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学报 ›› 2024, Vol. 14 ›› Issue (9): 38-45.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192
常俊香(), 王小星(), 张琪, 刘贵海, 许培, 原明月, 李建军
收稿日期:
2023-09-06
修回日期:
2024-02-06
出版日期:
2024-09-18
发布日期:
2024-09-18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常俊香,女,1980年出生,河南扶沟人,实习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作物遗传育种。通信地址:508030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漓江东路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E-mail:axiangchang@126.com。
基金资助:
Chang Junxiang(), WANG Xiaoxing(), Zhang Qi, Liu Guihai, Xu Pei, Yuan Mingyue, Li Jianjun
Received:
2023-09-06
Revised:
2024-02-06
Online:
2024-09-18
Published:
2024-09-18
摘要:
本研究旨在全面分析国内糯玉米研究的动态趋势。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收集了2002—2022年间的期刊论文作为研究样本,并运用Excel、SATI和VOSviewer等工具进行多维度分析,包括发文量、研究机构、作者、期刊、高被引论文以及关键词共现等方面。结果显示,在此期间,中国糯玉米研究全部期刊发文量年均229篇,核心作者共343位;核心期刊年发文量年均59篇,核心作者共146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发文量最多,扬州大学核心期刊发文量最多。《农业科技通讯》载文量最多为254篇,占文献总量的5.27%。核心期刊《玉米科学》载文量最多为157篇,占文献总量的12.66%。高被引文献发表期刊学术层次高,《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玉米科学》刊高被引文献量的50%以上。关键词共现图显示,糯玉米研究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糯玉米栽培方面的,包括栽培模式和栽培因子对糯玉米生长规律和产量的影响;(2)关于糯玉米品质方面的,包括糯玉米的淀粉特性和营养价值;(3)糯玉米种质资源和育种技术;(4)糯玉米生物逆境研究;(5)非生物逆境对糯玉米生长的影响;(6)糯玉米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7)糯玉米加工保鲜技术。未来研究可以聚焦于高品质糯玉米种质创制、品质研究、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的研发、优质新品种的选育以及标准化高效种植技术的探索。
常俊香, 王小星, 张琪, 刘贵海, 许培, 原明月, 李建军. 基于CNKI的中国糯玉米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农学学报, 2024, 14(9): 38-45.
Chang Junxiang, WANG Xiaoxing, Zhang Qi, Liu Guihai, Xu Pei, Yuan Mingyue, Li Jianjun.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Chinese Waxy Corn Research Based on CNKI[J]. Journal of Agriculture, 2024, 14(9): 38-45.
序号 | 作者 | 参与发文量/篇 | 所属研究机构 |
---|---|---|---|
1 | 陈国清 | 65 |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2 | 薛林 | 64 |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3 | 陆虎华 | 63 |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4 | 陆大雷 | 61 | 扬州大学 |
5 | 陆卫平 | 58 | 扬州大学 |
6 | 黄小兰 | 54 |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7 | 石明亮 | 51 |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8 | 陈永欣 | 50 | 山西省玉米研究所 |
9 | 沈雪芳 | 44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10 | 董立红 | 43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
序号 | 作者 | 参与发文量/篇 | 所属研究机构 |
---|---|---|---|
1 | 陈国清 | 65 |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2 | 薛林 | 64 |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3 | 陆虎华 | 63 |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4 | 陆大雷 | 61 | 扬州大学 |
5 | 陆卫平 | 58 | 扬州大学 |
6 | 黄小兰 | 54 |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7 | 石明亮 | 51 |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8 | 陈永欣 | 50 | 山西省玉米研究所 |
