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学报 ›› 2023, Vol. 13 ›› Issue (3): 58-64.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2-0008
王晓燕1(), 张荣跃1, 李庆红3, 李婕1, 李银煳1, 单红丽1, 卢文洁2(), 李文凤1, 黄应昆1()
收稿日期:
2022-02-14
修回日期:
2022-06-15
出版日期:
2023-03-20
发布日期:
2023-04-04
通讯作者:
黄应昆,男,1964年出生,云南建水人,研究员,本科,学士,主要从事甘蔗病害防控研究。通信地址:661699 云南省开远市灵泉东路363号,Tel:0873-7227017,E-mail:作者简介:
王晓燕,女,1981年出生,云南开远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甘蔗病害研究。通信地址:661699 云南省开远市灵泉东路363号,Tel:0873-7227004,E-mail:xiaoyanwang402@sina.com。
基金资助:
WANG Xiaoyan1(), ZHANG Rongyue1, LI Qinghong3, LI Jie1, LI Yinhu1, SHAN Hongli1, LU Wenjie2(), LI Wenfeng1, HUANG Yingkun1()
Received:
2022-02-14
Revised:
2022-06-15
Online:
2023-03-20
Published:
2023-04-04
摘要:
植原体是引起众多植物病害的一类重要原核致病菌,能引起许多重要粮食作物、蔬菜、果树、观赏植物和林木严重病害,造成巨大损失。为了深入了解中国植原体病害的状况、分布及多样性,最终实现植原体病害的科学防控,归纳总结了中国植原体病害的研究历史、经济重要性、症状特点、流行传播、鉴定方法、地域分布及多样性等。提出了今后应从抗性资源筛选、抗病基因鉴定,基因组特征、致病机理、病害流行学、防治方法和昆虫传毒机理等方面开展植原体病害研究的建议。
王晓燕, 张荣跃, 李庆红, 李婕, 李银煳, 单红丽, 卢文洁, 李文凤, 黄应昆. 中国植原体病害的状况、分布及多样性研究进展[J]. 农学学报, 2023, 13(3): 58-64.
WANG Xiaoyan, ZHANG Rongyue, LI Qinghong, LI Jie, LI Yinhu, SHAN Hongli, LU Wenjie, LI Wenfeng, HUANG Yingkun. The Status, Distribution and Diversity of Phytoplasma Diseases in China: A Review[J]. Journal of Agriculture, 2023, 13(3): 58-64.
[1] |
doi: 10.3186/jjphytopath.33.259 URL |
[2] |
doi: 10.1111/efp.v50.3 URL |
[3] |
赖帆, 李永, 徐启聪, 等. 植原体的最新分类研究动态[J]. 微生物学通报, 2008, 2:291-295.
|
[4] |
杨毅, 车海彦, 曹学仁, 等. 植原体基因组学研究进展[J]. 植物保护, 2014, 40(6):1-6.
|
[5] |
车海彦, 罗大全, 符瑞益, 等. 海南长春花黄化病植原体的16S rDNA序列分析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 2009, 39(2):212-216.
|
[6] |
|
[7] |
杨文君, 余乃通, 张雨良, 等. 槟榔植原体膜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抗血清制备[J]. 热带作物学报, 2014, 35(11):2243-2248.
|
[8] |
耿显胜, 舒金平, 王浩杰, 等. 植原体病害的传播、流行和防治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25):164-17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5050052 |
[9] |
doi: 10.1146/ento.2006.51.issue-1 URL |
[10] |
|
[11] |
蒯元璋, 张仲凯, 陈海如. 中国植物支原体类病害的种类[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2:153-160.
|
[12] |
|
[13] |
周仲驹, 林奇英, 谢联辉. 甘蔗白叶病的发生及其病原体的电镜观察[J]. 福建农学院学报, 1987, 16(2):165-168.
|
[14] |
doi: 10.1080/07060661.2013.825815 URL |
[15] |
doi: 10.1007/s12355-019-00721-0 |
[16] |
doi: 10.1094/PDIS-11-19-2482-RE URL |
[17] |
唐伟文, 骆学海, 张曙光, 等. 海南岛番茄巨芽病和番茄丛枝病的初步鉴定[J]. 植物病理学报, 1986, 2:43-46.
|
[18] |
陈慕容, 杨绍华, 郑冠标, 等. 橡胶树丛枝病及其与褐皮病关系的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 1991, 1:65-73.
