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学学报》,

农艺农学 生理生化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不同种衣剂配方对油菜生长的影响
    李玲玉, 陈詹, 周毓莹, 丁菲, 王国槐, 张振乾
    农学学报    2024, 14 (10): 1-5.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cjas2023-0271  
    摘要 + 22 )   HTML 1 )    PDF ( 1244KB )( 6 )   

    本研究旨在提高油菜种子质量,实现种子标准化,并促进油菜增产。通过对油菜种子进行丸粒化包衣,探讨了不同药种比种衣剂包衣对油菜生长的影响。以甘蓝型油菜‘帆鸣1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药种比的丸粒化种衣剂NXY-1和瑞士悬浮种衣剂SLS包衣油菜种子对油菜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丸粒化种衣剂NXY-1中,最佳药种质量比为1:300,该配比的丸粒化种衣剂能促进种子出苗,冬前和盛花期干鲜重比最高,出苗后21 d氮磷含量,钾含量较对照相比最高,能有效提高叶绿素和赤霉素含量,效果均优于进口种衣剂SLS。

    灌溉起垄对烤烟上部叶片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王德权, 王大海, 王玉华, 王毅, 管恩森, 李强, 梁晓芳, 陈克玲
    农学学报    2024, 14 (10): 6-11.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cjas2023-0211  
    摘要 + 12 )   HTML 2 )    PDF ( 1265KB )( 0 )   

    本研究旨在探讨提高山东烟区烤烟上部叶可用性的水分管理策略及其生理响应机制。通过田间试验,以‘中烟100’为试验材料,分析了灌溉配合起垄处理对烤烟上部叶物质积累、光合特性、氮磷钾含量以及积累量、叶片组织结构和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全生育期内的灌溉处理显著增加了根、茎、叶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烘烤后叶片的厚度,同时提高了光合作用特性;促进了氮含量由根、茎向叶片的转运,并增加了生长后期叶片的氮含量和氮素积累量;降低了还原糖、总糖含量,烟碱和总氮含量也有显著提高,糖碱比和氮碱比的值均在适宜范围。综上,灌溉起垄能够有效促进烤烟上部叶的生长发育以及提升其品质,为提升山东烟区烤烟上部叶的可用性提供了参考。

    基于有机酸、氨基酸和香气物质的烤烟香型逐步判别分析
    王文超, 许自成, 张媛, 钱建财, 朱海波, 许嘉阳, 贾玮, 郝浩浩, 张莉
    农学学报    2024, 14 (10): 12-18.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cjas2023-0215  
    摘要 + 12 )   HTML 1 )    PDF ( 1279KB )( 1 )   

    研究旨在实现对清甜香型、蜜甜香型、蜜甜焦香型、焦甜醇甜香型和焦甜焦香型5种烤烟香型的快速判定。选取5个省份51个C3F等级的烤烟样品,对烟叶中的有机酸、氨基酸、香气物质进行方差分析与判别分析,并建立Fishier判别函数。结果表明,清甜香型与蜜甜焦香型烤烟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焦甜醇甜香型烤烟,总有机酸与香气物质含量在5个香型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在部分高级脂肪酸、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和茄酮上存在差异;共有丁二酸、柠檬酸、二十酸、丝氨酸、6-甲基-5-庚烯-2-醇、愈创木酚、香叶基丙酮、巨豆三烯酮3和法尼基丙酮9个指标被纳入函数,建立的判别函数经自身验证法与交叉验证法回判,判对率分别为94.1%和86.3%。本研究建立的判别函数对5种烤烟香型具有较好的判别效果,准确率较高。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对宁夏灌区玉米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
    李振明, 向峰, 金鑫, 金龙, 哈东兴, 朱志明, 马晓民, 赵如浪, 王永宏
    农学学报    2024, 14 (9): 1-5.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204  
    摘要 + 48 )   HTML 2 )    PDF ( 1262KB )( 15 )   

