江蔬菜,2015,(12):8-12. [5] 张继仁.湖南辣椒地方品种资源的初步研究[J].湖南农业科技,1979(4);25-30. [6] 李树宝.湖南省辣椒品种资源简介[J].作物品种资源,1985(2):46-48. [7] 戴离安,张西露.湖南辣椒研究 2湖南辣椒新品种选育及基础理论研究[J].辣椒杂志,2004,(4):7-12. [8] 姜俊,魏银初,胡应北,等.早熟辣椒新品种驻椒14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6,(5):28-29. [9] 姜俊,胡应北,,赵红星,等.辣椒新品种驻椒18的选育[J].中国蔬菜,2010,(24):82-84. [10] 黄炜.辣椒核雄性不育两用系创制及其不育机理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11] 范妍芹,刘云,严立斌,等.利用雄性不育系育成大果型甜椒新品种‘冀研13号’[J].园艺学报,2010,(8):1367-1368. [12] 姜俊,赵红星,王勇,等.辣椒新品种驻椒20的选育[J].农业科技通讯,2014,(11):187-189. [13] 姜俊,赵红星,王勇,等.辣椒新品种驻椒21的选育[J].中国蔬菜,2015,(3):65-67. [14] 姜俊,赵红星,王勇,等.辣椒新品种的选育策略及育种工作的若干思考—以‘驻椒21’选育为例[J].中国瓜菜,2017,(2):1-6. [15] 陈学军,陈劲枫,耿红,等.辣椒属5个栽培种部分种质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J].园艺学报, 2006,33(4)::751-756). [16] 陈文超,,张竹青,邹学校.辣椒种质遗传多样性的EST-SSR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3,14(6): 1137-1141. [17] 刁卫平,王述彬,刘金兵,等.辣椒属种资资源ITS序列与系统进化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3,(6):795-803. [18] 何建文,杨文鹏,韩世玉,等.贵州辣椒地方品种分子遗传多样性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8): 15-18. [19] 李晴,张学时,张广臣,等.辣椒种质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北方园艺,2010,(22): 118-122. [20] 贾豪,魏小春,姚秋菊,等.辣椒SSR标记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7,(1):353-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