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学学报》,

专题

  • 图片丢失啦 农业学科与产业发展

    《农业学科与产业发展——纪念中国农学会成立100周年论文集》共收录了39篇论文,内容几乎涵盖了农业所有学科,分为“农业学科发展篇、农业产业发展篇、新兴交叉学科发展篇”三个部分,以综述的形式,全面回顾了重点农业学科或农业产业百年发展历程,总结了我国在某一学科或产业领域取得的创新突破、重要成果、重要贡献、重要人物以及国际前沿情况,分析当前形势任务,展望未来发展前景和趋势。翻阅文集,一幅幅活跃在科研前沿的农业科学家们严谨求索、奉献创新的身影跃然纸上,不由得从心里迸发出对他们的崇敬之感。他们抒写了论文,论文也抒写了他们矢志不渝、敢于成功的科研精神,也抒写了他们对农业事业的甘于奉献、科技报国的伟大理想。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面向乡村振兴新要求 开创农业科技新局面
    张桃林
    农学学报    2018, 8 (1): 1-9.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18-1-001  
    摘要 + 243 )   HTML 11 )    PDF ( 1406KB )( 174 )   

    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农业科技的重要历史性成就和改革发展重大进展,比较分析了国际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和农业科技政策动向,针对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薄弱环节与突出短板,立足国内国际形势,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需求,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创新举措。

    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回顾与发展趋势
    刘旭, 李立会, 黎裕, 方沩
    农学学报    2018, 8 (1): 10-15.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18-1-010  
    摘要 + 383 )   HTML 35 )    PDF ( 1235KB )( 678 )   

    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在全球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国际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种质资源研究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包括种质资源考察收集全球化、保存保护多元化、鉴定评价精准化、基因发掘规模化、种质创新目标化、共享利用主动化等。中国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在建国后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与突破,查清了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本底的物种多样性,创建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科学分类、统一编目、统一描述的技术规范体系,创建了世界上唯一的长期库、复份库、中期库、种质圃、原生境保护点相配套的种质保存和共享利用体系;开展多种农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新基因发掘取得显著成效;高效作物种质创新及其利用技术不断完善,并在作物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中国颁布了《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30年)》,提出了今后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五大行动,为种质资源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

    植物生理学回顾与展望
    陈晓亚, 何祖华, 樊培, 冷冰
    农学学报    2018, 8 (1): 16-2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18-1-016  
    摘要 + 298 )   HTML 9 )    PDF ( 1179KB )( 175 )   

    植物生理学是农学的主要学科领域,与作物生产密切相关。本文重点回顾了国际和国内作物生物学发展的历程和科学前辈,并侧重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植物生理学研究,包括光合作用,水分生理、营养生理、逆境生理、激素调控等。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植物生理学目前已经进入到多个学科领域,植物基因组、转录组、表观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研究迅速发展,为大规模解析植物各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奠定了基础,也为作物的高产优质多抗育种与绿色栽培创造了条件。

    中国蔬菜育种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方智远
    农学学报    2018, 8 (1): 21-27.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18-1-021  
    摘要 + 360 )   HTML 6 )    PDF ( 1456KB )( 266 )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副食品,蔬菜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蔬菜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在产值、出口量等方面均位居农作物首位,已成为中国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支柱产业,这其中离不开蔬菜育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强力支撑。当前,中国蔬菜产业正面临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继续大力发展蔬菜育种科学技术、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种业发展是其必由之路。本文回顾了中国蔬菜育种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蔬菜育种取得的成绩,如不断壮大的科研队伍和取得的一批重要科研成果,以及迅速发展的种业企业等;文章还对中国蔬菜育种科学技术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根据中国蔬菜育种目前存在问题及市场的需求,提出了今后应重点做好的工作,包括建立新型蔬菜育种技术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做好种质创新工作、规范蔬菜种业市场和保护育种者的知识产权等等。

    渔业科学知识体系和中国特色的渔业发展之路
    唐启升
    农学学报    2018, 8 (1): 28-32.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18-1-028  
    摘要 + 230 )   HTML 4 )    PDF ( 1169KB )( 250 )   