9 | 沈雪芳 | 44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10 | 董立红 | 43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
序号 | 作者 | 发文量/篇 | 单位 |
---|---|---|---|
1 | 陆大雷 | 55 | 扬州大学 |
2 | 陆卫平 | 54 | 扬州大学 |
3 | 陈国清 | 29 |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4 | 刘春泉 | 29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5 | 李大婧 | 28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6 | 薛林 | 28 |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7 | 张钟 | 25 | 安徽科技学院 |
8 | 陆虎华 | 24 |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9 | 史振声 | 24 | 沈阳农业大学 |
10 | 刘正 | 23 | 安徽科技学院 |
序号 | 作者 | 发文量/篇 | 单位 |
---|---|---|---|
1 | 陆大雷 | 55 | 扬州大学 |
2 | 陆卫平 | 54 | 扬州大学 |
3 | 陈国清 | 29 |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4 | 刘春泉 | 29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5 | 李大婧 | 28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6 | 薛林 | 28 |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7 | 张钟 | 25 | 安徽科技学院 |
8 | 陆虎华 | 24 |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9 | 史振声 | 24 | 沈阳农业大学 |
10 | 刘正 | 23 | 安徽科技学院 |
序号 | 发文机构 | 发文量/篇 | 序号 | 发文机构 | 发文量/篇 |
---|---|---|---|---|---|
1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 122 | 11 | 天津农学院 | 48 |
2 |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92 | 12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47 |
3 | 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90 | 13 | 沈阳农业大学 | 46 |
4 | 重庆市农科院 | 78 | 14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 46 |
5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72 | 15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 40 |
6 | 吉林农业大学 | 66 | 16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 38 |
7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63 | 17 | 广西大学 | 38 |
8 | 扬州大学 | 62 | 18 | 新疆农业科学院 | 36 |
9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57 | 19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36 |
10 | 安徽科技学院 | 52 | 20 | 山西农业大学 | 35 |
序号 | 发文机构 | 发文量/篇 | 序号 | 发文机构 | 发文量/篇 |
---|---|---|---|---|---|
1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 122 | 11 | 天津农学院 | 48 |
2 |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92 | 12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47 |
3 | 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90 | 13 | 沈阳农业大学 | 46 |
4 | 重庆市农科院 | 78 | 14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 46 |
5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72 | 15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 40 |
6 | 吉林农业大学 | 66 | 16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 38 |
7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63 | 17 | 广西大学 | 38 |
8 | 扬州大学 | 62 | 18 | 新疆农业科学院 | 36 |