    本研究探讨了位于宁夏灌区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对玉米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试验涉及4种在当地示范种植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大豆玉米S3:M2、S4:M2、S3:M4、S4:M4,对照为单作玉米(M)。玉米供试品种为‘先玉1225’,大豆供试品种为‘中黄30’,玉米种植密度8.25万株/hm2,大豆种植密度15万株/hm2。结果显示,相较于单作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成熟期单株干物质减少了7.9%~30.4%,S3:M4影响最小,S4:M2影响最大;成熟期干物质总量减少了4.3%~42.7%。成熟期雌穗干物质分配减少0.5%~40.5%,S3:M4影响最小,S4:M2影响最大。玉米产量减产25.1%~41.4%,收获有效穗数减少4.2%~14.9%,千粒重减少0.5%~3.6%,单穗粒数减少5.2%~10.8%。综上所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相较于单种玉米,雌穗的干物质减少,在吐丝期雌穗干物质积累开始减少,产量降低。这些发现对于优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种植密度对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杨美丽, 王帮太, 鹿红卫, 程建梅, 苏玉杰, 赵树政, 张晓春, 程翠, 秦贵文
    农学学报    2024, 14 (8): 1-8.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153  
    摘要 + 100 )   HTML 6 )    PDF ( 1334KB )( 39 )   

    为探明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籽粒灌浆特性、植株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本研究在2021—2022年以中高产玉米品种‘永优1573’、‘永优1593’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密度6.00万、7.50万、9.00万株/hm2。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籽粒百粒重呈“快增-慢增”的上升趋势,籽粒灌浆速率呈“先增后降”的单峰曲线变化,灌浆峰值出现在授粉后22 d左右;增加种植密度使理论最大百粒重(a)、籽粒最大灌浆速率(Rmax)、平均灌浆速率(Rmean)以及灌浆达到最大速率时的籽粒重(Wmax)均显著降低,且单株产量与百粒重、穗粒数、WmaxRmaxRmean呈显著正相关。授粉后植株干物质积累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高密度下降更显著,灌浆前期植株营养器官比重较大,灌浆中后期植株各器官所占比重依次为籽粒>茎鞘>叶片>穗轴>苞叶,茎鞘干重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最大。增加种植密度使不同玉米品种穗长、穗粗、穗粒数、单株产量降低,秃尖长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在7.50万株/hm2时最高。品种间差异显著,‘永优1573’百粒重小于‘永优1593’,穗粒数和单位面积产量则是前者大于后者,百粒重和穗粒数共同影响单位面积产量。本研究为中高产玉米品种选择最佳种植密度和提高玉米产量提供理论依据,对实现豫北地区夏玉米高效增产也具有指导意义。

    打顶时间和方式对烤烟经济性状和烟叶品质的影响
    吴文信, 李思军, 谭志鹏, 宗毅, 何铭钰, 潘飞龙, 毕一鸣, 江智敏, 陈焘, 夏冰, 成明珠, 邓小华
    农学学报    2024, 14 (8): 9-15.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154  
    摘要 + 66 )   HTML 3 )    PDF ( 1238KB )( 17 )   

    为明确打顶时间及打顶方式对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置打顶时间(现蕾打顶、中心花开放时打顶、盛花开放时打顶)及打顶方式(去除花器不带幼叶、去除花器带相邻的顶端2片幼叶、去除花器带相邻的顶端4片幼叶)的双因素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烤烟‘云烟87’经济性状、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打顶时间的延迟,烤烟的上等烟比例、均价、产量、产值及评吸质量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上部叶烟叶长度、厚度及叶面积质量增加,总氮和烟碱含量增加;随着打顶去除幼叶数量的增加,上等烟比例先增加后降低,产值先降低后增加,上、中、下部叶的烟叶长度、厚度及叶面积质量增加,中部叶的叶面积指数增加,烟碱、总糖及还原糖含量增加;在打顶时间及打顶方式的互作下,中心花开放时打顶不去除幼叶处理的经济性状最佳,现蕾打顶时去除花器带相邻的顶端4片幼叶的物理特性最佳,中心花开放时打顶去除花器带相邻的顶端2片幼叶的评吸质量最佳。因此,湖南稻茬烤烟‘云烟87’以中心花开放时打顶去除花器带相邻的顶端2片幼叶较为适宜。

    烤烟光氮空间分布、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对增密的响应
    宗钊辉, 王寒, 李谨诚, 赵伟才, 邓文君, 王维, 余纯强, 王军
    农学学报    2024, 14 (8): 16-23.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147  
    摘要 + 75 )   HTML 4 )    PDF ( 1355KB )( 22 )   

