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摘要: 一、寄主危害症状 1、美洲斑潜蝇寄主广泛,危害作物多,主要以幼虫蛀食植物叶片上下表皮之间的叶肉细胞及叶柄,成虫取食和产卵孔也能造成一定的伤害。嗜食豆科、葫芦科和茄科等植物。在我国已发现有16个科80多种植物受到危害。其危害蔬菜的主要种类有:葫芦科的黄瓜、丝瓜、西葫芦等;茄科的番茄、辣椒、马铃薯;豆科的菜豆、豌豆、豇豆等;菊科的生菜、莴苣、茼蒿等;十字花科的芥菜、菜心、白菜、萝卜等;伞形科的芹菜和苋科的苋菜等。 2、美洲斑潜蝇危害的主要症状 ①为害幼苗,造成植株弱小,生长缓慢;严重时,幼苗枯死。 ②幼虫蛀食叶肉和成虫刺伤叶片,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和作用,降低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和营养物质传导,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下降。 ③斑潜蝇造成的伤口为其它病菌提供了侵入途径及孳生场所,而其本身还可传带多种病毒,加重对植株的危害。 ④幼虫在观赏植物的叶片取食,留下孔道,成虫为害造成刻点,降低了植物的观赏价值。 二、发生规律 1、美洲斑潜蝇成虫发生高峰一般出现在上午,中午前后最活跃,雨天则栖息于叶片背面,高温时在植株下部活动。雌成虫喜在豆类、瓜类、茄科及十字花科的芥菜、白菜等植物叶片上取食和产卵,导致植物细胞死亡,形成大量刻点。雄虫不能刺伤叶片,但可在雌虫造成的伤口上取食。成虫具有趋光、趋蜜、趋黄和趋绿性。幼虫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发育期4~7天,超过30℃或低于20℃则发育缓慢,且未成熟幼虫的死亡率较高。成虫寿命一般7~20天。 2、美洲斑潜蝇成虫的飞翔能力有限,远距离传播以随寄主植物的调运为主要途径。其中,以带虫叶片作远距离传播为主,茎和蔓等植物残体夹带传播次之。鲜切花则是一种更为危险的传播途径,应该引起注意。 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1、农业防治 ①清洁菜园,恶化害虫的生存条件。在生产中,每隔一周,清除田间和大棚或温室等设施内的杂草,摘除病叶。一茬收获后,及时彻底地清除所有的蔬菜残余植株、叶片及杂草,扫净其滋生场所,减少或消灭虫源。 ②彻底处理虫害残体。对于虫害残体,可以浇上煤油或汽油点燃烧毁;也可将其倒人塑料袋,封闭20~30天,使虫窒息死亡。 ③瓜菜品种合理布局。推广间作套种美洲斑潜蝇非寄主植物或不易感虫的苦瓜、葱、蒜等,避免瓜、豆、叶菜类蔬菜高度“插花”种植。 ④加强轮作。蔬菜生产区应该根据上述美洲斑潜蝇嗜食明显的特性,因地制宜进行轮作。 2、物理防治 ①根据斑潜蝇具有趋黄的习性,采用黄板诱杀斑潜蝇成虫。在菜园和大棚、温室等设施内,张挂两面涂有黄色油漆的废弃纤维板或硬纸板(1m×0.2m),每隔5~7天涂一层粘油(用10号机油加一点黄油调匀),连续若干次。每亩挂25~30块,置于行间,可与植株高度相同。 ②用太阳能进行高温消毒杀虫。在夏秋季节,利用设施闲置期,采用密闭大棚、温室的措施,选晴天高温闷棚一星期左右,使设施内最高气温达60~70℃,可杀死害虫。菜园内,可采取覆盖塑料薄膜,深翻土,再覆盖塑料薄膜的方式,使其地温超过60℃以上,从而达到高温杀虫以及深埋斑潜蝇之卵的作用。 3、化学防治 ①掌握好用药时间。一般在低龄幼虫时期防治效果明显。通常植株在苗期2~4片叶或查出一片叶上有3~5头幼虫时,进行喷药防治。防治成虫一般在早晨晨露未干前,防治幼虫一般在上午8点半至11时前施药效果最佳。 ②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 1.8%虫螨克乳油3000倍液;90%敌百虫1000倍液;爱福丁800倍液;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800倍;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吡虫啉3000倍液等等,对水喷雾防治,在蔬菜采收前7~10天停用。。注意轮换使用各种药剂,以免产生抗药性。 ③消灭幼虫。始见幼虫潜蛀的隧道时为第1次用药适期,重点喷洒叶片的背面,每隔7~10天治1次,共治2~3次。 ⑤利用斑潜蝇的趋光性采取措施。斑潜蝇特别喜欢在菜豆角上采食和产卵,其次是小白菜。可在温室最前沿种一行矮生菜豆、小白菜,早晨先将温室最前沿的防寒被或草帘卷起1米高,斑潜蝇就会飞到前沿光明处,并落在它喜欢采食、产卵和栖息的植株上。当全部揭开防寒被或草帘后,马上用敌杀死或辛硫磷等高效触杀性农药集中喷洒温室前沿的菜豆角等植株来杀死成虫。每隔5天一次,可反复喷洒几次。几乎能杀死温室内所有斑潜蝇的成虫,同时对蔬菜不会产生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