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爱萍,刘振宇,周晓明,等.紫薇白粉病的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01,(5):28-29. [2] 王献.我国紫薇种质资源及其亲缘关系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4. [3] 顾翠花.中国紫薇属种质资源及紫薇、南紫薇核心种质构建[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4] 王业社,侯伯鑫,杨强发,等.湖南省紫薇种质资源调查及应用前景分析[J].草业学报,2014,23(5):77-91. [5] 童俊,叶要妹,冯彪,等.秋水仙素诱导三种紫薇多倍体的研究[J].园艺学报,2009,(1):127-132. [6] 宋平.紫薇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多倍体诱导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7] 蔡明,王晓玉,张启翔,等.紫薇品种与尾叶紫薇种间杂交亲和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0,30(4):697-701. [8] 张军围.紫薇杂交亲和性及杂交后代性状变异性初步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9] 魏海建.紫薇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5):76. [10] 张亚东,杨彦伶.湖北保康不同花色野生紫薇的RAPD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04,2(5):683-688. [11] 徐静静,王立新,郁建锋.不同花色紫薇的ISSR分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24(4):13-17. [12] 秦萌.紫薇花粉活力、贮藏方法及辐射剂量对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3. [13] 李志军.紫薇辐射育种初探[J].现代园艺,2009,(8):88-89. [14] 赵静,王奎玲,刘庆超,等.紫薇种子60Co-γ辐射效应与半致死剂量的确定[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2):463-465. [15] 原蒙蒙,李妍,王献.60Co-γ辐射对紫薇种子生物学效应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5,44(1):101-104. [16] 何翠娟,张家驯,王依明,等.紫薇白粉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5,23(4):406-409. [17] 周德群,王才军,吴琳.昆明地区紫薇白粉病研究 Ⅲ.紫薇白粉病化学防治[J].西南林学院学报,1987,(2):25-29. [18] 李卉.月季抗白粉病育种初步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 [19] 龙正权,王先华.不同栽培方式对紫薇白粉病的影响[J].林业实用技术,2011,(1):36-37. [20] 李洪连,袁红霞,刁晓葛,等.河南小麦主要品种纹枯病抗性评价[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32,(2):107-111. [21] 敖妍.扶芳藤育种中60Co-γ射线辐射效应与杂交技术的初步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