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华弟. 玉米矮缩病流行学及综合防治.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2] 王华弟. 玉米重大病毒病监测与防治.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1-32. [3] 王华弟, 陈剑平. 水稻条纹叶枯病流行学及预警控制.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21-145. [4] 韩海亮, 王桂跃. 玉米粗缩病的研究进展. 浙江农业科学, 2011(5): 1102-1104. [5] 王华弟. 粮食作物病虫害测报与防治.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110-120. [6] 石洁, 王振营. 玉米病虫害防治彩色图谱.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 6-153. [7] 陈军, 卢振宇, 岳霆. 淄博地区玉米粗缩病高发原因分析及综防技术研究.农业科学通讯, 2009(12): 125-127. [8] 花文苏, 赵守桂, 陆其通. 玉米水稻种植区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中国植保导刊, 2005, 25(5): 12-13. [9] 陈声祥, 张巧艳. 我国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研究进展. 植物保护学报, 2005, 32(1): 97-102. [10] 张恒木, 雷娟利, 陈剑平. 浙江和河北发生的一种水稻、小麦、玉米矮缩病是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 中国病毒学, 2001, 16(3): 246-251. [11] 王桂跃, 韩海亮, 王华弟, 谭和平, 赵福成, 卢德生, 包斐. 玉米不同生育期对矮缩病敏感性的试验.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315-316. [12] 陈志杰, 张淑莲, 张美荣. 陕西玉米病毒病及流行因素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1999, 29(4): 333-338. [13] 刘忠德, 刘守柱, 季敏. 玉米粗缩病发生程度与灰飞虱消长规律的关系.杂粮作物, 2001, 21(1): 38-39. [14] 路银贵, 张利英, 田兰芝. 抗、感玉米粗缩病材料对灰飞虱的趋性及生存力影响的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32(5): 73-76. [15]王桂跃, 韩海亮, 赵福成, 王华弟, 孔晓民, 叶建人. 玉米不同品种(品系)对粗缩病的抗性鉴定. 浙江农业学报, 2011, 23(3): 564-567. [16] 陈香华, 赵桂东, 熊战之, 付佑盛, 郭小山, 刘伟中, 周长勇, 李茹, 周华. 利用生态学手段预防玉米粗缩病的发生. 中国植保导刊, 2009, 29, (8): 17-18. [17] 赵敏, 王华弟, 李荣, 吴传伟, 张国忠, 王国迪. 杀虫剂及抗病毒剂对玉米灰飞虱与粗缩病的防效. 浙江农业科学. 2011, (5): 1120-1122. [18] 冯成玉.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为害分析.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337-339. [19] 路银贵, 曹水胜, 田兰芝, 邸垫平, 苗洪芹. 玉米粗缩病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及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关系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6, 21(4): 87-90. [20] 路银贵, 邓凤, 苗红芹, 田兰芝, 邸垫平, 张增芬. 河北省主推玉米品种对粗缩病抗性鉴定及病情指标与产量损失率关系的研究. 植物保护, 2007, 33(6): 90-94. [21] 苗洪芹, 田兰芝, 路银贵. 简便易行的玉米粗缩病严重度分级标准. 植物保护, 2005, 3(6): 87-89. [22] 叶建人,王华弟,李小福, 陈海波. 玉米粗缩病病情严重度与产量损失关系的研究. 中国植保导刊, 2011, 31(19): 25-26. [23] 祝小祥, 王华弟, 张恒木, 徐志宏, 王国迪, 林致中. 玉米病毒病发病流行原因分析与防控对策.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21): 204-210. [24] 唐启义, 冯明光. DPS数据处理系统——实验设计、统计分析及数据挖掘.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 [25] 张左生. 水稻病虫防治指标的制订. 中国水稻病虫综合防治进展. 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161-178. [26] 王华弟, 陈剑平, 祝增荣, 孙祥良, 朱金良, 傅强, 朱黎明.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22, (2): 203-207. [27] Zhang H M, Chen J P, Lei J L, Adams M J. Sequence analysis shows that a dwarf disease on rice, wheat and maize in China is caused by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2001(107): 563-567. [28] Zhang H M, Chen J P, Adams M J.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segments 1 to 6 of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from China provides the complete genome. Archives of Virology, 2001(146): 2331-2339. [29] Wang Z H, Fang S G, Xu J L, Sun L Y, Li D W, Yu J L. Sequence analysis of complete genome of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isolated maize with rough dwarf disease. Virus Genes, 2003, 27(2):163-168. [30] Wachmar M B , Chauhan R, Knox E. Archives of Virology. Supplementurm, 1992(5): 239-2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