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学学报》,

植物保护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提升水稻上植保无人机喷施药液沉积效果的关键因素
    张永强, 李思洁, 刘桔, 葛百一, 唐子晴, 蒲小明, 林壁润, 杨祁云, 沈会芳, 张景欣
    农学学报    2024, 14 (5): 16-23.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131  
    摘要 + 7 )   HTML 2 )    PDF ( 1886KB )( 0 )   

    旨在解决植保无人机在水稻上施药后存在雾滴分布不均、农药沉积率不高等实际田间作业问题,比较分析了飞防助剂、施药液量、飞行速度对植保无人机在水稻上施药后雾滴分布和农药沉积率的影响,明确可产生显著性差异的关键因素,进一步分析该因素是否影响农药混配药液的微粒物理性质和润湿性能。结果表明: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中,不同试验处理在上层收集的雾滴的面积显著大于中层和下层,加入助剂促使试验处理在不同高度上的雾滴分布较为均匀,它们在中、下层收集的雾滴的面积占比明显得到提高;飞防助剂、施药液量和飞行速度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农药沉积率,农药沉积率范围在43.72%~68.63%;体现3个因素对农药沉积率影响程度的R值分别为13.44、6.25和4.93,其中仅飞防助剂产生的差异达显著性水平;在药液混配后0~48 h内,加入2种不同助剂均可显著降低其表面张力和静态接触角,加入2种不同助剂的药液之间则未表现显著差异;此外,呈现较高农药沉积率的助剂品种则可同时有效降低药液在混配后0~48 h内的粒径大小和粒径分散程度。研究结果对于植保无人机在水稻上的精准施药技术提升具有重要参考依据,可以提高农药沉积率,减少农药流失。

    二氢卟吩铁浸种对水稻生长与增产效应研究
    张国, 于居龙, 凌鸿, 姚克兵, 余向阳, 程金金, 朱凤, 周晨, 束兆林, 赵来成
    农学学报    2024, 14 (3): 34-39.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asb2023-0028  
    摘要 + 46 )   HTML 1 )    PDF ( 1365KB )( 24 )   

    为探明0.02%二氢卟吩铁可溶粉剂浸种后对水稻生长、产量的影响及使用剂量。以‘南粳9108’为供试水稻品种,将水稻种子在不同浓度0.02%二氢卟吩铁SP浸种处理,以0.0016% 28-表高芸苔素内酯AS和0.136%赤·吲乙·芸苔SP为对照药剂,清水浸种为空白。分别在水稻苗期、分蘖期和成熟期调查其生长状况,并在收获期测定产量。结果表明:0.02%二氢卟吩铁浸种不影响水稻发芽,但浓度升高会降低水稻出苗率;0.02%二氢卟吩铁浸种可提高水稻秧苗鲜重、根数及水稻分蘖率;0.02%二氢卟吩铁稀释15000~10000倍浸种能增加水稻穗长、实粒数,提高水稻产量。因此,采用0.02%二氢卟吩铁15000~10000倍液浸种,可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水稻生产中可扩大示范应用。

    基于Maxent和ArcGIS加拿大一枝黄花适生区预测
    常悦, 李玉静, 李周旭, 韩红英, 石金梅, 李良涛
    农学学报    2024, 14 (3): 40-47.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97  
    摘要 + 49 )   HTML 4 )    PDF ( 2174KB )( 25 )   

    为了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中国的适生区及其分布影响因素,以利于有效防控,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软件对加拿大一枝黄花2041—2060、2061—2080气候模式下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当前适生区预测AUC值为0.933,模型预测结果理想;适生区分布主要受气温和降水影响;潜在适生区主要分布在华东和华中地区,以上海市全域、江苏省中南部、安徽省中部、江西省北部、湖南省东部、湖北省东部以及浙江省部分地区和沿海海岸线为主。随着时间推移,2041—2060年相比较于当前,高、中适生区的面积增加106.04万km2,低适生区增加110.62万km2;2061—2080年,高、中适生区的面积与当前相比增加110.99万km2,低适生区增加111.55万km2。总体来说,未来气候变化下,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适生区呈现出不断扩张的趋势,建议相关部门基于其潜在适生区的变化趋势制定响应的分级管理策略,以防止进一步扩散。

    5种杀虫剂对绿盲蝽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杨斌, 郑嘉诚, 阎雄飞
    农学学报    2024, 14 (2): 23-29.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188  
    摘要 + 80 )   HTML 7 )    PDF ( 1205KB )( 25 )   

