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梅,张斌,罗志敏等.天津地区早春大棚专用苦瓜品种筛选[J].北方园艺,2015,(030:39-41. [2] 黄芸萍,王毓洪,何智龙等.不同豇豆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6,(8):7. [3] 冯光,马玉丽,饶立兵等.特色长豇豆品种比较试验[J].上海蔬菜,2007,(5):34-35. [4] 祁建波,张永泰,李爱民等.5个豇豆品种露地栽培比较试验[J].长江蔬菜,2010,(19):42-43. [5] 陈禅友,李耀华,万茜等.10个豇豆品种(系)的比较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1995, 12(6):1-4. [6] 胡建杰,王伟.豇豆新品种比较试验总结[J].中国园艺文摘,2010,(1):28-29. [7] 黄晓峰,杨海峰,王征业.豇豆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8(3):16-18. [8] 尹守恒,刘宏敏,吕爱芹等.早熟豇豆新品种早豇2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10(2):85-87. [10] 黎青,许寿增,梅迎春等.长豇豆品种比较试验[J].种子世界,2006(12):27. [11] 汪雁峰,张渭章,高迪明.千份豇豆质资源十大农艺性状的鉴定与分析[J].中国蔬菜,1997,(20):15-18. [12] 王佩芝,冯庆平,阎家廉等.豇豆优异种质资源综合评价[J].中国种业,1995,(3): 14- 16. [13] 韩粉霞,李杜英,丁勇等.豇豆优异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利用[J].中国农学通报,1999,(4):59-60. [14] 陆秀英,姚明华,邱正明等.豇豆种质资源鉴定筛选及综合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04,(2):63- 65. [15] 李耀华,陈禅友,于衍正等.豇豆品种资源的聚类分析[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7, 15(3):255- 261. [16] 杨连勇,管锋,周清华等.长豇豆遗传与育种研究进展[J].长江蔬菜,2008,(2):34-39. [17] 代鹏,曹岩坡,戴素英等.早熟豇豆新品种“长青101”的选育[J].北方园艺,2016(2):156-157. [18] 许如意,袁廷庆,陈正等.不同栽培模式对豇豆生长发育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10(4):21-45. [19] 陈丹,宿秀丽,温海霞等.2011年豇豆八个品种的比较试验[J].育种与栽培,2011,22(11):31-32. [20] 许如意,袁廷庆,吴乾兴等.直播和育苗移栽对豇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长江蔬菜,2011(14):35-37. 第一作者简介: 于海龙,男,1980年出生,黑龙江人,硕士学位,2006年东北农业大学蔬菜学专业毕业。2006-至今在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工作,副研究员,从事菜豆及豇豆的新品种选育及繁育工作。 责任作者:古瑜,女,1971年出生,广东省梅州市,博士,2007年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细胞遗传学专业。1993年-至今在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工作,副研究员,从事豆类蔬菜遗传育种工作。E-mail:13502054749@163.com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蔬菜商业化育种技术研究与示范”(2014BAD01B08)子项“黄瓜等主要蔬菜商业化育种技术研究与示范”(2014BAD01B0802);天津市农科院院长基金项目“早熟绿荚豇豆新品系选育”(13008);蔬菜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科技创新体系及平台建设计划“设施精品蔬菜分子育种技术平台建设”(14TXSYJC004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