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琳.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中的适应制度研究[D].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
[2] |
王粟, 王全辉, 王久臣, 等. 东北严寒地区农村生活用能基线调研与零碳发展路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6):97-10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591
|
[3] |
严东权. 2021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发展报告[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22.
|
[4] |
佟继良. “碳中和”目标下,构建农村清洁能源体系正当时[N]. 中国能源报,2020-11-16(4).
|
[5] |
胡绍兰. 村镇建设管理[M]. 北京: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8.
|
[6] |
李佐军. 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2006[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
[7] |
张杰, 陈海, 刘迪, 等. 农户农业碳排放效率差异及多层次影响因素——以陕西省米脂县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 43(9):90-100.
|
[8] |
张梦璇, 王迎春, 李建政, 等. 关于我国农业碳达峰,助力碳中和若干问题的思考[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 43(3):1-7.
|
[9] |
姚晓曼, 邢红. 南通市农村能源消费的碳中和能力评价[J]. 能源与环境, 2018(6):18-20.
|
[10] |
李巍, 叶青, 赵强. 英国BREEAM Communities可持续社区评价体系研究[J].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2014(1):90-96.
|
[11] |
黄献明. 精明增长+绿色建筑: LEED-ND绿色住区评价系统简介[J]. 现代物业, 2011, 10(7):10-11.
|
[12] |
聂梅生. 中国生态住区技术评估手册[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
[13] |
杨敏行, 白钰, 曾辉. 中国生态住区评价体系优化策略—基于LEED-ND体系、BREEAM-Communities体系的对比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 2011, 18(12):27-31.
|
[14] |
邓荣荣, 赵凯. 中国低碳试点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及应用建议[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8, 34(8):1037-1042.
|
[15] |
律星光. 绿色低碳城市发展指数助力中国城市达峰[J]. 财经界, 2016(19):46.
|
[16] |
IDM中国领导决策信息中心. 中国绿色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研究报告[J]. 领导决策信息, 2019(24):14-19.
|
[17] |
朱玲, 周科. 低碳农业经济指标体系构建及对江苏省的评价[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 38(5):180-186.
|
[18] |
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N]. 农民日报,2013-05-15(005).
|
[19] |
付琳, 张东雨, 杨秀. 低碳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环境保护, 2019, 47(15):39-46.
|
[20] |
聂曦. 北京市低碳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质量与认证, 2019(5):63-65.
|
[21] |
刘继志. 天津市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及效益评价体系构建[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 40(10):256-261.
|
[22] |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重构中国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学研究与应用指南[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
[23] |
祝光耀. 基于分区管理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与绩效评估[M]. 北京: 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6.
|
[24] |
李亚男, 孙金颖, 冯建华, 等. 我国低碳社区评级指标体系研究[C]. 第九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 2013,44-51.
|
[25] |
王能应. 低碳理论[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8.
|
[26] |
庄贵阳. 中国低碳城市建设评价:方法与实证[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0.
|
[27] |
朱守先.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低碳发展评价方法[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
[28] |
罗晓予. 低碳生态乡村评价——以长三角地区乡村为例[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0.
|
[29] |
李刚, 王斌, 曹洪亮. 区域低碳经济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8.
|
[30] |
黄诗琦.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检验[J]. 读书文摘, 2016(24):133.
|
[31] |
黄柳玥, 梁凯欣, 陈诗韵, 等. 极简版积极青少年发展量表中文版的效度和信度检验[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22, 36(5):445-450.
|
[32] |
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报表制度[Z]. 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2015.
|
[33] |
万文玉, 赵雪雁, 王伟军, 等. 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分析[J]. 生态学报, 2017, 37(19):6390-6401.
|
[34] |
王久臣, 张百良, 方炎, 等. 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对温室气体减排贡献的研究[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
[35] |
2011年和2012年中国区域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Z].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4.
|
[36] |
高芳. 基于余电上网模式的光伏扶贫PPP项目运营风险研究[D]. 太原: 山西财经大学, 2022.
|
[37] |
李益清. 碳市场驱动下的典型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评估研究[D]. 镇江: 江苏大学, 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