9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57 | 19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36 |
10 | 安徽科技学院 | 52 | 20 | 山西农业大学 | 35 |
序号 | 发文机构 | 发文量/篇 | 序号 | 发文机构 | 发文量/篇 |
---|---|---|---|---|---|
1 | 扬州大学 | 55 | 11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24 |
2 | 吉林农业大学 | 38 | 12 |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 | 24 |
3 |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 35 | 13 | 青岛农业大学 | 23 |
4 |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34 | 14 | 山东农业大学 | 21 |
5 | 安徽科技学院 | 31 | 15 | 广东省农科院 | 20 |
6 | 沈阳农业大学 | 31 | 16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19 |
7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30 | 17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 17 |
8 | 广西大学 | 28 | 18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 16 |
9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27 | 19 | 天津农学院 | 16 |
10 | 山西省农业大学 | 27 | 20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16 |
序号 | 发文机构 | 发文量/篇 | 序号 | 发文机构 | 发文量/篇 |
---|---|---|---|---|---|
1 | 扬州大学 | 55 | 11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24 |
2 | 吉林农业大学 | 38 | 12 |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 | 24 |
3 |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 35 | 13 | 青岛农业大学 | 23 |
4 |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34 | 14 | 山东农业大学 | 21 |
5 | 安徽科技学院 | 31 | 15 | 广东省农科院 | 20 |
6 | 沈阳农业大学 | 31 | 16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19 |
7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30 | 17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 17 |
8 | 广西大学 | 28 | 18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 16 |
9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27 | 19 | 天津农学院 | 16 |
10 | 山西省农业大学 | 27 | 20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16 |
序号 | 来源期刊 | 发文量/篇 | 占总发文量比例/% |
---|---|---|---|
1 | 《农业科技通讯》 | 254 | 5.27 |
2 | 《现代农业科技》 | 211 | 4.38 |
3 | 《玉米科学》 | 181 | 3.76 |
4 | 《上海农业科技》 | 175 | 3.63 |
5 | 《中国种业》 | 157 | 3.26 |
6 | 《安徽农业科学》 | 101 | 2.10 |
7 | 《种子》 | 96 | 1.99 |
8 | 《浙江农业科学》 | 95 | 1.97 |
9 | 《种子科技》 | 89 | 1.85 |
10 | 《北京农业》 | 82 | 1.70 |
序号 | 来源期刊 | 发文量/篇 | 占总发文量比例/% |
---|---|---|---|
1 | 《农业科技通讯》 | 254 | 5.27 |
2 | 《现代农业科技》 | 211 | 4.38 |
3 | 《玉米科学》 | 181 | 3.76 |
4 | 《上海农业科技》 | 175 | 3.63 |
5 | 《中国种业》 | 157 | 3.26 |
6 | 《安徽农业科学》 | 101 | 2.10 |
7 | 《种子》 | 96 | 1.99 |
8 | 《浙江农业科学》 | 95 | 1.97 |
9 | 《种子科技》 | 89 | 1.85 |
10 | 《北京农业》 | 82 | 1.70 |
序号 | 来源期刊 | 发文量/篇 | 占总发文量比例/% |
---|---|---|---|
1 | 《玉米科学》 | 157 | 12.66 |
2 | 《种子》 | 95 | 7.66 |
3 | 《作物杂志》 | 56 | 4.52 |
4 | 《江苏农业科学》 | 54 | 4.35 |
5 | 《中国粮油学报》 | 46 | 3.71 |
6 | 《中国蔬菜》 | 44 | 3.55 |
7 | 《中国种业》 | 43 | 3.47 |
8 | 《安徽农业科学》 | 39 | 3.15 |
9 | 《广东农业科学》 | 34 | 2.74 |
10 | 《食品科学》 | 32 | 2.58 |
序号 | 来源期刊 | 发文量/篇 | 占总发文量比例/% |
---|---|---|---|
1 | 《玉米科学》 | 157 | 12.66 |
2 | 《种子》 | 95 | 7.66 |