    筛选出防治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高效、低毒和安全的杀虫剂,为绿盲蝽的科学防控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本研究以食料浸渍法和田间喷雾法,分别测定了噻虫嗪、阿维菌素、苦参碱、鱼藤酮和蛇床子素,5种杀虫剂对绿盲蝽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5种杀虫剂对绿盲蝽的毒力均随杀虫剂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对绿盲蝽的毒力大小顺序为:噻虫嗪>阿维菌素>苦参碱>鱼藤酮>蛇床子素,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绿豆田用药3 d后,300 mg/L噻虫嗪和600 mg/L噻虫嗪的防治效果最好,田间防效均已达到75%以上。在绿豆田用药7 d后,600 mg/L噻虫嗪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300 mg/L噻虫嗪和1000 mg/L阿维菌素,田间防效均超过70%,1600 mg/L苦参碱田间防治效果为58.94%,1600 mg/L鱼藤酮和1600 mg/L蛇床子素田间防效约为50%。5种杀虫剂对绿盲蝽均有防治效果,噻虫嗪和阿维菌素对绿盲蝽防治效果较好,建议用于绿盲蝽大田防治。

    蚕豆象综述
    敏玉霞, 毛玉萍, 柳慧玲, 尚永芳
    农学学报    2024, 14 (2): 30-35.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69  
    摘要 + 62 )   HTML 3 )    PDF ( 1359KB )( 53 )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蚕豆生产国,而蚕豆象是为害蚕豆的主要害虫,通常感染率为3%~100%,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信息化学物质是生物释放的能引起其他生物行为或生理反应的化学物质,在昆虫取食、寻找配偶、定向寄主、产卵等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从分布、形态特征、生活史、发育策略及化学生态学等方面对蚕豆象作了全面的综述,重点介绍了信息化学物质在蚕豆象综合防治中的应用前景,为蚕豆象绿色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同土壤处理除草剂对棉田杂草防除效果及安全性
    张华崇, 赵树琪, 闫振华, 戴宝生, 黄晓莉, 张欣, 李蔚
    农学学报    2024, 14 (1): 34-38.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31  
    摘要 + 71 )   HTML 0 )    PDF ( 1150KB )( 31 )   

    为筛选出适宜本地区土壤处理的除草剂。通过大田小区试验,采用土壤封闭处理,对比分析了7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对棉花安全性和杂草防除的效果。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不同药剂处理对‘冈棉11号’出苗率和第一果枝结位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鲜重、株高和果枝数有增加趋势,表明试验药剂对棉花安全。田间药效结果显示,复配剂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WP)+33%二甲戊灵乳油(EC)、50%扑草净WP+960 g/L精异丙甲草胺EC和50%扑草净WP+50%乙草胺EC对禾本科和阔叶杂草均具有较好防效,45 d平均鲜重防效分别为83.32%、84.08%、80.57%,与单剂处理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持效期较长,建议3种复配剂作为土壤处理除草剂用于棉田杂草防除。

    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微滴数字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宋晓兵, 黄峰, 崔一平, 彭埃天, 岳茂峰
    农学学报    2024, 14 (1): 39-43.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40  
    摘要 + 76 )   HTML 0 )    PDF ( 1453KB )( 29 )   

    柑橘黄龙病是世界柑橘产业的毁灭性病害,带病苗木、带菌接穗和田间病株是病害的初侵染源,建立一套病原菌超灵敏检测方法对柑橘黄龙病的早期预警及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柑橘黄龙病亚洲种16S rDN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建立基于微滴数字PCR技术的检测方法,并评价该方法的灵敏度和检测准确性。结果表明,研究建立的柑橘黄龙病亚洲种微滴数字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其检测灵敏度是荧光定量PCR的10倍。建立的微滴数字PCR检测技术为柑橘种质资源的早期黄龙病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4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不同虫态草地贪夜蛾的毒力比较
    周超, 张勇, 梁超, 马冲, 杨丽娜, 任宏
    农学学报    2023, 13 (12): 34-38.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21  
    摘要 + 73 )   HTML 0 )    PDF ( 1262KB )( 49 )   

    为明确4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不同虫态草地贪夜蛾的敏感性,采用浸卵法、浸叶法、饲喂毒营养液法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四氯虫酰胺、溴氰虫酰胺对草地贪夜蛾的卵、幼虫、成虫毒力。结果表明,4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均不影响卵的发育,但可以明显降低初孵幼虫存活率;四氯虫酰胺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毒力最高,LC50值为0.12 mg/L,其次是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分别为溴氰虫酰胺毒力的33.83、5.21、2.24倍;对成虫敏感性最高的是氯虫苯甲酰胺,为6.20 mg/L,其次是四氯虫酰胺、溴氰虫酰胺,氟苯虫酰胺敏感性最低,为25.96 mg/L。采用3种生测方法测定了不同虫态草地贪夜蛾对4种双酰胺类杀虫剂敏感性,可以为草地贪夜蛾的化学防治和抗性治理提供依据。