|
[19] |
俞浩, 冯淑芬, 郑建华. 海南岛槟榔“黄化病”问题调查报告[J]. 热带作物研究, 1986, 3:45-49.
|
[20] |
林奇英, 谢联辉. 水稻黄萎病的病原体研究[J]. 福建农学院学报, 1985, 2:103-108.
|
[21] |
doi: 10.1046/j.1365-3059.2002.00707.x URL |
[22] |
何天明, 韩冰, 吴玉霞, 等. 杏褪绿卷叶病研究现状及展望[J]. 生物技术通报, 2012, 7:20-26.
|
[23] |
doi: 10.1094/PDIS-91-5-0635C pmid: 30780725 |
[24] |
doi: 10.1007/s10327-012-0385-7 URL |
[25] |
doi: 10.1590/S1982-56762012000300008 URL |
[26] |
doi: 10.1007/s10327-013-0463-5 URL |
[27] |
doi: 10.1111/jph.12354 URL |
[28] |
doi: 10.5197/j.2044-0588.2013.028.013 URL |
[29] |
doi: 10.1007/s10327-019-00871-9 |
[30] |
牟海青, 周涛, 赵文军, 等. 泡桐丛枝植原体抗原膜蛋白抗血清的制备及应用[J]. 植物病理学报, 2011, 41(2):161-170.
|
[31] |
于少帅, 徐启聪, 林彩丽, 等. 植原体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与展望[J]. 生物多样性, 2016, 24(2):205-215.
doi: 10.17520/biods.2015127 |
[32] |
宋玉双, 朱宁波, 崔振强, 等. 中国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动态分析Ⅲ.螨、线虫、细菌、植原体、病毒[J]. 中国森林病虫, 2018, 37(5):34-37.
|
[33] |
李继东, 陈鹏, 倪静, 等. 植原体致病分子机理研究进展[J]. 园艺学报, 2019, 46(9):1691-1700.
doi: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9-0280 |
[34] |
|
[35] |
doi: 10.1094/PDIS-94-8-0977 pmid: 30743487 |
[36] |
doi: 10.1371/journal.pone.0096436 URL |
[37] |
赵雪君, 张宁, 李婷婷, 等. 重庆北碚桑树萎缩病植原体分子鉴定[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9(1):16-20.
|
[38] |
|
[39] |
王崇颖. 海南槟榔黄化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控对策[J]. 中国热带农业, 2019, 5:29-31.
|
[40] |
doi: 10.1186/s12864-018-5075-1 pmid: 30231900 |
[41] |
赵锦, 刘孟军, 代丽, 等. 枣疯病病树中内源激素的变化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6(11):2255-2260.
|
[42] |
梁静思, 祝菊澧, 徐裴, 等. 植原体及马铃薯相关病害研究进展[J]. 园艺学报, 2020, 47(9):1777-1792.
|
[43] |
穆雪, 赵洋, 李春艳, 等. 国内外樱桃植原体(Phytoplasma)病害研究进展[J]. 果树学报, 2019, 36(12):1754-1762.
|
[44] |
doi: 10.1094/PHYTO-100-4-0300 pmid: 20205533 |
[45] |
doi: 10.1016/j.pmpp.2014.03.001 URL |
[46] |
doi: 10.1186/1477-5956-8-1 |
[47] |
doi: 10.1371/journal.pone.0077217 URL |
[48] |
搜狐网. 槟榔黄化特效农药防治技巧[EB/OL]. https://www.sohu.com/a/294644429_100263048
|
[49] |
doi: 10.1094/PDIS-94-8-0977 pmid: 30743487 |
[50] |
doi: 10.1016/j.scienta.2017.08.026 URL |
[51] |
世纪农药网. 如何识别及防治泡桐丛枝病?[EB/OL]. https://www.nongyao001.com/insects/show-29443.html
|
[52] |
孙志强, 傅建敏, 乔杰, 等. 茶翅蝽对植原体的传播能力[J].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6:606-611.
|
[53] |
|
[54] |
王真辉, 李光明, 袁坤, 等. 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昆虫媒介的传毒特性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26(6):2356-2360.