3 | 《作物杂志》 | 56 | 4.52 |
4 | 《江苏农业科学》 | 54 | 4.35 |
5 | 《中国粮油学报》 | 46 | 3.71 |
6 | 《中国蔬菜》 | 44 | 3.55 |
7 | 《中国种业》 | 43 | 3.47 |
8 | 《安徽农业科学》 | 39 | 3.15 |
9 | 《广东农业科学》 | 34 | 2.74 |
10 | 《食品科学》 | 32 | 2.58 |
序号 | 论文题目 | 第一作者 | 来源期刊 | 发文时间 | 被引次数/次 | 备注 |
---|---|---|---|---|---|---|
1 | 《甜糯玉米软罐头主要挥发性物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 宋江峰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0 | 193 | 重合文献 |
2 | 《淀粉糊凝沉特性的研究》 | 卞希良 | 《粮油食品科技》 | 2005 | 132 | 全部期刊 |
3 | 《不同类型玉米子粒灌浆特性分析》 | 张海艳 | 《玉米科学》 | 2007 | 127 | 重合文献 |
4 | 《糯玉米的营养价值和发展前景》 | 李艳茹 |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 2003 | 125 | 全部期刊 |
5 | 《基于SSR标记的云南糯玉米、爆裂玉米地方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 | 吴渝生 | 《作物学报》 | 2004 | 117 | 重合文献 |
6 | 《影响糯玉米鲜食品质因素的研究》 | 宋雪皎 | 《玉米科学》 | 2005 | 110 | 重合文献 |
7 | 《我国糯玉米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 | 丁照华 | 《玉米科学》 | 2006 | 102 | 重合文献 |
8 | 《我国糯玉米育种及产业发展动态》 | 赵久然 | 《玉米科学》 | 2016 | 101 | 重合文献 |
9 | 《糯玉米育种概论》 | 谢孝颐 | 《玉米科学》 | 2003 | 98 | 全部期刊 |
10 | 《我国糯玉米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 | 彭泽斌 | 《玉米科学》 | 2004 | 97 | 重合文献 |
11 | 《我国鲜食玉米育种现状及进展分析》 | 汪黎明 | 《玉米科学》 | 2005 | 85 | 核心期刊 |
12 | 《中国禾谷类作物种质资源地理分布及其富集中心研究》 | 刘旭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09 | 83 | 核心期刊 |
13 | 《作物淀粉晶体结构的波谱分析》 | 满建民 | 《作物学报》 | 2012 | 75 | 核心期刊 |
序号 | 论文题目 | 第一作者 | 来源期刊 | 发文时间 | 被引次数/次 | 备注 |
---|---|---|---|---|---|---|
1 | 《甜糯玉米软罐头主要挥发性物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 宋江峰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0 | 193 | 重合文献 |
2 | 《淀粉糊凝沉特性的研究》 | 卞希良 | 《粮油食品科技》 | 2005 | 132 | 全部期刊 |
3 | 《不同类型玉米子粒灌浆特性分析》 | 张海艳 | 《玉米科学》 | 2007 | 127 | 重合文献 |
4 | 《糯玉米的营养价值和发展前景》 | 李艳茹 |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 2003 | 125 | 全部期刊 |
5 | 《基于SSR标记的云南糯玉米、爆裂玉米地方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 | 吴渝生 | 《作物学报》 | 2004 | 117 | 重合文献 |
6 | 《影响糯玉米鲜食品质因素的研究》 | 宋雪皎 | 《玉米科学》 | 2005 | 110 | 重合文献 |
7 | 《我国糯玉米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 | 丁照华 | 《玉米科学》 | 2006 | 102 | 重合文献 |
8 | 《我国糯玉米育种及产业发展动态》 | 赵久然 | 《玉米科学》 | 2016 | 101 | 重合文献 |
9 | 《糯玉米育种概论》 | 谢孝颐 | 《玉米科学》 | 2003 | 98 | 全部期刊 |
10 | 《我国糯玉米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 | 彭泽斌 | 《玉米科学》 | 2004 | 97 | 重合文献 |
11 | 《我国鲜食玉米育种现状及进展分析》 | 汪黎明 | 《玉米科学》 | 2005 | 85 | 核心期刊 |
12 | 《中国禾谷类作物种质资源地理分布及其富集中心研究》 | 刘旭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09 | 83 | 核心期刊 |
13 | 《作物淀粉晶体结构的波谱分析》 | 满建民 | 《作物学报》 | 2012 | 75 | 核心期刊 |
[37] |
杨晓风. 不同种植密度对大方县鲜食糯玉米产量的影响[J]. 农技服务, 2022, 39(3):1-3.
|
[38] |
俞圣平, 薛涛, 陆慧. 鲜食糯玉米三种不同茬口收益比较分析试验[J]. 农业科技通讯, 2017(5):55-59.
|
[39] |
丁维汉, 韩媛芬, 田龙. 陕西省关中地区春播鲜食玉米品种比较试验[J]. 陕西农业科学, 2021, 67(5):3-8,21.
|
[40] |
王小星, 郭冰, 刘贵海, 等. 紫玉米研究进展综述[J]. 安徽农学通报, 2019, 25(13):65-66,122.
|
[41] |
范瑞, 陈永欣, 董立红, 等. 黑果皮糯玉米的营养保健功能及食品开发利用[J]. 农产品加工, 2020(13):66-68,72.
