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学报 ›› 2024, Vol. 14 ›› Issue (2): 60-67.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68
石金梅1(), 李玉静2, 李周旭2, 韩红英3, 常悦1, 李良涛1
收稿日期:
2023-03-14
修回日期:
2023-07-24
出版日期:
2024-02-20
发布日期:
2024-02-16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石金梅,女,1997年出生,河北邯郸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物多样性研究。通信地址:056038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太极路19号 河北工程大学园林与生态工程学院,E-mail:1610423619@qq.com。
基金资助:
SHI Jinmei1(), LI Yujing2, LI Zhouxu2, HAN Hongying3, CHANG Yue1, LI Liangtao1
Received:
2023-03-14
Revised:
2023-07-24
Online:
2024-02-20
Published:
2024-02-16
摘要:
为分析太行菊属(Opisthopappus)植物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及影响因素,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软件预测太行菊属植物在中国的潜在适宜分布区。结果显示,太行菊属植物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及山西三省交界处,适生区分布范围为31.5°—40.5°N、112.5°—120.3°E,适生区总面积为21.86万km2,运用刀切法(Jackknife)计算各环境变量对太行菊属植物分布的影响,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年降水量、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最冷月分最低温度和最干季节平均温度6个环境变量是影响太行菊属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MaxEnt模型AUC值为0.994,表明模型预测结果极好。未来气候情景变化下,太行菊属植物的潜在适生区面积将逐渐减少,建议相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石金梅, 李玉静, 李周旭, 韩红英, 常悦, 李良涛. 保护植物太行菊属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预测[J]. 农学学报, 2024, 14(2): 60-67.
SHI Jinmei, LI Yujing, LI Zhouxu, HAN Hongying, CHANG Yue, LI Liangtao. Prediction of Potential Suitable Areas for Protective Plant Opisthopappus in China[J]. Journal of Agriculture, 2024, 14(2): 60-67.
编号 | 类型 | 单位 | 英文描述 |
---|---|---|---|
Slo | 坡度 | % | slope |
Alt | 海拔 | m | altitude |
Asp | 坡向 | ° | aspect |
Bio_1 | 年平均气温 | ℃ |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
Bio_2 | 昼夜温差月均值 | ℃ | mean diurnal range |
Bio_3 | 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 | — | isothermality |
Bio_4 | 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 | — | standard deviation of seasonal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 |
Bio_5 | 最热月份最高温度 | ℃ | maximum temperature of warmest month |
Bio_6 | 最冷月份最低温度 | ℃ | minimum temperature of coldest month |
Bio_7 | 年均温变化范围 | ℃ | temperature annual range |
Bio_8 | 最湿季度平均温度 | ℃ | mean temperature of wettest quarter |
Bio_9 | 最干季度平均温度 | ℃ | mean temperature of driest quarter |
Bio_10 | 最暖季度平均温度 | ℃ | mean temperature of warmest quarter |
Bio_11 | 最冷季度平均温度 | ℃ | mean temperature of coldest quarter |
Bio_12 | 年降水量 | mm | annual precipitation |
Bio_13 | 最湿月份降水量 | mm | precipitation of wettest period |
Bio_14 | 最干月份降水量 | mm | precipitation of driest period |
Bio_15 | 降水量变化方差 | — | precipitation of wettest quarter |
Bio_16 | 最湿季度降水量 | mm | precipitation of driest quarter |
Bio_17 | 最干季度降水量 | mm | precipitation seasonality |
Bio_18 | 最暖季度降水量 | mm | precipitation of warmest quarter |
Bio_19 | 最冷季度降水量 | mm | precipitation of coldest quarter |
编号 | 类型 | 单位 | 英文描述 |
---|---|---|---|
Slo | 坡度 | % | slope |
Alt | 海拔 | m | altitude |
Asp | 坡向 | ° | aspect |
Bio_1 | 年平均气温 | ℃ |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
Bio_2 | 昼夜温差月均值 | ℃ | mean diurnal range |
Bio_3 | 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 | — | isothermality |
Bio_4 | 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 | — | standard deviation of seasonal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 |
Bio_5 | 最热月份最高温度 | ℃ | maximum temperature of warmest month |
Bio_6 | 最冷月份最低温度 | ℃ | minimum temperature of coldest month |
Bio_7 | 年均温变化范围 | ℃ | temperature annual range |
Bio_8 | 最湿季度平均温度 | ℃ | mean temperature of wettest quarter |
Bio_9 | 最干季度平均温度 | ℃ | mean temperature of driest quarter |
Bio_10 | 最暖季度平均温度 | ℃ | mean temperature of warmest quarter |
Bio_11 | 最冷季度平均温度 | ℃ | mean temperature of coldest quarter |
Bio_12 | 年降水量 | mm | annual precipitation |
Bio_13 | 最湿月份降水量 | mm | precipitation of wettest period |
Bio_14 | 最干月份降水量 | mm | precipitation of driest period |
Bio_15 | 降水量变化方差 | — | precipitation of wettest quarter |
Bio_16 | 最湿季度降水量 | mm | precipitation of driest quarter |
Bio_17 | 最干季度降水量 | mm | precipitation seasonality |
Bio_18 | 最暖季度降水量 | mm | precipitation of warmest quarter |
Bio_19 | 最冷季度降水量 | mm | precipitation of coldest quarter |
[1] |
唐中海, 罗华林, 王建华, 等. 基于GIS和Maxent模型的白唇鹿(Cervus albirostris)潜在适宜生境及保护GAP分析[J]. 生态学报, 2022, 42(22):9394-9403.
