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学学报》,

专题

  • 图片丢失啦 现代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

    围绕国家重大需求,以《中国农学通报》《农学学报》报道现代农业发展、农村治理、农民致富以及有关乡村振兴政策、技术与产业发展等方面研究的论文为内容组成本专题,以便读者阅读、下载和订阅(按Email Alert订阅。目前我们已经开通免费Alert服务,用户可按自己的需求免费获取最新目录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农业面源污染的特性及防治对策
    崔 键,马友华,赵艳萍,董建军,石润圭,黄文星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 (1): 335-33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601335  
    摘要 + 12047 )      PDF ( 279862KB )( 3745 )   
    随着点源污染得到逐步的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概述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特征、污染途径、污染比重和污染概况,以滇池和太湖为例,介绍农业面源污染成功的调查、监测和防治方法,对巢湖农业面源污染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以台湾农民创业园为平台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探讨
    毛丽玉 黄清乐 陈新艺
    农学学报    2012, 2 (11): 68-71.   DOI: 10.11924/j.issn.2095-4050.2012-xb0281  
    摘要 + 9377 )      PDF ( 1091KB )( 2594 )   

    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发展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福建台湾农民创业园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已成为加快农业推广的新阵地,促进农民就业的新平台,加快农业女性实现自我开发的新方式,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的新途径,发展农村经济的新源泉。同时,创业园的不断发展,也面临着来自政策、体制和市场等方面的制约,还需通过加大政府的支持,强化对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加强和推进组合式培训模式,开发新型产业等方式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思路与任务
    杨军
    农学学报    2017, 7 (2): 96-10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16110029  
    摘要 + 6684 )      PDF ( 1038KB )( 1662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用结构调整的方式来解决供给问题,最终实现农产品供给数量、结构和质量更加适应资源生态要求、更加契合消费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供给。应对当前我国农业突出存在的供需结构、产销衔接和要素配置失衡问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守一条底线,即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坚持一个方向,即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定一个目标,即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树立新的以市场为导向,基于大食物、全产业链的绿色生态供给观。其主要任务包括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优产能、强生态和促改革等,同时还要在调整优化财政补贴,完善价格、贸易和金融保险支持,激活农业农村资源资产等方面创新完善农业农村政策体系。
    中国农业发展阶段特征及政策选择——国际农业发展“四阶段论”视角下的比较分析
    何君 冯剑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 (19): 439-44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10-1489  
    摘要 + 5201 )      PDF ( 583730KB )( 11578 )   

    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是21世纪中国农业战略性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世界范围内,普遍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和变革”分为四个阶段,即对农业的投入期、农业资源的流出期、农业与宏观经济的整合期、对农业的反哺期。这一国际农业发展“四阶段论”反映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即农业在一个国家内部由传统的经营方式向现代经营方式过渡的过程。那么这种划分模式是否适用于我国的农业发展?是否我国的农业发展过程同样经历相同或类似的过程还是另有不同表现?本文尝试用“四阶段论”比较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的阶段进程,以期更好地理解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国家近年来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战略意图以及为未来“以农业促进发展”的长期目标。