|
[42] |
杨占群, 宋小幸, 周倩瑜, 等.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黑糯玉米多糖的工艺及其对疲劳小鼠氧化损伤的影响[J]. 粮食与油脂, 2020, 33(6):92-96.
|
[43] |
杨占群, 王星慧, 杨丽, 等. 黑糯玉米多糖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J]. 粮食与油脂, 2020, 33(2):88-90.
|
[44] |
张玲, 韩基明, 丁卫英, 等. 不同品种糯玉米淀粉特性的比较研究[J]. 中国调味品, 2021, 46(12):6-13.
|
[45] |
徐广海, 张成冉, 孙鹏, 等. 糯玉米自交系籽粒淀粉理化特性的相关和聚类分析[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1, 42(3):97-103.
|
[46] |
杨欢, 施燕凌, 陆大雷, 等. 播期对夏播糯玉米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16, 30(9):1754-1762.
doi: 10.11869/j.issn.100-8551.2016.09.1754 |
[47] |
史亚兴, 董会, 卢柏山, 等. 糯玉米不同采收期子粒降水及糊化特性研究[J]. 作物杂志, 2019(3):112-117.
|
[48] |
徐丽, 史亚兴, 席胜利, 等. “甜味糯”新型鲜食玉米及其代表品种京科糯768的选育[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3, 24(1):317-324.
|
[49] |
徐丽, 史亚兴, 席胜利, 等. “甜味糯”新型鲜食玉米及其代表品种京科糯768的选育[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3, 24(1):317-324.
|
[50] |
陶蕊, 侯佳贤, 刘洪霞, 等. 糯玉米单倍体诱导及其加倍研究[J]. 玉米科学, 2020, 28(5):27-31.
|
[51] |
周天旺, 王春明, 张小杰, 等. 47份鲜食玉米对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J]. 中国蔬菜, 2020(3):51-55.
|
[52] |
王美霞, 陈保国, 王创云, 等. 山西省近年审定鲜食玉米品种的综合性状分析[J]. 种子, 2020, 39(4):124-127.
|
[53] |
宋朝玉, 王圣健, 宫明波, 等. 52个鲜食玉米品种粗缩病抗性及鲜食品质、产量的评价[J]. 山东农业科学, 2014, 46(9):31-33,38.
|
[54] |
马子平, 郝纹进, 郑秀文, 等. 低温冻害对山西省五寨县甜糯玉米全生育期的影响及防御措施[J]. 农业工程, 2022, 12(6):139-143.
|
[55] |
吴地, 卢石圣, 陈德健, 等. 不同收获期对甜糯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种子活力和幼苗长势的影响[J]. 种子, 2019, 38(6):111-114
|
[56] |
俞斌, 许亚俊, 苘娜娜, 等. 杭州市鲜食玉米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中国种业, 2022(5):52-54.
|
[57] |
曹艺腾, 王艳华. 基于DEMATEL-ISM模型的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J]. 玉米科学, 2022, 30(1):182-190.
|
[58] |
吕巨智, 李发桥, 石达金, 等. 广西鲜食玉米产业优势及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机遇[J]. 中国种业, 2022(3):35-38.
|
[59] |
李洪涛, 许瀚元, 郑洪建, 等. 鲜食糯玉米连玉糯1号栽培及速冻加工与保鲜技术[J]. 作物研究, 2019, 33(4):264-266,270.
|
[60] |
李宇, 尹露, 刘晓燕, 等. 紫糯玉米复合保鲜工艺[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4, 35(9):125-127.
|
[1] |
唐祈林, 荣廷昭. 玉米的起源与演化[J]. 玉米科学, 2007, 15(4):1-5.
|
[2] |
赵久然, 卢柏山, 史亚兴, 等. 我国糯玉米育种及产业发展动态[J]. 玉米科学, 2016, 24(4):67-71.