    渔业应定义为对水生生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及其相关经济和科技活动的产业,其渔业科学知识体系的形成始于近代渔业发展阶段。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渔业科学知识体系不仅包括渔业生物学、渔业捕捞学、水产养殖学,同时还包括由此带动起来的水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渔业装备与工程、渔业经济与管理等学科。在中国,已从基础研究、水产教育和人才培养、推进产业科技进步等方面形成若干支撑渔业发展的重点学科领域。经过60多年的探索、徘徊、调整和创新,中国渔业走出了一条具有显著中国特色、以养殖为主的发展之路。展望未来,中国渔业必须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渔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大力促进渔业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业和资源养护型捕捞业,促进增殖渔业和休闲渔业新业态的发展,以保证中国特色的渔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中国和世界做出新贡献。

    果树学科百年发展回顾
    邓秀新, 束怀瑞, 郝玉金, 徐强, 韩明玉, 张绍铃, 段常青, 姜全, 易干军, 陈厚彬
    农学学报    2018, 8 (1): 33-43.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18-1-033  
    摘要 + 409 )   HTML 12 )    PDF ( 1510KB )( 652 )   

    过去一百年,中国果树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十分迅速。本文介绍了中国果树产业的发展现状,回顾了中国果树研究百年发展历程,并总结了苹果、柑橘、梨、桃、葡萄、香蕉、荔枝龙眼七大果树在遗传育种、栽培土肥、病虫害防控、贮藏加工、机械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科技的发展方向
    吴孔明
    农学学报    2018, 8 (1): 44-47.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18-1-044  
    摘要 + 556 )   HTML 6 )    PDF ( 1148KB )( 715 )   

    中国是世界上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常年发生1700余种。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经济一体化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农作物病虫害问题趋于严重。化学农药是目前中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最主要手段,农药的大量使用在控制有害生物的同时,也带来了农药残留超标、环境污染、害虫抗药性与再猖獗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发展绿色防控科技,大幅度降低化学农药的用量是中国植物保护科研工作的核心任务,其重点发展方向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对重大病虫害种群演替规律的影响,基于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的植保新理论、新方法与新产品,绿色防治关键技术与产品,化学农药精准施药和残留检测追溯技术,智能化植物保护装备,以及区域性病虫害绿色可持续控制模式等。

    植物营养学科发展报告
    袁力行, 申建波, 崔振岭, 张福锁
    农学学报    2018, 8 (1): 48-52.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18-1-048  
    摘要 + 388 )   HTML 6 )    PDF ( 1182KB )( 205 )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吸收、转运和利用营养物质规律,探讨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交换营养物质与能量的科学,是支撑农业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近二十年来,中国植物营养学研究秉承“学科交叉、瞄准前沿、强化基础、应用优先、立地顶天”的发展理念,在植物营养生物学、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养分资源管理、养分再利用与污染控制、以及可持续农业研究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植物营养学科未来将积极应对中国粮食安全、农产品品质安全、资源与生态环境安全的重大挑战,为“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国家重大需求做出重要贡献。

    土壤学发展历程、研究现状与展望
    沈仁芳
    农学学报    2018, 8 (1): 53-58.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18-1-053  
    摘要 + 312 )   HTML 7 )    PDF ( 1187KB )( 431 )   

    土壤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壤学正在经历从传统向现代土壤学的转变。本文简单回顾了国际和中国土壤学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土壤学研究现状,指出了中国土壤学的研究特色和主要研究成果。同时,分析了当前土壤学研究领域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为土壤学的发展指明了研究方向。

    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科发展
    陈阜, 赵明
    农学学报    2018, 8 (1): 59-63.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18-1-059  
    摘要 + 305 )   HTML 24 )    PDF ( 1164KB )( 259 )   

    近60年来中国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在理论建设、技术创新和技术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围绕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需求,在作物生育调控理论及技术途径上不断取得突破,在多熟种植、作物布局和种植模式优化上不断创新发展,并通过技术集成应用有效支撑中国粮、棉、油等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升。面对当前及未来中国农业转型发展的战略需求,如何将资源高效、环境安全与作物高产高效并重,构建用养结合、生态高效、生产力和竞争力持续提升的作物生产体系,是作物栽培与栽培学科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艰巨任务。

    动物遗传育种学科百年发展历程与研究前沿
    杨宁, 姜力
    农学学报    2018, 8 (1): 64-69.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18-1-064  
    摘要 + 387 )   HTML 19 )    PDF ( 1233KB )( 391 )   