|
[55] |
doi: 10.1094/PDIS-12-14-1243-RE pmid: 30695964 |
[56] |
doi: 10.1016/j.cropro.2020.105318 URL |
[57] |
史春霖, 张风舞, 陈子文. 冰冻断裂的枣疯病树韧皮组织中类支原体的扫描电镜观察[J]. 微生物学报, 1984, 24(2):139-141.
|
[58] |
陈集双, 李德葆. 葱兰黄化病病原类菌原体的研究[J]. 微生物学报, 1994, 3:245-247.
|
[59] |
金开璇, 汪跃. 紫穗槐带化病中发现类菌原体(MLO)[J]. 植物病理学报, 1994, 1:96.
|
[60] |
徐均焕, 冯明光. 桑萎缩病的类菌原体病原物及其超微病变特征[J]. 微生物学报, 1998, 5:386-389.
|
[61] |
范国权, 韩树鑫, 白艳菊, 等. 植原体病害研究进展[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 11:148-153.
|
[62] |
doi: 10.1094/Phyto-81-1475 URL |
[63] |
doi: 10.1128/aem.62.8.2988-2993.1996 URL |
[64] |
doi: 10.1099/00207713-48-4-1153 URL |
[65] |
廖晓兰, 朱水芳, 陈红运, 等. 植原体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鉴定方法的建立[J]. 植物病理学报, 2002, 4:361-367.
|
[66] |
任争光, 王合, 林彩丽, 等. 实时荧光定量PCR(SYBR Green I)检测不同抗枣疯病枣树品种嫁接接穗中的植原体浓度[J]. 植物病理学报, 2015, 45(5):520-529.
|
[67] |
车海彦, 曹学仁, 罗大全. 槟榔黄化病病原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热带农业科学, 2017, 37(2):67-72.
|
[68] |
doi: 10.1093/nar/28.1.1 URL |
[69] |
韩剑, 罗明, 何贵伦, 等. 枣疯病植原体LAMP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J]. 西北农业学报, 2015, 24(6):125-131.
|
[70] |
王圣洁, 王胜坤, 林彩丽, 等. 以tuf基因为靶标的5种16SrI组植原体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J]. 林业科学, 2017, 53(8):54-63.
|
[71] |
韩剑, 陈开文, 纪文博, 等. 杏褪绿卷叶植原体新疆分离物可视化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J]. 贵州农业科学, 2020, 48(2):131-135
|
[72] |
龚祖埙, 陈作义, 沈菊英. 中国植物类菌原体图谱[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0.
|
[73] |
蔡红. 云南省植原体株系及其相关病害的多样性研究[D]. 昆明: 云南农业大学, 2007.
|
[74] |
李文慧, 徐麟, 何天明, 等. 杏褪绿卷叶病研究初报[J]. 西北农业学报, 2007, 16(6):207-209.
|
[75] |
常文程, 李向东, 邵云华, 等. 棣棠丛枝病相关植原体的分子鉴定[J]. 植物病理学报, 2012, 42(5):541-545.
|
[76] |
万琼莲. 云南元谋植原体病害多位点基因分子特性及相关株系的保存研究[D]. 昆明: 云南农业大学, 2013.
|
[77] |
高颖. 四种观赏植物植原体病害的分子检测与鉴定[D]. 泰安: 山东农业大学, 2014.
|
[78] |
李正男. 西北地区常见植物植原体病害分子鉴定及株系多样性研究[D]. 杨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
[79] |
田国忠. 泡桐丛枝病植原体与泡桐的生化和分子互作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1999.
|
[80] |
|
[81] |
王海妮, 吴云锋, 安凤秋, 等. 枣疯病和酸枣丛枝病植原体16SrDNA和tuf基因的序列同源性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0):2200-2205.
|
[82] |
徐启聪, 田国忠, 王振亮, 等. 中国各地不同枣树品种上枣疯病植原体的PCR检测及分子变异分析[J]. 微生物学报, 2009, 49(11):1510-1519.
|
[83] |
车海彦. 海南省植原体病害多样性调查及槟榔黄化病植原体的分子检测技术研究[D]. 杨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
[84] |
安凤秋, 吴云锋, 孙秀芹, 等. 小麦蓝矮病植原体延伸因子(EF-Tu)tuf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1):74-80.
|
[85] |
李永. 中国几种木本植物植原体的分子检测与鉴定[D]. 南京: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4.
|
[86] |
李文凤, 王晓燕, 黄应昆, 等. 云南蔗区发现由植原体引起的检疫性病害甘蔗白叶病[J]. 植物病理学报, 2014, 44(5):556-560.
