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谢俊奇, 蔡玉梅, 郑振源, 等. 基于改进的农业生态区法的中国耕地粮食生产潜力评价[J]. 中国土地科学, 2004(4):31-37.
|
[2] |
张晋科, 张凤荣, 张琳, 等. 中国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与粮食产量对比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6(11):2278-2285.
|
[3] |
李平, 李秀彬, 刘学军. 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J]. 地理研究, 2001(2):129-138.
|
[4] |
田有国. 基于GIS的全国耕地质量评价方法及应用[D].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04.
|
[5] |
张旭. 大石桥市耕地质量评价研究[D]. 哈尔滨: 东北农业大学, 2016.
|
[6] |
秦明周, 陈云增. 土地利用分类及其用途管制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4):58-60.
|
[7] |
MACHIN J, NAVAS A. Land evalu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semiarid agrosystems in zarago zausing an expert evaluation system and GIS[J]. Land degra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1995, 6:203-214.
|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EB/OL]. http://www.moa.gov.cn/nybgb/2020/202004/202005/t20200506_6343095.html. 2020-05-06.
|
[9]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调整部分地区土地等别的通知[EB/OL]. https://www.mnr.gov.cn/gk/tzgg/200901/t20090108_1989951.html. 2009-01-08.
|
[10] |
倪绍祥. 土地类型与±地评价概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
[11] |
丁琪洵, 汤萌萌, 李子杰, 等. 涡阳县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4):46-5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252
|
[12] |
王令超, 王国强, 王国灵. 农用土地定级的总分值计算模型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1(3):10-12+38.
|
[13] |
刘玉, 杨庆媛. 我国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和对策[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4(3):102-105.
|
[14] |
邓祥征, 梁立, 廖晓勇, 等. 国际粮食贸易影响下东北黑土地生产压力变化与保护策略[J]. 自然资源学报, 2022, 37(9):2209-2217.
doi: 10.31497/zrzyxb.20220901
|
[15] |
朱真令, 麻万诸, 任周桥, 等. 余杭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及养分空间分布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 2015, 27(8):1462-1467.
|
[16] |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M]. 3版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7.
|
[17] |
刘欢, 刘海利. 基于AHP和GIS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研究——以渭南市大荔县为例[J]. 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 2018, 3(6):19-24.
|
[18] |
郁洁, 高晖, 李文西, 等. 基于GIS的江苏省耕地质量等级评价[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2(3):222-230.
|
[19] |
张俊伶, 张江周, 申建波, 等. 土壤健康与农业绿色发展:机遇与对策[J]. 土壤学报, 2020, 57(4):783-796.
|
[20] |
赵振庭, 孔祥斌, 张雪靓, 等. 基于多维超体积生态位的高标准生态农田建设分区方法[J]. 农业工程学报, 2022, 38(13):253-263.
|
[21] |
银薪全. 赤峰市耕地质量评价硏究[D]. 沈阳: 沈阳农业大学, 2016.
|
[22] |
宋鸽, 史东梅, 曾小英, 等. 紫色土坡耕地耕层质量障碍特征[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7):1397-1410.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20.07.009
|
[23] |
罗其友, 刘洋, 伦闰琪, 等. 农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布局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1, 42(10):1-10.
|
[24] |
丁世杰, 杨文亮, 信秀丽, 等. 耕层厚度对潮土中化肥氮素转化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23, 60(6):1687-1698.
|
[25] |
李勇, 赵云泽, 勾宇轩, 等. 黄淮海旱作区农田耕层土壤结构特征与其影响因素[J]. 农业机械学报, 2022, 53(3):321-330.
|
[26] |
毛雪, 孟源思, 张东红, 等. 基于GIS的皖江流域耕地地力评价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 40(7):110-118+125.
|
[27] |
章明奎, 邱志腾, 毛霞丽. 长期水耕植稻对水稻土耕层质地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8, 32(6):249-253.
|
[28] |
钟文辉, 蔡祖聪. 土壤管理措施及环境因素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进展[J]. 生物多样性, 2004(4):456-465.
doi: 10.17520/biods.2004056
|
[29] |
王雅芝, 齐鹏, 王晓娇, 等. Meta分析中国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21, 38(2):378-392.
|
[30] |
卢闯, 张宏媛, 刘娜, 等. 免耕覆膜增加中度盐碱土团聚体有机碳和微生物多样性[J]. 农业工程学报, 2019, 35(21):116-124.
|
[31] |
孙兆凯, 冯欣, 刘洋, 等. 中国化肥施用强度的时空分异特征[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 43(9):168-178.
|
[32] |
马子钰, 马文林. 施肥对中国农田土壤固碳影响效应研究[J]. 土壤, 2022, 54(5):905-911.
|
[33] |
赵凯男, 吴金芝, 李俊红, 等. 秸秆和有机肥配合替代部分化肥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减少土壤硝态氮残留[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2, 28(10):1770-1781.
|
[34] |
田琨, 杨彩红. 免耕对不同麦玉轮作方式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2, 36(4):142-148.
|
[35] |
赵冀, 王维, 张鹏, 等. 轮耕对冬春休闲旱地土壤结构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7, 35(6):52-58+115.
|
[36] |
王储, 闫玉春, 蔡育蓉, 等. 呼伦贝尔草甸草原退耕后不同恢复期植物多样性变化[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 43(6):197-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