    经过上万年的野生物种驯化、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世界各国逐渐形成了现有的家养动物品种。伴随着遗传学理论的发现和逐步完善,动物常规育种技术从一般的表型选择发展到利用BLUP方法进行育种值估计,在近五十年为畜禽遗传改良做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80年代,各种分子遗传标记的逐步问世和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动物遗传育种工作的研究和改良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DNA、RNA、蛋白质等各种组学信息的整合研究,不但为动物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挖掘、分子遗传机制解析带来新的契机,并且使得动物育种从传统育种时代真正迈入分子育种时代。近年来,世界动物育种工作在分子数量遗传学、功能基因组学、分子育种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农业气象学发展现状及展望
    梅旭荣
    农学学报    2018, 8 (1): 70-75.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18-1-070  
    摘要 + 288 )   HTML 5 )    PDF ( 1364KB )( 304 )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既是基础农学的学科之一,也是一门交叉边缘学科。回顾世界农业气象研究历史,中国现代农业气象学六十多年的研究发展轨迹表明:农业气象研究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在解决农业生产重大需求和科学问题中得到不断发展;坚持跟踪国际学科发展前沿,不断完善研究理论和方法,实现了从解释科学到试验科学的质的飞跃;坚持吸收最新科学技术发展成果,不断派生出新兴交叉和边缘学科分支。全国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农业气象产量预报与遥感估产、气候变化农业影响、温室气体排放测定与国家清单、旱作农业关键技术与区域治理、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都市型设施园艺等重大技术成果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关键性的科技支撑作用。未来农业气象学将在农业气候与农业布局优化、生物气象与农业绿色发展、农业气象灾害与风险管理、农业小气候与工厂化农业、农业气象信息与智慧农业等重点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现代草业科学的发展及未来
    王堃
    农学学报    2018, 8 (1): 76-79.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18-1-076  
    摘要 + 484 )   HTML 17 )    PDF ( 1313KB )( 212 )   

    现代草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农业科学的发展,草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已发展成为一个极具活力的朝阳产业;草学学科也相应地不断发展,学科内涵不断拓展,架构日臻完善,已成为目前农业科学中最为活跃的学科领域之一。本文从现代草业的历史沿革、草学学科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草业科技发展现状与辉煌成就及中国草业科学的未来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期为中国现代草业科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超级杂交稻研究进展
    袁隆平
    农学学报    2018, 8 (1): 80-82.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18-1-080  
    摘要 + 354 )   HTML 6 )    PDF ( 3151KB )( 257 )   

    为满足全国人民21世纪的粮食需求,农业部于1996年立项超级杂交稻育种计划。该计划共分四期。第一期:1996—2000年,10.5 t/hm 2;第二期:2001—2005年,12 t/hm 2;第三期:2006—2015年,13.5 t/hm 2;第四期:2016—2020年,15 t/hm 2。2000年,育成了几个超级杂交稻先锋组合,其产量达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计划第一期10.5 t/hm 2的指标。21世纪初,以‘两优培九’为主要品种的第一期超级稻最大年推广面积约100万hm 2,平均产量在8.3 t/hm 2左右。第二期超级杂交稻12 t/hm 2的指标于2004年实现,比原计划提前一年,从2006年开始推广。2014年第二期超级稻种植面积接近100万hm 2,平均单产为9 t/hm 2左右。大面积示范目标产量为13.5 t/hm 2的第三期超级杂交稻于2011年实现。第四期超级杂交稻攻关于2014年取得突破,经农业部组织专家组验收,在湖南溆浦县百亩片单产达15.4 t/hm 2。基于上述已取得的成绩和进展,以及水稻在理论上的产量潜力,启动了第五期超级杂交稻育种攻关,产量指标为 16 t/hm 2

    百年玉米,再铸辉煌──中国玉米产业百年回顾与展望
    戴景瑞, 鄂立柱
    农学学报    2018, 8 (1): 83-88.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18-1-083  
    摘要 + 239 )   HTML 3 )    PDF ( 1188KB )( 318 )   