    土壤酶在农业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边雪廉,赵文磊,岳中辉,王慧一,焦 浩,隋海霞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 (4): 171-17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5090077  
    摘要 + 4086 )      PDF ( 681KB )( 1006 )   
    通过分析国内外土壤酶研究进展,总结土壤酶在农业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中的作用,为农业生产提供相关参考。土壤酶是存在于土壤中、能催化土壤生化反应的一类蛋白质,主要催化含有有机元素的非专性有机物质、专性有机物质及某些矿质化合物的转化,以形成多种养分物质及一些有益元素,利于植被的生长,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目前土壤酶已被众多学者用来作为土壤碳、氮循环的重要指标,并利用酶活性的变化来反映土壤中的养分循环过程。
    木薯生产利用现状及福建省发展木薯产业可行性分析
    许泳清,汤 浩,蔡南通,邱永祥,吴秋云,罗文彬,刘中华,李光星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24 (5): 0-null.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085731  
    摘要 + 3268 )      PDF ( 442443KB )( 1548 )   
    木薯是福建省继甘薯、马铃薯后第三大薯类作物。笔者首先介绍了木薯的起源和分布、国内外木薯生产现状和利用途径。其次,针对目前木薯发展现状,重点分析和评价了福建省发展木薯产业的可行性。最后对福建发展木薯产业提出四点建议:一是:积极引进、加快应用木薯优良品种,实现良种化;二是:引进高产、耐寒的木薯品种,扩大种植范围;三是:制定和推广适应福建省木薯高产栽培技术;四是:探讨木薯综合利用途径。
    广西农业:机遇、成就、问题与战略
    赵其国 黄国勤
    农学学报    2011, 1 (3): 1-8.   DOI: 10.11924/j.issn.2095-4050.2011-xb0247  
    摘要 + 3141 )      PDF ( 990KB )( 2314 )   

    为广西农业发展提供有关方面参考,从机遇、成就、问题与战略对策4个方面探讨广西农业的发展问题。广西农业在中国热带、亚热带特色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党中央、国务院对广西农业发展一直高度重视,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对推动广西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进入“十二五”期间,广西农业面临着新的良好发展机遇,尤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广西发展外向型农业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在“十一五”期间,广西农业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广西农业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作物产量较低,潜力未能发挥;土壤退化严重,生产环境变劣;农业基础脆弱,发展后劲不足;农业科技落后,支撑能力不强。“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要实现广西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实施的发展战略有开放战略、带动战略、提升战略和低碳战略。

    山西旱作节水农业现状及其发展战略
    靖华 亢秀丽 马爱平 王裕智 刘建华 崔欢虎
    农学学报    2011, 1 (2): 66-69.   DOI: 10.11924/j.issn.2095-4050.2011-xb0241  
    摘要 + 3125 )      PDF ( 917KB )( 2307 )   

    为有效提升山西旱作节水农业水平,提高山西旱作节水农业对山西农业的贡献,以制约山西农业发展的山西旱作节水农业为研究背景,分析了目前山西旱作节水农业所涉及的农艺节水、农业机械装备领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制约山西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提出了山西旱作节水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战略措施。对山西旱作节水农业、山西农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效生态农业概述
    黄国勤 赵其国 龚绍林 石庆华
    农学学报    2011, 1 (7): 23-33.   DOI: 10.11924/j.issn.2095-4050.2011-xb0439  
    摘要 + 2938 )      PDF ( 1084KB )( 2512 )   

    笔者从高效生态农业的提出、内涵、特征、原理、模式、技术等6个方面,对高效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进展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1)高效生态农业是1991年在国内首先提出;(2)高效生态农业突出强调“高效”、“生态”、“结合”;(3)高效生态农业具有生物多、环境佳、结构良、功能强、质量优、效益高、低排放、可持续的特征;(4)高效生态农业增产增效的原理在于充分用地、立体用光、超额用季、多层用水、高效用肥、共生互补、生态减灾、循环利用;(5)高效生态农业的典型模式有立体利用型、生物共生型、多业结合型、产业延伸型、科技带动型、环境整治型、资源再生型、休闲观光型;(6)高效生态农业的关键技术有资源节约技术、水肥调控技术、生物养地技术、防灾减灾技术、综合利用技术、水土保持技术、结构调整技术、能源开发技术、流域治理技术、现代高新技术。

