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林团荣, 王玉凤, 王真, 范龙秋, 张志成, 王伟, 黄文娟, 焦欣磊, 王懿茜, 邢进, 尹玉和. 2019—2020年中晚熟华北组国家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J]. 农学学报, 2022, 12(8): 16-21. |
[2] |
武强, 倪超, 范莉, 唐余学, 罗孳孳, 方丽, 蔡国强. 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茎瘤芥产量动态预报方法[J]. 农学学报, 2022, 12(12): 69-75. |
[3] |
祝菊澧, 李灿辉, 周润, 耿燕, 卢朝艳, 唐唯, 朱寿清. 云南省马铃薯引种史、传播路线及其影响[J]. 农学学报, 2021, 11(7): 95-103. |
[4] |
王珍珍, 梁希森, 孙莎莎, 张志凯, 崔长磊, 陈晓辉, 梁召坤, 胡柏耿. 马铃薯‘希森6号’一年多点示范试验结果分析[J]. 农学学报, 2021, 11(6): 13-18. |
[5] |
马永珍, 王芳, 王舰. 不同光周期处理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农学学报, 2020, 10(6): 15-21. |
[6] |
刘敏敏, 李广存, 刘士扬, 董田田, 王庆国, 刘佩. 超表达StCYS1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酶促褐变的影响[J]. 农学学报, 2020, 10(6): 86-93. |
[7] |
杨宁, 王跃华, 石丽, 秦竞, 王洛彩, 郑国喜, 夏珍珍. 山东滕州马铃薯产业发展成效与产业振兴策略分析[J]. 农学学报, 2020, 10(12): 104-109. |
[8] |
杨春, 齐海英. 马铃薯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农学学报, 2020, 10(1): 13-21. |
[9] |
徐 鑫,姚 尧,王庆国,刘 佩. 回温抑制鲜切马铃薯褐变及影响游离氨基酸代谢的研究[J]. 农学学报, 2019, 9(9): 68-75. |
[10] |
王伟伟,陈 园,奎 霞,常 莉,易 靖,李灿辉,唐 唯. 云南省地方马铃薯品种的来源及其影响[J]. 农学学报, 2019, 9(7): 10-18. |
[11] |
王红颖,刘博文,王庆国,马玉荣,刘 佩. 伤处理抑制鲜切马铃薯褐变的技术及机理研究[J]. 农学学报, 2019, 9(10): 75-83. |
[12] |
戴鸣凯,张志忠,刘 爽,樊佳茹,王革伏. 高温胁迫对马铃薯幼苗生长和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J]. 农学学报, 2018, 8(9): 9-14. |
[13] |
王平,王晓黎,李洪浩,刘波微,沈学善,黄涛. 四川马铃薯晚疫病绿色防控与生态环境保护[J]. 农学学报, 2018, 8(12): -. |
[14] |
廖华俊. 安徽稻茬田利用与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 农学学报, 2017, 7(6): -. |
[15] |
杨淑华,刘洁莉,梁进秋,杨春仓,秦雅娟,徐鑫,李腊平,张玉芳.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马铃薯气候产量预报模型[J]. 农学学报, 2017, 7(4): 29-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