|
[2] |
甘小玲, 常亚鹏, 江原, 等. 气候变化对祁连山蒙古扁桃潜在适生区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23, 43(2):768-776.
|
[3] |
doi: 10.1111/gcb.2014.20.issue-5 URL |
[4] |
doi: 10.1016/j.ecoinf.2019.101033 URL |
[5] |
井新, 蒋胜竞, 刘慧颖, 等. 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反馈机制[J]. 生物多样性, 2022, 30(10):293-311.
|
[6] |
|
[7] |
doi: 10.1111/ddi.2015.21.issue-3 URL |
[8] |
施茂寅, 陈银霞, 陈齐通, 等. 珍稀保护植物江西杜鹃分布区模拟分析[J]. 南方林业科学, 2022, 50(6):31-34,49.
|
[9] |
刘增力, 胡理乐. 珍稀植物篦子三尖杉潜在分布范围及气候变化影响预测[J]. 林业资源管理, 2022(1):35-42.
|
[10] |
兰雪涵, 付聪, 李黎明, 等. 基于MaxEnt模型的濒危植物朝鲜崖柏中国潜在适生区预测[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22(3):292-298.
|
[11] |
樊泽璐, 陈伟, 李佳, 等. 濒危植物太行菊属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J]. 现代园艺, 2017(22):6-8.
|
[12] |
doi: 10.3389/fgene.2018.00371 URL |
[13] |
doi: 10.3389/fgene.2020.00177 URL |
[14] |
职法清, 刘君臣, 姜春霞. 太行山野生珍稀濒危动植物研究与对策[J]. 河南林业科技, 2008(3):66-67.
|
[15] |
刘海芳, 魏东伟, 刘全军, 等. 太行菊不同器官中绿原酸和4种黄酮类物质含量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3, 25(5):646-651,671.
|
[16] |
刘莹, 孙跃枝, 田转运. 太行菊的生物学特性及保护利用[J]. 湖北农业科学, 2012, 51(17):3775-3776.
|
[17] |
高亚卉, 戴攀峰, 姬志峰, 等. 太行菊属植物花粉形态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11, 31(12):2464-2472.
|
[18] |
张光明. 太行菊[J]. 生物学通报, 2019, 54(2):37.
|
[19] |
葛水莲, 陈建中, 刘娜, 等. 响应面优化大孔树脂纯化太行菊总黄酮及其降糖活性[J]. 食品工业, 2020, 41(5):107-111.
|
[20] |
张钰倩, 刘君锋, 张靖楠. 太行菊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J]. 生物技术世界, 2016(1):15,18.
|
[21] |
于琨, 张小龙, 赵婷, 等. 太行菊提取物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作用[J]. 药物评价研究, 2016, 39(1):61-65.
|
[22] |
姚连芳, 董美华, 毛玉收. 太行菊组织培养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4(6):29-31.
|
[23] |
韩霜, 马丽, 裴冬丽. 太行菊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 北方园艺, 2019, 429(6):83-88.
|
[24] |
赵元增, 王鸿升, 杨靖, 等. 培养基基本成分对太行菊不定芽增殖与生长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42(3):41-43.
|
[25] |
赵元增, 杨靖, 孙海燕. 不同激素配比对太行菊不定芽增殖与生长的影响[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3):16-20.
|
[26] |
梁芳, 蒋素华, 王洁琼, 等. 濒危植物太行菊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16):115-12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5010178 |
[27] |
赵元增, 单长卷. 无机盐用量调整对太行菊不定芽增殖与生长的影响[J]. 生物技术通报, 2014, 267(10):128-133.
|
[28] |
赵利新, 张安世, 刘莹. 珍稀濒危植物太行菊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43(4):106-109.
|
[29] |
王祎玲, 张翠琴, 林丽丽, 等. 濒危植物太行菊与长裂太行菊的ITS序列分析[J]. 园艺学报, 2015, 42(1):86-94.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14-0400 |
[30] |
张安世, 赵利新, 刘莹. 珍稀濒危植物太行菊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 广西植物, 2014, 34(4):535-540.
|
[31] |
张安世, 司清亮, 刘莹, 等. 珍稀濒危植物太行菊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14, 12(3):517-524.
|
[32] |
何敏杰, 程月琴, 王红卫, 等. 太行菊DNA提取和ISSR标记的筛选与优化[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16):202-207.