    浅析农业建设项目工程招标中的标段(标包)划分
    国颖,张建新,李会猛
    农学学报    2014, 4 (12): 87-9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2013-xb0866  
    摘要 + 2805 )      PDF ( 1212KB )( 1171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一个完整的招标程序包括六大环节,分别是招标、投标、开标、评标、中标和签订合同,依法必须招标的农业建设项目招标也必须遵循这六大环节。因农业建设项目在工程建设内容的安排上比其他类型建设项目更为丰富,划分标段(标包)最为常见。如何将标段(标包)划分的科学、合理、合法、符合实际是招标成功的关键。本文总结了影响标段(标包)划分的法律法规、项目工艺、潜在投标人竞争、评标、招标成本等五大主要因素,提出了具体表现形式和划分原则、标准,同时结合某招标项目进行了实际例证,供服务于农业建设项目招标的工作人员参考。
    中国农业信息网站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赵颖文 赵颖文
    农学学报    2011, 1 (2): 54-57.   DOI: 10.11924/j.issn.2095-4050.2011-xb0180  
    摘要 + 2795 )      PDF ( 906KB )( 2162 )   

    随着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业信息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生产要素之一。作为现代农业发展重要体现和标志的农业信息网站建设也取得了瞩目的进步,然而,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农业信息网站也面临到许多发展中的“瓶颈”,通过分析中国农业信息网站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中国农业信息网如何实现深层次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远程培训助推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及问题分析---- 基于闽南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状况的调研
    蔡培良 李朝灿 黄安妮 黄爱民
    农学学报    2011, 1 (3): 51-56.   DOI: 10.11924/j.issn.2095-4050.2011-xb0299  
    摘要 + 2616 )      PDF ( 1058KB )( 2509 )   

    摘 要:农民是将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最终应用者,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可以提高农民应用农业科学技术的效率。通过对闽南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的现状及成效进行调研后,作者叙述了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对促进特色农业产业、无公害蔬菜产业、沼气技术产业发展, 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致富产生的显著作用,并分析了远程培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多渠道弥补远程培训的不足之处;开展区域特色农业远程培训;分层次进行远程培训以满足不同文化水平农民的技术需求;开阔农民的视野,转变农民的观念的对策与建议。

    “气候智能型农业”:理念与实践
    赵 姣,杨晓光,王志敏
    农学学报    2015, 5 (9): 117-124.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15010030  
    摘要 + 2479 )      PDF ( 1373KB )( 1216 )   
    [目的]为适应气候变化和保障全球粮食安全,联合国提出了发展“气候智能型农业”的理念与实践途径,目标是实现提高农业生产力、适应气候变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三个方面的共赢。[方法]该文阐述了“气候智能型农业”产生的背景、内涵和相关的技术方法,并介绍了不同国家的实践模式和成功案例。[结果]“气候智能型农业”是全球农业转型发展的新方向,可通过土壤、水分、遗传资源和产业价值链等方面的综合管理引导当前农业系统做出必要改变,以共同解决粮食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结论]中国亟待从全球经验和本国国情出发,推动“气候智能型农业”的发展。
    基于用户需求的多维农业信息分类模型研究
    王晓乔,廖桂平,王 访,李锦卫,邱春荣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 (32): 253-26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5040080  
    摘要 + 2394 )      PDF ( 2119KB )( 458 )   
    为了帮助用户快速检索到所需农业信息,结合用户对农业信息需求的特征,提出了改进的农业信息多维分类模型,并从信息高效存储和处理的角度提出了基于OLAP的多维农业信息分类模型设计方案,最后以湖南油菜网络信息为例,进行实验数据采集与信息分类,实现多维农业分类信息的存储结构。结果表明:(1)随机采集获得的网络农业信息可以通过改进的多维农业信息分类模型来有效表达;(2)行业维度、时间维度、地域维度、形式维度具有客观性,信息属性维度、产业链维度、信息内容维度具有主观性;(3)某些信息在某些维度上没有数据或者无法确定取值时,用空值表示;(4)知识型信息大部分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没有数据。多维农业信息分类模型可以从每个维度查看数据,也可以抽取不同维度组合进行数据深度分析,为农业信息个性化推送服务奠定了重要基础。实验中实现了多维农业信息的存储结构,是后续农业信息的数据分析、维度优化等工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基于PEST分析的中国农业电子商务
    竞争环境研究
    杜 丹,路文如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 (8): 266-27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09-0476  
    摘要 + 2302 )      PDF ( 628352KB )( 1980 )   
    摘 要:农业电子商务是一种先进的商务模式,能改进中国农业市场流通环节存在的突出矛盾。中国农业电子商务还处在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发展的初期。作者运用了竞争情报理论中的PEST分析工具,从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技术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现阶段农业电子商务行业所处的宏观竞争环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目前的农业电子商务行业虽然在信用体系、农产品标准化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但基本的硬件条件已具备。制约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农民用户比较传统的意识形态。农业电子商务企业首先应充分认识到开展农业电子商务的必要性,然后以国家农业政策为依托,努力提高农业电子商务的认知度,帮助农民用户转变传统思维。
    天津市设施农业生态补偿的研究进展
    高尚宾 赵润
    农学学报    2011, 1 (6): 29-35.   DOI: 10.11924/j.issn.2095-4050.2011-xb0461  
    摘要 + 2299 )      PDF ( 1013KB )( 1925 )   