    总结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玉米品种改良的发展历程,以及在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优良杂交种选育及推广、现代育种技术研发与应用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分析了中国玉米产业在玉米产量及商品品质、育种技术、企业竞争力等方面的主要问题,提出通过加快科技创新、推进转基因产业化进程等举措进一步提升中国玉米育种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新时代中国茶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陈宗懋
    农学学报    2018, 8 (1): 89-92.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18-1-089  
    摘要 + 309 )   HTML 8 )    PDF ( 1225KB )( 458 )   

    文章回顾了建国68年来中国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归纳了中国茶产业发展的3个特点,即茶园面积的迅速发展引发的产量大幅度增长、地区间的发展差异和茶叶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延伸。笔者提出在新时代的茶产业发展中应突出创新和绿色的发展理念,具体讨论了控制茶产业发展规模、种植的机械化和良种化、生产管理的清洁化和连续化、茶叶产品的多样化、产品利用的精深化和功能化和以健康促进茶叶消费等6个方面。

    中国棉花产业百年发展历程
    喻树迅
    农学学报    2018, 8 (1): 93-99.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18-1-093  
    摘要 + 391 )   HTML 7 )    PDF ( 1256KB )( 531 )   

    棉花既是人们的衣着之源,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植棉历史长河中,中国棉花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其间有坦途,也有曲折;有成功,也有失败;有经验,也有教训。本文重点回顾中国民国时期至今的棉花产业发展历程,总结中国在这一学科或产业领域取得的创新突破、重要成果、重要贡献、 重要人物等情况。

    水稻科技与产业发展
    方福平, 程式华
    农学学报    2018, 8 (1): 100-106.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18-1-100  
    摘要 + 261 )   HTML 7 )    PDF ( 1421KB )( 374 )   

    本文回顾了近百年来中国水稻科技发展的突出进展和代表性成果,尤其在水稻育种、栽培和现代生物技术研究方面。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水稻产业发展的形势与任务,展望了未来水稻产业发展前景和趋势。作者认为,随着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水稻生产、市场、消费和贸易将稳定发展,科技支撑能力将不断提升,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趋势将更加显著。

    中国小麦产业发展与科技进步
    何中虎, 庄巧生, 程顺和, 于振文, 赵振东, 刘旭
    农学学报    2018, 8 (1): 107-114.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18-1-107  
    摘要 + 623 )   HTML 23 )    PDF ( 1387KB )( 771 )   

    文章总结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小麦生产发展和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的历史进程。小麦生产发展分为4个阶段,即1949—1957年恢复性增长、1958—1978年稳定增长、1979—1999年单产快速增长和2000—2016年产量质量同步提升。简要介绍了1949年前的育种起步历史,1950年以后小麦育种取得了巨大进展,经历了抗病稳产早熟、矮化抗倒高产和高产优质高效3个阶段,矮秆基因和1B/1R易位系利用与株型改良起到关键作用,育成了碧蚂1号、泰山4号、扬麦158、豫麦21、济麦22等突破性品种,主产麦区经历了8~9次品种更新换代。黄淮麦区的矮秆高产育种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的抗赤霉病育种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概括了种质资源、远缘杂交、矮败小麦、品质改良、兼抗型成株抗性育种、基因组学等领域的新进展。小麦栽培研究经历了4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合理密植为核心,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重点研究不同麦区小麦生长发育规律与高产栽培历程,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各主要麦区栽培技术模式包括精播高产、节水高产等技术,20世纪90年代以优质和信息技术应用为主。未来产业发展面临提升质量、降低成本和保护环境三大挑战,气候变化、病害加重、缺乏优质高效抗病品种制约生产发展,建议加强优质抗病高效品种选育与新技术应用研究,实现栽培研究与植保、土肥、农机等有机结合,以全面提高小麦产业的竞争力。

    中国油料作物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廖伯寿, 殷艳, 马霓
    农学学报    2018, 8 (1): 115-12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18-1-115  
    摘要 + 208 )   HTML 10 )    PDF ( 1201KB )( 411 )   

    本文回顾了近百年来中国油料作物产业发展历程。分析了油料生产发展现状、进出口贸易和消费增长近况。概述了品种改良、高产栽培、植物保护、机械化生产、产品加工、质量控制等领域科技创新成效及其转化应用对推动产业发展的作用。讨论并提出了未来油料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与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