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卢松,陈思屹,潘蕙.古村落旅游可持续性评估的初步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为例[J].旅游学刊,2010,25(01):17-25. [2] 郭慧颖.虎门旅游资源的整合[J].现代妇女(下旬),2014(12):337+340.
 [3] 乐观. 美丽乡村建设视阈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问题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
 [4] 李萌,王恒.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01):30-32.
 [5] 叶春生.活化民俗遗产  使其永保于民间[J].民间文化论坛,2004(05):84-86.
 [6] 刘婷婷.生命的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刍议[J].歌海,2009(01):56-57.
 [7] 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遗产与创意产业发展关系研究课题组. 因地制宜,创意活化工业遗产[N]. 社会科学报,2009-12-17(006).
 [8] 钟行明,李常生.名人故居遗产活化——台北市蒋经国故居案例分析[J].建筑与文化,2010(05):42-47.
 [9] 喻学才.遗产活化:保护与利用的双赢之路[J].建筑与文化,2010(05):16-20.
 [10] 郑子良,刘禄山.文化遗产保护学刍议[J].东南文化,2010(05):7-11.
 [11] 方梦蝶,赵剑.花都新农村建设之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J].学理论,2015(34):160-161.
 [12] 戴林琳,郑超群.传统村落地缘文化特征及其遗产活化——以京郊地区三家店村为例[J].中外建筑,2016(03):55-56.
 [13] 刘超.北京市昌平区长峪城村旅游发展SWOT分析[J].乡村科技,2016(30):34.
 [14] 王满堂,韩笑,吴敏.枣庄市山亭区乡村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及开发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3):11804-11807.
 [15] 胡亚迪,李国庆.蔚县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策略分析[J].河北林果研究,2017,32(01):98-103.
 [16] 牛广元,孙丽娜,董爱晶,吴莱钢,宇思默.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及实践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4):129-136.
 [17] 甘阳英,苏柱华,肖广江,张金鸽.广东连平县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7):146-152.
 [18] 赵之枫,邱腾菲,云燕.传统村落民居风貌引导与控制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长峪城村为例[J].中国名城,2016(10):83-90.
 [19] 李杰,刘仁道,赵全,匡萍.都市型现代观光农业产业规划探析——以绵阳市仙海旅游度假区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6):210-215.
 [20] 刘超.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古村落旅游规划——以北京市昌平区长峪城村为例[J].乡村科技,2017(02):2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