|
[33] |
梁芳, 张燕, 郝平安, 等. 太行菊NAC转录因子基因OpNAC1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16(11):3477-3486.
|
[34] |
王祎玲, 臧恩, 张昊, 等. 崖壁植物太行菊与长裂太行菊全基因组大小及特征分析[J]. 广西植物, 2022, 42(9):1582-1589.
|
[35] |
姚志, 郭军, 金晨钟, 等. 中国纳入一级保护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濒危机制[J]. 生物多样性, 2021, 29(3):394-408.
|
[36] |
秦惠珍, 邹蓉, 柴胜丰, 等. 濒危植物东兴金花茶种子萌发及幼苗光合特性研究[J]. 种子, 2022, 41(8):27-34.
|
[37] |
权玉萍, 王育水, 辛泽华. 濒危植物太行花的生存状况及保护对策[J].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38(10):126-127.
|
[38] |
苏金源, 燕语, 李冲, 等. 通过遗传多样性探讨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致濒机理及保护策略:以裸子植物为例[J]. 生物多样性, 2020, 28(3):376-384.
doi: 10.17520/biods.2019116 |
[39] |
|
[40] |
潘浪波, 段伟, 黄有军.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薄壳山核桃在中国的种植区[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2, 39(1):76-83.
|
[41] |
王运生, 谢丙炎, 万方浩, 等. ROC曲线分析在评价入侵物种分布模型中的应用[J]. 生物多样性, 2007, 15(4):365-372.
|
[42] |
张华, 赵浩翔, 王浩. 基于Maxent模型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胡杨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J]. 生态学报, 2020, 40(18):6552-6563.
|
[43] |
王智. 太行菊属植物形态与生境异质性研究[D]. 太原: 山西师范大学, 2020:35-36.
|
[44] |
doi: 10.1111/een.2003.28.issue-6 URL |
[45] |
杨永辉, 王智平, 佐仓保夫, 等. 全球变暖对太行山植被生产力及土壤水分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6):667-671.
|
[46] |
朱建佳, 刘金铜, 梁红柱, 等. 太行山区水资源供需关系的垂直梯度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2):472-480.
doi: 10.13287/j.1001-9332.201902.008 |
[1] | 赵凌尘, 王禄禄, 赵胡笳, 张梦佳, 王赛頔, 马林, 刘玉彻, 刘振宏. 辽西北霜期气候变化及气象服务对策[J]. 农学学报, 2023, 13(9): 88-93. |
[2] | 滕世辉, 李晓霞, 刘庆娟. 气候变化对临沂冬小麦主要生育期的影响及适播期研究[J]. 农学学报, 2023, 13(4): 18-24. |
[3] | 张迎杰, 王海梅, 李鑫杨. 气候变化背景下内蒙古翁牛特旗玉米气候适宜度变化[J]. 农学学报, 2023, 13(2): 83-88. |
[4] | 田宝星, 宫丽娟, 杨帆, 陈晶, 翟墨, 张洋. 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自然植被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J]. 农学学报, 2021, 11(3): 60-67. |
[5] | 张伟华, 德吉央宗, 平措旺丹, 李荣. 藏西北高原郭扎错湖泊面积变化与气候响应分析[J]. 农学学报, 2021, 11(10): 57-62. |
[6] | 龚德平, 龚文柳. 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与对策[J]. 农学学报, 2020, 10(7): 35-38. |
[7] | 李安, 李良涛, 高萌萌, 陈曦, 卢彤, 刘帅帅. 基于MaxEnt模型和气候变化情景入侵种黄顶菊在中国的分布区预测[J]. 农学学报, 2020, 10(1): 60-67. |
[8] | 亢秀丽,靖华,马爱平,王裕智,崔欢虎. 区域(临汾)水分相关气象因子变化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 农学学报, 2019, 9(7): 62-67. |
[9] | 毛楠,万红莲,石雯洁,石 岩,王宝琪. 5月份气候变化对宝鸡地区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析[J]. 农学学报, 2019, 9(2): 43-47. |
[10] | 潘仕梅,衣淑玉,王一然,孙少宁,姜会飞,臧克民. 烟台市气候变化及其对旅游业影响分析[J]. 农学学报, 2018, 8(5): 60-66. |
[11] | 何寿仁,程晨. 南丰县气候变化对甲鱼养殖的影响与建议[J]. 农学学报, 2018, 8(3): -. |
[12] | 梅旭荣. 农业气象学发展现状及展望[J]. 农学学报, 2018, 8(1): 70-75. |
[13] | 王一然,潘仕梅,衣淑玉,史淑一,于立芝,刘 磊,刘 璐. 山东省龙口市近58年温度和降水变化特征[J]. 农学学报, 2017, 7(6): -. |
[14] | 陈恩波,广键梅,张开源. 1961—2010年云南省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 农学学报, 2017, 7(5): 60-68. |
[15] | 黄德林,李新兴. 适应气候变化的我国粮食安全及经济增长研究--基于静态多区域农业一般均衡模型[J]. 农学学报, 2016, 6(6): 78-116.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