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别强, 赵传燕, 强文丽, 等.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林近四十年动态变化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27(4):176-180.
|
[2] |
蒋大林, 曹晓峰, 匡鸿海, 等. 生态保护红线及其划定关键问题浅析[J]. 资源科学, 2015,37(9):1755-1764.
|
[3] |
省林业厅自然保护区整治办公室. 责任扛在肩上整改落到实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与保护整改工作开展纪实[J], 甘肃农业, 2019(5).
|
[4] |
张广海, 曲正. 我国国家公园研究与实践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 2019.
|
[5] |
王志琴, 李守旭. 小城镇公众生态意识现状及策略——河北省东部小城镇生态意识调查[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3,16(6):89-90.
|
[6] |
关春江, 张帆, 林勇, 等. 大连新港7.16溢油事件的公众问卷调查[J]. 海洋环境管理, 2015,34(2):317-320.
|
[7] |
付意成, 张春玲, 阮本清, 等. 生态补偿实现机理探讨[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28(32):209-214.
|
[8] |
谷宇辰, 李文军. 禁牧政策对草场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牧户尺度的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49(2):288-296.
|
[9] |
魏虹, 汪飞杰. 五大牧区草业发展与水资源关系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5,12(4):300-305.
|
[10] |
杨春, 王明利.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30(5):185-188.
|
[11] |
樊胜岳, 马丽梅, 殷志刚. 基于农户的生态治理政策绩效评价研究[J]. 干旱区地理, 2008,31(4):572-579.
|
[12] |
王学恭, 白洁, 赵世明. 草地生态补偿标准的空间尺度效应研究——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2,28(12):1093-1077.
|
[13] |
郭欢欢, 李波, 于海跃, 等. 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生产生活影响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21(12):110-114.
|
[14] |
陈洁, 苏永玲. 禁牧对农牧交错带农户生产和生计的影响——对宁夏盐池县2乡4村80个农户的调查[J]. 农业经济问题, 2008,08(6):73-79.
|
[15] |
杨春, 王明利.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30(5):185-188.
|
[16] |
毕莹竹, 李丽娟, 张玉钧. 三江源国家公园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机制构建[J]. 中国城市林业, 2019,17(3):35-39.
|
[17] |
温煜华. 祁连山国家公园发展路径探析[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5(5):12-19.
|
[18] |
黄国勤. 论生态农场建设与发展[J], 农学学报, 2019,9(4):95-100.
|
[19] |
汪金英, 权莉. 当代大学生生态意识教育问题[J]. 安顺学院学报, 2016,18(5):28-30.
|
[20] |
黄立洪.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态补偿机制设计构想[J]. 农学学报, 2017,7(9):74-79.
|
[21] |
周岩. 关于国家公园基础设施体系构建的思考[J]. 林产工业, 2019,56(10):59-62.
|
[22] |
史静珮, 苏志珠. 晋西北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农学学报, 2015,5(11):58-62.
|
[23] |
常学向, 刘贤德.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及对环境的影响[J]. 冰川动态, 2000,25(4):45-62.
|
[24] |
陈秋红. 呼伦贝尔草原地区牧民生态意识调查[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17(6):1265-12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