    为探究增密对韶关烟区烤烟冠层光氮分布、光合特性及其干物质积累与产值的影响。以‘粤烟97’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密度(M1:10500、M2:13500、M3:16500、M4:19500株/hm2),测定了不同冠层光资源与氮素分布、色素含量、干物质积累及经济性状。研究发现,随着密度的增加,不同冠层透光率下降,叶绿素含量增加,移栽80 d时M4处理上部叶叶绿素较M1处理增加了26.31%,叶绿素b增幅大于叶绿素a;光合特性与氮素是作物碳氮代谢重要指标,密度增加,烟株光合速率下降,M4处理上部叶较M1处理下降了32.16%~35.83%,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氮素浓度呈下降趋势,但不同时期M4、M3、M2处理中上部叶差异不显著;‘粤烟97’在16500株/hm2时群体叶器官干物质积累达到最大值,取得了最高产量与经济效益,与10500株/hm2相比,产量与产值显著提高。合理密植,‘粤烟97’能通过降低叶绿素降解与提高中上部叶氮素分布对抗弱光胁迫下的光合速率下降,促进烟株群体干物质积累能力,获得更高的烟叶产量和产值。

    水稻品种恶苗病抗性评价与筛选
    于艳敏, 武洪涛, 刘海英, 徐振华, 吴立成, 杨忠良, 张书利, 高大伟, 闫平
    农学学报    2024, 14 (7): 1-5.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2-0115  
    摘要 + 99 )   HTML 12 )    PDF ( 1238KB )( 44 )   

    为了探讨黑龙江省南部稻区水稻品种对恶苗病的抗性级别及水稻恶苗病田间发病情况,筛选水稻恶苗病抗性品种,采用芽期人工接种的方法,调查分析了60份常规粳稻田间恶苗病发病率。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恶苗病田间发生程度不同,水稻恶苗病发病率范围为0.8%~39.9%,平均发病率14.6%,筛选到1个高抗水稻品种,26个抗性水稻品种,抗性品种共占73.3%,总体抗感比为11:4,黑龙江省南部水稻品种对恶苗病抗性存在品种间差异,生产上应该提倡种植抗性强的品种以防止病害发生,本研究为病害绿色防控以及水稻恶苗抗病育种提供一定依据。

    抗旱节水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济儒麦25’的选育及性状分析
    王福玉, 陈贵菊, 高秋荣, 邵敏敏, 黄玲, 赵凯, 杨本洲, 张玉丹, 孙雷明, 翟红梅, 王霖
    农学学报    2024, 14 (7): 6-11.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4-0018  
    摘要 + 121 )   HTML 5 )    PDF ( 1673KB )( 35 )   

    为了培育干旱年份稳产、丰水年份高产的小麦新品种,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以‘山农2149’为母本,以‘良星619’为父本,成功培育出了小麦新品种‘济儒麦25’。该品种属冬性,株高77.5 cm,株型紧凑,具有抗倒性好,熟相好,籽粒饱满,商品性好,抗旱节水,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等特点。2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为7742.55 kg/hm2,比对照增产4.02%。在2022—2023年山东省小麦旱地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176.15 kg/hm2,比对照‘山农27’增产5.60%,增产点率100%。2023年12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审麦20230029。‘济儒麦25’小麦新品种的审定,为鲁西南旱地小麦生产提供了品种支撑,并展现出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小麦新品种‘鹤麦1707’选育及分析
    王怀苹, 程玉红, 刘海霞, 赵志涛, 夏海东, 董红星, 马洪波, 杨国立
    农学学报    2024, 14 (7): 12-17.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140  
    摘要 + 58 )   HTML 5 )    PDF ( 1251KB )( 29 )   

    为解决黄淮南片小麦区域所面临的赤霉病和茎基腐病多发,以及叠加气候异常多变导致的冻害和后期高温逼熟现象,采取聚集优势资源,运用复合杂交、水旱异地系统选育的方法,经比较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大区适应性定位试验示范,于2022年通过河南省小麦新品种审定,实现育种目标。小麦新品种‘鹤麦1707’具有高产稳产早熟多抗特性,品种选育采用复合杂交、多态鉴定等方法有利于优良基因聚合和适应性选择,品种持续改良能更好满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