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枫,徐秋芳,程兆榜,等.中国水稻黑条矮缩病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学报, 2013,29(1) :195-201. [2] 周益军,李硕,程兆榜,等.中国水稻条纹叶枯病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学报,2012,28(5): 1007-1015. [3] 邰德良,李瑛,梅爱中,等.2004年稻田灰飞虱重发原因分析与控制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 2005(3) : 33-35 [4] 刘海南,陈善国.射阳县水稻条纹叶枯病综合防治经验总结[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4): 130-133 [5] 崔世荣,邰德良,李瑛,等.东台市水稻病毒病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 178-179 [6] 沈永山,孙朝晖,袁士荣,等.苏北沿海地区灰飞虱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J].垦殖与稻作, 2006(3): 48-50 [7] 袁士荣,孙登娥.苏北沿海地区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研究[J].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3(4) : 61-62 [8] 王东明,潘勇,胡达亚,等.水稻黑条矮缩病与灰飞虱发生相关性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2, 18(11): 113-114 [9] 梅爱中,邰德良,仲凤翔.水稻播期灰飞虱虫量与黑条矮缩病的发病关系[J].植物医生,2010,23(3) : 31-32 [10] 潘勇,张开朗,王东明,等.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与灰飞虱虫量之间关系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9) : 175,189 [11] 陈善国,刘海南,沈永山,等.水稻秧田期灰飞虱虫量与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情相关性研究[A].水稻条纹叶枯病流行与防治研究新论,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6: 135-137 [12] 张开朗,游树立,徐红,等.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发病规律及防控技术初探[J].湖南农业科学,2010, (17) : 98-100,104 [13] 仇学平,陈志源,张连成,等.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症状表现型及发生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植保导刊,2010,30(6):20-22 [14] 王玉国,宋贤利,曹恒勇,等. 2006 年灰飞虱及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07(5): 51-52 [15] 咸阳,吴定邦,谷爱娣.浅析灰飞虱重发原因及综合防治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 2005(5): 94, 57 [16] 王书林,顾卫中,程兆榜.不同籼粳种植比例与越冬代灰飞虱数量之间的关系[J].现代农业科技, 2006(4): 35-36 [17] 仇学平,仇广灿,陈志源,等.不同水稻品种黑条矮缩病感病性比较[J].中国植保导刊,2010,30(3):19-20 [18] 仲凤翔,邰德良,梅爱中,等.利用防虫网(帐) 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试验[J].植物医生,2006,19(5) : 29-31 [19] 梅爱中,李瑛,邰德良,等.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植物医生,2015,28(1): 27-30 [20] 梅爱中,钱爱林,崔劲松,等.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与播栽方式间关系研究[J].生物灾害科学2012,35(1) :108,110 [21] 仇学平,仇广灿,胡健,等.稻丰散、稻唑磷防治稻田灰飞虱药效试验[J].中国稻米2007(6) :65-66 [22] 沈春林,常春,邰德良,等.秧田灰飞虱简化防治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控制作用[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4,35(5):53-55 [23] 梅爱中,仲凤翔,王春兰,等.乐斯本等药剂防治麦田1 代灰飞虱药效试验[J].植物医生,2006,19(6) :38-40 [24] 陈乃祥,杭浩.不同杀虫剂防治水稻灰飞虱田间药效试验[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0(4) :46-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