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莲青, 马溶之, 宋达泉. 水稻土层分类命名概则[J]. 土壤特刊,乙种4号, 1938:85-91.
|
[2] |
徐琪. 中国太湖地区水稻土[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45-76.
|
[3] |
朱鹤健. 水稻土[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5:10-78.
|
[4] |
李庆逵. 中国水稻土[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2:1-60.
|
[5]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分类课题组,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课题协作组.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M].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5:1-52.
|
[6]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系统分类课题组,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M].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1:1-50.
|
[7] |
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 中国土壤[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89-113.
|
[8] |
浙江省土壤普查办公室. 浙江土壤[M]. 杭州: 浙江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243-342.
|
[9] |
章明奎. 土壤地理学与土壤调查技术[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165-187.
|
[10]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分类课题组,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课题协作组.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1:1-20.
|
[11] |
龚子同, 张甘霖.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我国土壤分类从定性向定量的跨越[J]. 中国科学基金, 2006(5):293-296.
|
[12] |
贵州省土壤普查办公室. 贵州省土壤[M]. 贵阳: 贵州科技出版社, 1994:52-77.
|
[13] |
谢静, 何冠谛, 何腾兵. 贵州气候因素对土壤类型及分布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5, 56(4):510-514.
|
[14] |
杨胜天. 贵州黔灵山土壤系统分类[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0, 18(3):13-16.
|
[15] |
杨胜天, 朱启疆, 李天杰. RS和GIS支持下的土壤系统分类制图方法研究—以贵州省贵阳市为例[J]. 土壤学报, 2001, 38(1):41-48.
|
[16] |
宁婧, 何腾兵, 林昌虎, 等. 黔北喀斯特生态环境石灰土发生特征与诊断特性的研究[J]. 贵州农业科学, 2009, 37(3):76-81.
|
[17] |
杨柳, 何腾兵, 舒英格, 等. 贵州喀斯特区草地生态条件下石灰(岩)土的发生特性及系统分类研究[J]. 中国溶岩, 2011, 30(1):94-99.
|
[18] |
董宇博, 陆晓辉, 王济. 贵州省土壤温度状况估算[J]. 地球与环境, 2016, 44(2):243-247.
|
[19] |
贵州省农业厅,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贵州土壤[M].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0:79-89.
|
[20] |
贵州省土壤普查办公室. 贵州土种志[M]. 贵阳: 贵州科技出版社, 1994:1-180.
|
[21] |
邹国础. 贵州土壤的发生特性及分布规律[J]. 土壤学报, 1981, 15(1):11-23.
|
[22] |
邹国础. 云贵高原土壤地理分布规律[J]. 土壤学报, 1965, 5(3):253-261.
|
[23]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系统分类课题组. 土壤野外描述、水热动态观测方法及土壤信息系统(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用)[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1:1-50.
|
[24]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系统分类课题组.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用土壤实验室分析项目及方法规范[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1:10-50.
|
[25] |
张甘霖, 龚子同. 土壤调查实验室分析方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2:38-187.
|
[26] |
邹超亚. 贵州农业历史发展与启示[J]. 耕作与栽培, 2009(4):1-2,16
|
[27] |
李景寿. 明清时期移民与贵州水稻种植的推广[J]. 中国农史, 2014, 33(05):50-55.
|
[28] |
郑群. 贵州历史上的人口普查[J]. 贵州社会科学, 1990(7):48.
|
[29] |
李北杓. 关于贵州人口问题的历史、现状及对策[J]. 贵州文史丛刊, 1990(4):121-132,170.
|
[30] |
周越. 贵州人地关系的历史朔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A].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 2006: 5.
|
[31] |
孔樟良. 利用方式转变对水稻土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16, 47(2):371-377.
|
[32] |
陈朝, 吕昌河, 范兰, 等.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 2011, 31(18):53-59.
|
[33] |
单世平, 黄军, 刘前刚, 等. 淹水条件对稻田土壤肥力及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进展[J]. 农学学报, 2014, 4(10):46-49.
|
[34] |
慈恩, 杨林章, 程月琴, 等. 耕作年限对水稻土有机碳分布和腐殖质结构特征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08, 45(5):950-956.
|
[35] |
詹雨珊, 冯有智. 秸秆还田对水稻土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J]. 土壤通报, 2017, 48(6):1530-1536.
|
[36] |
陈浩, 张秀英, 郝兴顺, 等. 秸秆还田对农田环境多重影响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46(5):21-24.
|
[37] |
谭亦杭, 沈健林, 蒋炳伸, 等. 秸秆还田与水分管理对双季水稻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8, 39(3):511-519.
|
[38] |
程月琴, 杨林章, 孔荔玺, 等. 植稻年限对土壤铁锰氧化物的影响[J]. 土壤, 2008, 40(5):784-791.
|
[39] |
杨东伟, 张慧敏, 章明奎. 水田返旱地后铁锰氧化物及其相关性状的变化[J]. 土壤通报, 2014, 45(2):257-264.
|
[40] |
Hanke A, Cerli C, Muhr J, et al. Redox control on carbon mineralization an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along a chronosequence of paddy soils[J]. 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2013, 64(4):476-487.
doi: 10.1111/ejss.12042
URL
|
[41] |
方利平, 章明奎. 利用方式改变对水稻土发生学特性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06, 37(4):815-816.
|
[42] |
Fu Q, Ding N, Liu C, et al. Soil development under different cropping systems in a reclaimed coastal soil chronosequence[J]. Geoderma, 2014, s230-231(7):50-57.
|
[43] |
汪吉东, 戚冰洁, 张永春, 等. 长期施肥对砂壤质石灰性潮土土壤酸碱缓冲体系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2, 23(04):1031-1036.
|
[44] |
黄锦法, 曹志洪, 李艾芬, 等. 稻麦轮作田改为保护地菜田土壤肥力质量的演变[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3, 9(1):19-25.
|
[45] |
章明奎, 邱志腾, 毛霞丽. 长期水耕植稻对水稻土耕层质地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8, 32(6):249-253.
|
[46] |
马毅杰. 水稻土物质变化与生态环境[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23-76.
|
[47] |
于天仁, 陈志诚. 土壤发生中的化学过程[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0:1-100.
|
[48] |
Han G Z, Zhang G L. Changes in magnetic properties and their pedogenetic implications for paddy soil chronosequences from different parent materials in south China[J]. 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2013, 64(4):435-444.
doi: 10.1111/ejss.12050
URL
|
[49] |
Chen L M, Zhang G L, Effland W R. Soil characteristic response times and pedogenic thresholds during the 1000-Year Evolution of a Paddy Soil Chronosequence[J].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2011, 75(5):1807-1820.
doi: 10.2136/sssaj2011.0006
UR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