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久然, 王荣焕, 刘新香. 我国玉米产业现状及生物育种发展趋势[J]. 农业生物技术. 2016, 03: 45-52. [2] 姬景红, 李玉影, 刘双全, 等. 覆膜及膜下滴灌对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节水灌溉, 2015,3(3): 22-27. [3] Fernandez G C J .Effective selection criteria for assessing plant stress tolerance.In: Kuo CG (ed.)Adaptation of Food Crops to Temperatures and Water Stress[J].Proceedings of 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 257~270 .Taiwan, China, 1992, AV RDC, 1993. [4] 刘玉涛, 邱振英, 王宇先, 等. 春玉米抗旱性鉴定指标比较研究[J]. 玉米科学, 2006, 14(4): 117-120. [5] 张卫星, 赵致, 柏光晓, 等. 玉米不同抗旱杂交组合的抗旱性和丰产性研究[J]. 玉米科学, 2006, 14(01): 94-98. [6] 黎裕, 王天宇, 刘成, 等. 玉米抗旱品种的筛选指标研究[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4, 5(3): 210-215. [7] 张会丽, 朱林, 许兴. 利用隶属函数值法对玉米成熟期抗旱性的综合评价[J]. 玉米科学, 2017 [8] 夏来坤, 刘京宝, 朱卫红, 等. 干旱胁迫对夏玉米不同品种茎杆力学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18): 46-51. [9] 刘承, 李佐同, 杨克军, 等. 水分胁迫及复水对不同耐旱性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J]. 植物生理学报, 2015, 51(5): 702-708. [10] 肖万欣, 王延波, 谢甫绨, 等. 干旱对玉米自交系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玉米科学, 2015, 23(4): 54-61. [11] 裴英杰, 郑家玲, 庾红, 等. 用于玉米品种抗旱性鉴定的生理生化指标[J]. 华北农学报, 1992, 7(1): 31-35. [12] 曹丹, 陈道钳, 吴茜, 等. 复水对旱后不同玉米品种植株生长恢复能力及其生理响应特性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 2015, 35(6): 1222-1228. [13] 杜彩艳. 干旱胁迫对玉米苗期植株生长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5, 33(3): 124-129. [14] 张振平, 齐华, 李威, 等. 玉米品种抗旱性筛选指标研究[J]. 玉米科学, 2007, 15(5): 065-068. [15] 邹琦. 作物抗旱生理生态研究[M]. 山东: 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16] 山仑. 旱地农业技术发展趋向[J].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7): 848-855. [17] 许大全. 光合作用效率[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18] 程慧金, 梁晓玲, 韩登旭, 等. 我国不同年代主要玉米品种耐旱性鉴定与评价[J]. 新疆农业科学, 2012, 49(04):602-609. [19] 任杨柳, 乔大河, 胡春辉, 等. 不同种质玉米自交系种子萌发的干旱胁迫[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09): 17-21. [20] 韩登旭, 石书兵, 梁晓玲, 等. 中晚熟玉米杂交组合耐旱性鉴定与评价[J]. 新疆农业科学, 2014, 51(04): 605-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