|
[3] |
谢孝颐, 薛林, 石明亮, 等. 糯玉米的综合利用[J]. 作物杂志, 1993(2):37-38.
|
[4] |
丁照华, 孟昭东, 张发军, 等. 我国糯玉米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J]. 玉米科学, 2006, 14(3):46-48.
|
[5] |
唐春双, 于琳, 马胜男, 等. 黑龙江省鲜食玉米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J]. 中国种业, 2023(12):41-44.
|
[6] |
李立新, 申晋山, 马海龙, 等. 设施作物蜂授粉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农学学报, 2018, 8(7):73-77.
|
[7] |
王引斌, 何燕, 卜晓冬, 等. 基于CNKI的中国设施葡萄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7, 29(3):50-55.
|
[8] |
|
[9] |
齐世杰, 赵静娟, 郑怀国. 2013—2018年全球玉米育种研究发展态势分析[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 22(2):12-21.
doi: 10.13304/j.nykjdb.2019.0488 |
[10] |
吴文江, 王磊, 孟海军, 等.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中国作物富硒研究现状分析[J]. 农学学报, 2021, 11(12):109-117.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0-0273 |
[11] |
郑倩, 李鹏云, 周迪.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智慧农业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23, 42(3):29-38.
|
[12] |
曾宪楠.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秸秆还田下土壤有机碳研究趋势[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0(9):125-129,136.
|
[13] |
吴汉卿, 张宝贵, 李强, 等. 基于Web of Science对农业土壤N2O排放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 土壤通报, 2021, 52(1):221-232.
|
[14] |
张志娟, 周腰华. 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研究进展与态势分析[J]. 玉米科学, 2022, 30(3):135-142.
|
[15] |
赵梓君, 何文清, 尹君华, 等.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中国全生物降解地膜研究发展态势[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3, 28(4):57-67.
|
[16] |
陈翔, 蔡洪梅, 于敏, 等. 基于CNKI的我国小麦低温逆境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1, 38(2):11-20.
|
[17] |
刘英博, 周际, 陈颖露, 等. 基于CiteSpace的华北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优化灌溉制度的节水潜力分析[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2, 27(6):1-20.
|
[18] |
|
[19] |
张正英, 于安芬, 李世晓. 中国玉米单倍体育种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J]. 玉米科学, 2018, 26(4):50-54.
|
[20] |
李荣娥, 冯学赞, 谢志霞, 等.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的研究热点与研究方向变化分析——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 26(10):1429-1442.
|
[21] |
王彩红, 王磊, 阮刘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效果评估——以水稻、小麦及玉米学科为例[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8, 30(2):92-98.
|
[22] |
卢东宁, 邱硕. 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研究态势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 2020, 32(7):121-129.
|
[23] |
刘启元, 叶鹰. 文献题录信息挖掘技术方法及其软件SATI的实现——以中外图书情报学为例[J].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12(1):50-58.
|
[24] |
高凯. 文献计量分析软件VOSviewer的应用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5(25):95-98.
|
[25] |
张安峰. 基于Web of Science滨海湿地恢复研究态势分析[J]. 山东林业科技, 2020, 50(3):36-39.
|
[26] |
王华, 陈善兴, 胡云, 等. 农科糯336套作与两季连作技术研究[J]. 耕作与栽培, 2022, 42(4):118-121.
|
[27] |
李永虎, 刘丽青, 张路线, 等. 祁县小麦复种糯玉米轻简高效栽培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 2021, 37(4):40-41.
|
[28] |
黄建新, 张丛莹. 甘蓝—糯玉米一膜两用免耕栽培技术[J]. 中国蔬菜, 2021(5):115-117.
|
[29] |
卫季辉, 王慧, 孙萍东, 等. 大棚中早熟鲜食糯玉米-西兰花高效栽培模式[J]. 上海蔬菜, 2020(6):46-48.
