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忠堂.黑龙江省大豆推广品种脂肪、蛋白质含量地理分布的研究.大豆科学,2002,4(21) :250-254 [2]王连铮,王岚,赵荣娟,等.关于发展黄淮海地区大豆生产和育种问题[J].中国种业,2002,(10):4-7. [3]刘金梅.安徽省大豆主产区品种资源的鉴定及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1998,26(2):114-114,113. [4]谷传彦,黄兴蛟,王凤娟,等.黄淮海夏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大豆科学,2003,22(1):54-58. [5]王小波,姜治华,林文君,等.四川春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研究.西南农业学报,1996(9):111-123 [6]赵政文,马继凤.南方春大豆春,秋播与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关系的研究[J].大豆科学,1999,18(3):183-189. [7]李占录,坚强,田森林.我国大豆生产现状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5,20[Z]:153-155. [8]张军,赵团结,盖钧镒.中国东北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J].2008, 34(9): 1529-1536. [9]郑新利,张丙双,寇贺.东北地区大豆生产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黑龙江农业学.2012,(2) : 146-149 [10]齐照明,侯 萌,韩 雪等.东北地区大豆主栽品种油份蛋白含量的关联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4,36( 2) : 168 - 174 [11]孙志强,田佩占,王继安.东北大豆品种生育期结构的初步分析[J].大豆科学,1990,9(3):198-205. [12]张军,赵团结,盖钧镒.中国东北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J].2008, 34(9): 1529-1536. [13]李金玉,孙石,韩天富.大豆品种生态适应性鉴定方法和量化指标[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2,34(6):671-677. [14]刘思衡.作物育种与良种繁育学词典[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15]赵九洲,周淑芹.评价大豆品种适应性参数的比较研究[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6,12( 1) : 77 -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