    笔者概述了天津市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状况及农业生态补偿配套政策措施。针对集约化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借鉴欧盟环境友好型先进技术措施及政策管理成功经验,在中欧、中德国际合作项目示范进展及示范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天津市设施农业生态补偿研究,结合沿海都市设施农业特点,制定天津市农业生态补偿规划,设立设施农业生态补偿专项资(基)金;完善设施农业生态补偿的技术支撑体系;建立沿海都市设施农业生态补偿监督评估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设施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政策建议,为天津市地方政府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秦巴山区、武陵山区集中连片扶贫调查及可持续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陈绪敖,何家理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 (8): 266-27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14-2246  
    摘要 + 2283 )      PDF ( 1338KB )( 707 )   
    退耕还林与集中连片扶贫是近年来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对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两大退耕还林和集中连片扶贫区的调查,分析指出两地区长期贫困落后的原因相似,既包括自身的自然生态、经济、人文三大系统恶性循环,也包括政府制度供给偏向的影响。根据两地区扶贫开发的现状,提出从国家层面应进一步加大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事业的投入;从地方政府层面应结合实际推进制度创新,做好统筹规划,制定适合区域环境要求的扶贫开发策略;在具体实践层面应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税收政策及专项资金扶持等发展生态旅游业、特色农业等新兴产业,采取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的扶贫模式,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信息综合服务体系的思考
    芦天罡 李显友 高晓红 赵友森
    农学学报    2011, 1 (2): 58-61.   DOI: 10.11924/j.issn.2095-4050.2011-xb0124  
    摘要 + 2145 )      PDF ( 856KB )( 2038 )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其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北京市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不断的尝试新的探索。笔者在总结多年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农业和信息化发展形势,提出了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即构建一个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标准化现代农业信息资源为基础、各领域权威农业专家做后盾、多种服务方式并存、覆盖农村和市区、涉及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信息综合服务体系。

    中国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曹林奎,高 峰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 (7): 115-11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507115  
    摘要 + 2133 )      PDF ( 883575KB )( 794 )   
    现代农业既不同于自给自足的原始农业,又不同于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它是一种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技术高度密集的知识型产业。根据地域不同,中国的现代农业可分为农区农业、城郊农业和都市农业等类型。中国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农业产业结构的市场化、农业生产方式的集约化、农业经营形式的产业化、农业生产技术的智能化和农业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等。
    中国休闲农业的现状与趋势
    冀献民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23 (12): 456-45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712456  
    摘要 + 2126 )      PDF ( 143307KB )( 821 )   
    中国休闲农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国休闲农业特色农户(农家乐)已发展至150多万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园区发展至12000多家,直接从业人员近300万人,年接待游客7亿人次,年经营收入达900亿元左右。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彰显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成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当前应着力解决好基础设施条件差,人才队伍短缺,规划滞后,特色不突出,管理不规范,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