|
[30] |
王彧超, 李洪, 王瑞军, 等. 晋北地区糯玉米间作花椰菜栽培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 2020, 26(22):50,84.
|
[31] |
于松汉, 陈勤平, 黄春萍, 等. 花生—糯玉米—连州菜心周年轮作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23):14-16.
|
[32] |
刘亚利, 陈坤, 弓雪, 等. 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桂甜糯21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22):38-39,46.
|
[33] |
赵文明, 袁建华, 张美景, 等. 彩色鲜食糯玉米新品种苏科糯1701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J]. 作物研究, 2022, 36(1):84-87.
|
[34] |
贾铭, 张世洪, 杨虎, 等. 鲜食糯玉米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种子科技, 2021, 39(17):48-50.
|
[35] |
冯引弟, 张科, 王佐惠, 等. 播种期对鲜食糯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22, 50(8):36-39.
|
[36] |
侯磊, 李靖涛, 周伟, 等. 播期对糯玉米棒三叶生理指标、籽粒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 2022, 50(2):170-178.
|
[1] | 李晓凤, 邹镜竹, 韩子鑫, 丁宁, 史树森, 崔娟, 高宇. 基于文献计量的大豆食心虫研究现状分析[J]. 农学学报, 2024, 14(7): 81-88. |
[2] | 吴曼, 王香竹, 梁海燕, 杨丽玉, 吴琪, 孟翠萍, 沈浦. 水肥一体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可视化分析[J]. 农学学报, 2024, 14(4): 52-57. |
[3] | 刘博, 付海滨, 刘旸旸. 基于CiteSpace的软枣猕猴桃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J]. 农学学报, 2024, 14(1): 65-71. |
[4] | 孙飞虎, 梁榕, 李青云, 薛占军, 王鑫鑫. 基于CNKI的草莓中文文献计量学研究[J]. 农学学报, 2023, 13(5): 82-88. |
[5] | 任晓旭, 李戌清, 吕晓菡, 严建立, 廖益民. 基于CiteSpace的土壤养分-蚯蚓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 农学学报, 2023, 13(4): 55-60. |
[6] | 梁榕, 孙飞虎, 张弛, 刘宏权, 王红, 王鑫鑫. 基于CNKI的红小豆中文文献计量学分析[J]. 农学学报, 2023, 13(2): 77-82. |
[7] | 李嘉航, 王绍新, 许洛, 李中建, 王宝宝, 冯健英. 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研究现状与趋势[J]. 农学学报, 2023, 13(11): 1-11. |
[8] | 崔瀚元, 张越, 宋兆伟, 陈晓明, 陈颖, 丁舒.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国内外山楂大数据分析[J]. 农学学报, 2022, 12(11): 62-70. |
[9] | 夏梅梅, 钟宛凌, 欧阳里山, 孙志蓉, 张子龙. 1989—2018年国内作物连作障碍研究现状——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和科学知识图谱研究[J]. 农学学报, 2021, 11(3): 46-54. |
[10] | 吴文江, 王磊, 孟海军, 揭波, 陈国秀.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中国作物富硒研究现状分析[J]. 农学学报, 2021, 11(12): 109-117. |
[11] | 龙丽娜, 刘晃. 国内南极磷虾产业专利技术状况分析[J]. 农学学报, 2020, 10(9): 66-71. |
[12] | 李悦. 基于InCites数据的国内外七所高校兽医学发展对比分析[J]. 农学学报, 2019, 9(12): 54-59. |
[13] | 钱妤,王希挺,陈欣然,张晓琴,孙存鑫. 基于文献计量的中国水产养殖技术研究态势分析[J]. 农学学报, 2019, 9(12): 43-53. |
[14] | 李立新,申晋山,马海龙,武文卿,智海英,马卫华. 设施作物蜂授粉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农学学报, 2018, 8(7): -. |
[15] | 吕凯,张彩丽. 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 农学学报, 2017, 7(5): 56-59.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