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绍中,王志和,田云峰,等. 河南省小麦产业发展与展望[J].河南农业科学,2004,(7):27-29 [2] 王西成,赵虹,张学斌,等. 河南省小麦生产特点及2010年品种利用意见[J].河南农业科学, 2010,(8): 9-13 [3] 王旭,李贞宇,马文奇,等. 中国主要生态区小麦施肥增产效应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0,(12):2469-2476 [4] 李欢欢,黄玉芳,叶优良,等. 河南省小麦生产与肥料施用状况[J].中国农学通报 2009,25(18):426-430 [5] 朱云集,崔金梅,郭天财,等. 河南省小麦生产发展中几个关键技术问题的商榷[J].河南农业科学,2011, 40(8):54-57 [6] 魏昕,王振华,张前进,等. 河南省玉米生产现状、问题与对策[J]. 玉米科学,2010,18(2): 136-141 [7] 杨红旗,路凤银,郝仰坤,等. 中国玉米产业现状与发展问题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6):368-373 [8] 李少昆,王崇桃. 中国玉米生产技术的演变与发展[J]. 中国农业科学, 2009,42(6): 1941-1951 [9] 叶优良, 杨素勤, 黄玉芳, 等. 河南省小麦生产发展与展望[J]. 中国农业科学, 2007,23(1): 199-203 [10] 赵霞. 河南省玉米栽培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9,(9):53-56 [11] 周进宝,杨国航,孙世贤. 黄淮海夏播玉米区玉米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J].作物杂志2008,(2): 4-7 [12] 苌收伟,李昌,路志英,等.鹤壁市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应对措施[J].农业科技通报,2008,(7):129-130 [13] 袁迎现,袁小丽.许昌及豫中原地区夏玉米生产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4):61-62 [14] 孟爱民,殷仲卿.周口市玉米锈病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J].中国农技推广,2007,23(4):41-42 [15] 翟虎渠,刘旭.中国粮食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支撑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6] 宋双红,李猛,李春霞,等.玉米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J]. 种业导刊, 2010,(11): 27-29 [17] 许海涛,王友华,许波,等.黄淮海区玉米生产现状问题与对策[J].玉米科学,2007,15(S1):160-162 [18] 王宜伦,李潮海,王瑾,等.缓/控释肥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与展望[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4): 254-257 [19] 赵广才,常旭虹,王德梅,等.小麦一喷三防技术[J].作物杂志,2013,(2): 120-122 [20] 杨国航,孙春原,孙世贤,等.夏玉米子粒收获期判定方法研究[J].作物杂志,2006,(5):11-13 [21] 王育红,孟战赢,王向阳,等. 豫西地区夏玉米适时晚收产量效应研究[J].玉米科学,2009,17(6):6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