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徐匡迪, 沈国舫 . 依靠稻作科技创新,推动中国水稻产业发展[J]. 中国稻米, 2002(6):8-11. | 
																													
																						| [2] | 李昕升, 王思明, 丁晓蕾 . 近代中国水稻育种科学发展及主要水稻育种科学家研究[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2):35-39. | 
																													
																						| [3] | 邵金凯 . 民国时期中央农业实验所的水稻改良述论[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36(19):8389-8391. | 
																													
																						| [4] | 咸金山 . 中国近代稻作育种事业述评[J]. 中国农史, 1988(1):54-63. | 
																													
																						| [5] | 孙义伟 . 本世纪前五十年中国水稻育种的产生和发展[J]. 中国农史, 1987(3):47. | 
																													
																						| [6] | 夏如兵 . 中国近代水稻育种科技发展研究[M]. 北京: 三峡出版社, 2009. | 
																													
																						| [7] | 李占华, 盛邦跃 . 丁颖农业科技思想研究[J]. 中国农史, 2014(3):44-50. | 
																													
																						| [8] | 王浩 . 中国稻作科学之父-丁颖诞辰120周年纪念集[C]. 广州:华南农业大学. | 
																													
																						| [9]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东水稻矮化育种的主要经验[J]. 中国农业科学, 1965(1):19-24. | 
																													
																						| [10]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东水稻矮化育种工作的基本总结[J]. 广东农业科学, 1966(3):1-6. | 
																													
																						| [11] | 周少川, 王家生, 李宏 , 等. 中国水稻育种的回顾与思考[J]. 中国稻米, 2001(2):5-7. | 
																													
																						| [12] | 王月华, 何虎, 潘晓华 . 中国水稻育种技术发展历程回顾[J]. 江西农业学报, 2012,24(2):26-28. | 
																													
																						| [13] | 毛昌祥 . 杂交水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J]. 世界农业, 1995(3):15-17. | 
																													
																						| [14] | 谢华安 . 明恢63的选育与利用[J]. 福建农业学报, 1998(4):2-6. | 
																													
																						| [15] | 杨烁 . 以9311为遗传背景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11. | 
																													
																						| [16] | 徐小红, 蔡华镇, 阴云伙 , 等. 杂交水稻育种历史回顾(1964-1980)[J]. 福建稻麦科技, 2012(9):76-78. | 
																													
																						| [17] | 程式华 . 中国超级稻育种技术创新与应用[J]. 中国农业科学, 2016,49(2):205-206. | 
																													
																						| [18] | 陈温福, 徐正进, 唐亮 . 中国超级稻育种研究进展与前景[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2,43(6):643-649. | 
																													
																						| [19] | 吴俊, 邓启云, 袁定阳 , 等. 超级杂交稻研究进展[J]. 科学通报, 2016年(35):3787-3796. | 
																													
																						| [20] | 谢华安, 张建福, 王乌齐 , 等. 超级稻育种实践和前景[J]. 分子植物育种, 2006年, 4(3S):4-10. | 
																													
																						| [21] | 余四斌, 熊银, 肖景华 , 等. 杂交稻与绿色超级稻[J]. 科学通报, 2016,61(35):3797-3803. | 
																													
																						| [22] | 蒋彭炎, 姚长溪, 任正龙 . 春粮田早稻稀少平促高产栽培法的研究[J], 浙江农业科学, 1980(2):51-56 | 
																													
																						| [23] | 朱德峰, 张玉屏, 陈惠哲 , 等. 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J]. 中国农业科学. 2015,48(17):3404-3414. | 
																													
																						| [24] | 凌启鸿, 蔡建中, 苏祖芳 , 等. 水稻叶龄模式—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新体系[J]. 农业科技通讯, 1983(12):1-3. | 
																													
																						| [25] | 凌启鸿, 过益先, 费槐林 , 等. 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兼及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述评[J]. 中国稻米, 1999(1):3-8. | 
																													
																						| [26] | 凌启鸿 . 精确定量轻简栽培是作物生产现代化的发展方向[J]. 中国稻米, 2010(4):1-6. | 
																													
																						| [27] | 张洪程, 龚金龙 . 中国水稻种植机械化高产农艺研究现状及发展探讨[J]. 中国农业科学, 2014,47(7):1273-1289. | 
																													
																						| [28] | 胡杰, 何予卿 . 农业发展对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需求[J]. 生命科学, 2016,28(10):1103-1112. | 
																													
																						| [29] | 余四斌, 孙文强, 王记林 , 等. 水稻种质资源及其在功能基因组中的应用[J]. 生命科学, 2016,28(10):1122-1128. | 
																													
																						| [30] | 肖景华, 吴昌银, 袁猛 , 等. 中国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进展与展望[J]. 科学通报, 2015,60(18):1711-1722 | 
																													
																						| [31] | 符德保, 李燕, 肖景华 , 等. 中国水稻基因组学研究历史及现状[J]. 生命科学, 2016,28(10):1113-1121. | 
																													
																						| [32] | 陈浩, 林拥军, 张启发 . 转基因水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科学通报, 2009,54(18):2699-2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