    西南糯红高粱抗炭疽病资源筛选及病情危害研究
    应恒, 张继伟, 殷勇, 张林, 张德银, 周俊辉
    农学学报    2023, 13 (11): 23-28.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2-0172  
    摘要 + 110 )   HTML 1 )    PDF ( 1641KB )( 70 )   

    明确西南高粱炭疽病病级与为害程度的关系,筛选出高粱抗炭疽病种质资源,为抗炭疽病育种奠定材料基础。通过人工培养炭疽病菌强致病力菌株ZG-FS-1进行大田喷雾接种,按病害分级标准进行分级以确定抗性等级。再与未接种组进行比对分析,得出粒重损失率以及发芽损失率。92份高粱资源中,有高抗(HR)资源10份,抗病(R)资源10份,中抗(MR)资源5份,感病(S)资源20份,高感(HS)资源47份。高抗(HR)资源、抗病(R)资源、中抗(MR)资源、感病(S)资源、高感(HS)资源穗粒重平均损失率分别为4.37%、6.69%、8.89%、34.12%和52.50%,千粒重平均损失率分别为1.81%、2.98%、5.59%、14.56%和28.89%,发芽率平均损失率分别为0.97%、5.40%、5.76%、11.11%和20.46%。高粱炭疽病不仅导致高粱大幅减产,还导致高粱种子发芽率降低。高粱炭疽病抗性可通过人工接种准确鉴定,筛选出的抗性资源可作为抗性遗传改良的育种材料。

    烟草根结线虫病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郭山虎, 张锦韬, 张志红, 肖勇飞, 邓志雄, 何志明, 徐塞, 朱永立, 向蓉蓉
    农学学报    2023, 13 (11): 29-34.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2-0175  
    摘要 + 130 )   HTML 2 )    PDF ( 1234KB )( 47 )   

    为探究烟草根结线虫绿色防控的技术,在根结线虫病频发的区域,采用化学农药、生物农药以及功能微生物菌剂进行烟草根结线虫病的综合防治,经过对比分析,筛选出防病效果明显的防治措施。生物有机肥、化学农药、生物农药、生防菌剂合理配施能够促进烟株生长,提高烟草经济性状,改善烟叶品质。不同处理均对根结线虫防治具有一定作用,“生物有机肥+10%噻唑膦+根据地6号生防菌剂”防控效果最佳,为96.96%;“生物有机肥+淡紫紫孢菌+根据地6号生防菌剂”和“生物有机肥+10%噻唑膦”这2个模式的防控效果差不多,分别为85.43%、84.11%;“生物有机肥+淡紫紫孢菌”这一模式与其他3个处理相比防控效果较差,仅为72.85%。“生物有机肥+10%噻唑膦+根据地6号生防菌剂”这一施肥模式对能有效提高烟叶的品质,对烟草根结线虫病的防控效果最佳。

    二氢卟吩铁拌种和喷雾对花生生长与增产效应研究
    张新凤, 张国, 于居龙, 束兆林
    农学学报    2023, 13 (11): 35-42.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06  
    摘要 + 107 )   HTML 1 )    PDF ( 1331KB )( 80 )   

    为探讨二氢卟吩铁拌种和喷雾对花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明确使用剂量。采用不同浓度二氢卟吩铁对花生拌种及在不同生长期喷雾2种方式处理。结果表明,二氢卟吩铁种子拌种和喷雾均能促进花生生长、分枝,增加单株的角果数,提高果仁重,分别增加花生产量12.38%~14.29%和33.33%~55.87%。从经济角度考虑,拌种适宜用量为每千克花生0.02%二氢卟吩铁SP 0.20~1.00 g,喷雾适宜使用浓度0.02%二氢卟吩铁可溶性粉剂1000~5000倍。

    甘薯茎腐病田间症状识别与快速镜检诊断研究
    张莉丽, 王丽, 谢关林, 余山红
    农学学报    2023, 13 (6): 32-38.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2-0117  
    摘要 + 155 )   HTML 6 )    PDF ( 2148KB )( 111 )   

    为寻找一种适应基层植物检疫站应用的甘薯茎腐病产地检疫方法,以有效控制其传播与蔓延。通过多年田间发病全程观察及对甘薯茎腐病306份茎部和270份其他部位样本的显微镜检查并与传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比较和验证。研究表明甘薯茎腐病症状识别加显微镜喷菌现象观察能准确区分甘薯细菌性茎腐病与其他病原引起的甘薯茎基部腐烂病。明确了甘薯茎腐病初发病期的茎基水渍状斑始现时是镜检最佳和最有效时期,茎部是显微镜镜检的最佳部位。初期甘薯茎腐病症状识别加显微镜镜检喷菌现象的方法与传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匹配的准确率在98%~100%。这一方法不但准确、快速、简便、直观,而且适于国内基层植检站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