|
[87] |
邱并生, 李横虹, 史春霖, 等. 从中国20种感病植物中扩增植原体16SrDNA片段及其RFLP分析[J]. 林业科学, 1998, 6:69-76.
|
[88] |
doi: 10.1099/ijsem.0.000712 URL |
[89] |
何放亭, 武红巾, 陈子文, 等. 几种植物类菌原体(MLOs)的分子检测及其遗传相关性比较[J]. 植物病理学报, 1996, 26(3):251-255.
|
[90] |
李婷婷, 武改霞, 孙现超, 等. 中国枣树上发现植原体复合侵染[M]//吴孔明.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728.
|
[91] |
王洁. 泡桐丛枝病植原体延伸因子tuf基因分析及其他寄主植物的检测[D]. 泰安: 山东农业大学, 2008.
|
[92] |
李贤新. 罗汉果疱叶丛枝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浅议[J]. 广西园艺, 2005, 16(3):31-32.
|
[93] |
张景宁, 许东, 刘仲健, 等. 木麻黄丛枝病病原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 1983, 13(4):37-41.
|
[94] |
陈慕容, 罗大全, 黄庆春, 等. 橡胶树丛枝病病原的抗血清制备与应用[J]. 热带作物学报, 1998, 4:34-38.
|
[95] |
王祈楷, 史春霖, 马俊才. 海带卷叶病类支原体的分离培养[J]. 微生物学报, 1983, 23(1):73-74.
|
[1] | 聂雄峰, 黄雁飞, 陈桂芬, 黄玉溢, 刘斌, 刘永贤. 植物修复重金属超标农田研究进展[J]. 农学学报, 2022, 12(8): 48-54. |
[2] | 周瑶, 姚梦楠, 缪亚梅, 金建华, 顾春燕, 赵娜, 汪凯华, 王学军. 中国鲜食蚕豆产业发展研究[J]. 农学学报, 2022, 12(2): 80-84. |
[3] | 陈爱昌, 王艳霞, 漆永红, 罗宁, 李惠霞. 蒙古黄芪苗期立枯病害及其病原菌鉴定[J]. 农学学报, 2021, 11(9): 11-14. |
[4] | 杨韵龙. 提高中国粮食安全风险管理能力的思考[J]. 农学学报, 2021, 11(3): 89-92. |
[5] | 漆永红, 李敏权, 曹素芳, 蒋晶晶, 李雪萍, 李青青, 徐美蓉, 李继平. 党参茎基腐病镰孢菌鉴定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J]. 农学学报, 2021, 11(2): 74-78. |
[6] | 何兰, 姜卫兵, 宋居宇. 试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J]. 农学学报, 2021, 11(2): 79-85. |
[7] | 李应, 韦小平, 于瀛龙, 周文才, 詹洪平. 中国2010—2019年发现的竹亚科植物新种[J]. 农学学报, 2021, 11(11): 112-117. |
[8] | 谭光万, 刘旭, 王雯玥, 杨建仓, 祁葆滋. 戴松恩院士与《作物学报》的创复刊[J]. 农学学报, 2021, 11(10): 102-105. |
[9] | 赵依杰, 林丽霞, 姚立萍, 骆志坚, 胡章琼. 福州地区柑橘种质资源的ISSR分析[J]. 农学学报, 2020, 10(1): 72-76. |
[10] | 杨春, 齐海英. 马铃薯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农学学报, 2020, 10(1): 13-21. |
[11] | 王海岗,温琪汾,乔治军,穆志新. 山西谷子地方品种初选核心种质构建[J]. 农学学报, 2019, 9(4): 26-31. |
[12] | 黄国勤.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J]. 农学学报, 2019, 9(3): 79-88. |
[13] | 刘伟明,刘也楠,何贤彪,黄立飞. 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病原鉴定及药剂防控试验[J]. 农学学报, 2019, 9(12): 9-16. |
[14] | 徐小万,夏碧波,宫 超,王恒明,李 颖,吴智明. 国外引进辣椒遗传多样性的ISSR研究[J]. 农学学报, 2019, 9(11): 21-26. |
[15] | 王良发,张守林,孙永霞,赵博,卢瑞乾,张志方. 超高产玉米‘浚单29’选育的创新思路[J]. 农学学报, 2019, 9(1): 7-10.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