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司伟, 韩天富. “十四五”时期中国大豆增产潜力与实现路径[J]. 农业经济问题, 2021, 7(3):17-24.
|
[2] |
朱文博, 韩昕儒, 问锦尚. 中国大豆生产自给的潜力、路径与挑战[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5(3):122-135.
|
[3] |
王善高, 薛超, 徐章星, 等. 中国大豆种植技术效率及其增潜力分析—兼论效率优先还是面积优先[J]. 世界农业, 2019, 488(12):96-106.
|
[4] |
韩晓增, 邹文秀, 张谦, 等. 大豆扩种计划下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特点、技术需求及生产建议[J]. 大豆科技, 2023, 2(5):1-5.
|
[5] |
吴连海. 冬小麦生产力估算方法论及其应用[D].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1989
|
[6] |
王素艳, 霍治国, 李世奎, 等. 中国北方冬小麦的水分亏缺与气候生产潜力[J]. 自然灾害学报, 2003, 12(1):122-130.
|
[7] |
曹卫星, 朱艳. 作物管理知识模型[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47-51.
|
[8] |
马树庆, 郭顺姬, 白亚梅, 等. 东北区农业气候土壤资源潜力及开发利用研究[J]. 地理科学, 1995, 15(3):243-252.
|
[9] |
郭建平, 高素华, 潘亚茹. 东北地区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及其开发利用对策[J]. 气象, 1995, 21(2):3-9.
|
[10] |
马树庆, 袁福香, 郭春明. 东北区主要粮豆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实现率及其提高途径[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1999, 15(3):203-208.
|
[11] |
孙彦坤, 田宝星, 高见, 等. 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黑土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3, 44(11):44-49.
|
[12] |
葛亚宁, 刘洛, 徐新良, 等. 近50a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玉米生产潜力时空演变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5):784-795.
doi: 10.11849/zrzyxb.2015.05.007
|
[13] |
杜国明, 张露洋, 徐新良, 等. 近50年气候驱动下东北地区玉米生产潜力时空演变分析[J]. 地理研究, 2016, 35(5):864-874.
doi: 10.11821/dlyj201605005
|
[14] |
陈海生, 黄寿波. 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研究进展[J]. 湖北气象, 1997(3):7-11.
|
[15] |
朱勇. 辽宁省大豆气候生产潜力及气候资源满足率计算模式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3, 44(2):213-218.
|
[16] |
李敏. 近30年辽宁省水稻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变化分析[D]. 沈阳: 沈阳农业大学, 2019.
|
[17] |
王倩. 气候变化背景下黑龙江省黑土区大豆气候生产潜力研究[D]. 哈尔滨: 东北农业大学, 2014.
|
[18] |
李晓军, 李取生. 东北地区参考作物蒸散确定方法研究[J]. 地理科学, 2004, 24(2):212-216.
|
[19] |
杜尧东, 刘作新, 张运福. 参考作物蒸散计算方法及其评价[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35(1):57-61.
|
[20] |
刘博, 杨晓光, 王式功. 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气候生产潜力估算与分析[J]. 吉林农业科学, 2012, 37(3):57-60.
|
[21] |
侯依玲, 许瀚卿, 杨绚, 等. 基于NorESM1_M模式的中国东北地区2050s玉米气候生产潜力预估[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4):100-105.
|
[22] |
李娜. 未来气候条件下黑龙江省大豆水分供需时空分布及灌溉制度研究[D]. 哈尔滨: 黑龙江大学, 2023.
|
[23] |
刘克礼, 高聚林, 刘砚梅, 等. 旱作大豆综合农艺栽培措施与产量关系模型及产量构成分析[J]. 大豆科学, 2004, 23(1):50-53.
|
[24] |
薛双奕. 气候变化对东北三省气候生产力的影响[D]. 西安: 西北师范大学, 2016.
|
[25] |
蒲罗曼. 气候与耕地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潜力研究[D]. 长春: 吉林大学, 2020.
|
[26] |
廖梦婷, 魏凤. 中亚地区粮食生产潜力及发展潜力分析——基于GAEZ方法[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3):582-593.
doi: 10.31497/zrzyxb.20210304
|
[27] |
庞艳梅, 陈超, 郭晓艺, 等. 1961—2015年西南区域单季稻生长季气候年型及其生产潜力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2):476-489.
doi: 10.31497/zrzyxb.20210216
|
[28] |
张晓峰. 中国粮食生产潜力及灌溉水贡献研究[D].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5.
|
[29] |
王欣亮. 黑龙江省大豆需水规律、干旱及分区灌溉制度的研究[D]. 哈尔滨: 东北农业大学, 2020.
|
[30] |
王小军, 刘光旭, 相爱存, 等. 江西省油茶综合生产潜力与资源利用效率评估[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4):1175-1184.
doi: 10.13287/j.1001-9332.202004.029
|
[31] |
张凤怡, 迟道才, 陈涛涛. 辽宁主要粮食作物生长季需水与降水耦合度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 2021, 42(9):746-7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