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襄河, 孔江红. 湖北襄阳地区虾蟹养殖产业与气象因子关系研究[J]. 农学学报, 2022, 12(7): 74-80. |
[2] |
金武, 何奇, 杜兴伟, 朱新艳, 闻海波, 马学艳, 何义进, 邴旭文. 基于江苏省河蟹主产区气象因子的产量BP神经网络预测[J]. 农学学报, 2022, 12(6): 50-54. |
[3] |
郗小倩, 李洪, 王瑞军, 张旭丽, 杨志斌. 玉米品种的抗病性评价及与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农学学报, 2022, 12(4): 13-17. |
[4] |
肖健, 刘慧, 郑福维, 帅细强, 刘松. 不同海拔保靖黄金茶品质形成的气象因子初探[J]. 农学学报, 2021, 11(3): 68-73. |
[5] |
孙恩虹, 张凯, 韩旭, 武强, 叶坤, 张建平. 避雨栽培对葡萄生长微环境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J]. 农学学报, 2021, 11(12): 80-86. |
[6] |
陈晋瑞, 张磊磊, 杜珊珊, 库尔班·牙生, 洪梅. 用加权改进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新疆花生引种筛选[J]. 农学学报, 2020, 10(5): 42-47. |
[7] |
屈洋, 王可珍, 刘洋, 康军科, 刘永斌, 梁福琴. 关中西部大豆产量对气候生态条件的响应[J]. 农学学报, 2020, 10(4): 71-76. |
[8] |
胡园春, 安广池, 杨宁, 李全景, 崔云鹏. 主要气象因子与冬小麦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农学学报, 2020, 10(2): 92-95. |
[9] |
陈飘, 李家文, 黄彬香, 胡莉婷, 谭英, 潘学标. 广西典型地区水稻产量形成要素分析[J]. 农学学报, 2020, 10(2): 1-6. |
[10] |
杨宁, 孔令刚, 甄铁军, 夏珍珍, 杨慧, 王洛彩, 郑国喜. 夏玉米产量与主要气象因子灰色关联度分析[J]. 农学学报, 2020, 10(11): 37-42. |
[11] |
王映红, 程玉民, 赵良金, 马华平, 马晓红, 董昀. 抗旱小麦新品种‘新麦39’的选育及性状分析[J]. 农学学报, 2020, 10(10): 7-11. |
[12] |
亢秀丽,靖华,马爱平,王裕智,崔欢虎. 区域(临汾)水分相关气象因子变化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 农学学报, 2019, 9(7): 62-67. |
[13] |
史丽娟,白文斌,李 光,张建华. 不同耕作模式对山西旱塬区高粱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农学学报, 2018, 8(12): 1-5. |
[14] |
景小兰,史根生,史关燕. 不同糜黍品种灰色关联度分析及综合评价[J]. 农学学报, 2016, 6(7): 13-18. |
[15] |
史根生,史关燕,杨成元,麻慧芳,陈瑛. 谷子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及综合评价[J]. 农学学报, 2016, 6(5):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