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学学报》,

专题

  • 图片丢失啦 食用菌

    以《中国农学通报》《农学学报》报道食用菌科研成果、生产实践、行业动态以及食用菌知识的论文为内容汇聚成虚拟专题,供相关研究者、食用菌爱好者阅读。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野生红菇菌丝体的分离
    陈少珍、黄思良、闭志强、蔡炳华、陈丽新、谢玲、苏国秀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2): 5-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205  
    摘要 + 1546 )      PDF ( 174668KB )( 907 )   
    本文以广西浦北县椎林下野生红菇的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对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分别接入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上进行菌丝萌发试验,获得了红菇组织分离纯培养菌丝体。比较了几种不同成分培养基的分离效果,并对所获菌丝体的形态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经3代母种扩转,在Ⅰ号、Ⅴ号母种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良好。
    丝瓜伤流液对食用菌的保鲜效果
    刘微, 朱小平, 侯东军, 闫丽英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2): 63-6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263  
    摘要 + 1534 )      PDF ( 96142KB )( 625 )   
    以质脆、颜色鲜艳的榆黄蘑为试材,研究了丝瓜伤流液对食用菌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丝瓜伤流液能有效延长食用菌的贮藏期,有利于保持商品质量。75%的有棱丝瓜伤流液保鲜效果最好,榆黄蘑菌盖开裂、变色、腐败变味等变质性状的出现比对照推迟4d~6d,10 0C下贮藏到12d时,失重仅为水对照的54.17%,极显著低于对照及其它处理。
    浅谈有机食用菌生产技术
    李润根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3): 60-6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360  
    摘要 + 898 )      PDF ( 935327KB )( 484 )   
    null
    香菇春季栽培高产优质的关键管理技术
    李月梅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3): 69-69.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369  
    摘要 + 1491 )      PDF ( 1058651KB )( 651 )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香菇生产发展很快,但以秋栽为主,春季栽培因品种、栽培时间及管理等问题而发展缓慢。根据山西古县近几年香菇春季栽培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出了该地区香菇春季栽培高产优质的关键技术:选择适宜品种、选好栽培时期及做好转色期和越夏的精细管理。
    蘑菇低温气调保鲜的初步研究
    王则金, ,林启训, ,谢雯君, ,冯定智,童金华 ,张云,张彩珍,胡亮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4): 66-6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466  
    摘要 + 1521 )      PDF ( 751757KB )( 518 )   
    采用正交实验方法,探讨了NaCl浓度、护色时间及控制贮藏环境温度等3个因素对蘑菇子实体的开伞率、PPO酶活变化量及ADF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蘑菇经适当处理,可有效抑制其开伞和品质变化。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回归分析程序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得到以蘑菇开伞率、PPO酶活变化及ADF质量分数为因变量,3个因素的水平编码号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估计值与实测值吻合。相对于单纯低温保鲜,采用低温气调保鲜的蘑菇,其品质和理化指标更为理想。
    气调与热风干制对双孢蘑菇片干燥速度与制品质量的影响
    林启训,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6): 39-39.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639  
    摘要 + 1425 )      PDF ( 1307791KB )( 611 )   
    以提高双孢蘑菇干制品质量为目的,采用自行设计的小型气调干燥实验设备,用CO2、N2气体置换干燥室空气作为介质对双孢蘑菇片进行气调干制试验。分析了气调与热风干制对双孢蘑菇片干燥速度和制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孢蘑菇片采用充N2降O2干制的干制品维生素C保存率得到较好保存,纤维化进程慢,褐变度低,更接近鲜菇固有的风味和品质。
    食用菌废料的综合利用研究
    米青山,王尚堃,宋建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 (2): 284-28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502284  
    摘要 + 1545 )      PDF ( 1248096KB )( 2954 )   
    在食用菌生产中,任意丢弃或堆制废料,是目前食用菌肥料处理上存在的一大问题。食用菌废料可以从以下8个方面进行重复利用:菌糠用于双孢菇制种,废料做家畜、家禽饲料,做农家肥料、燃料,做蔬菜育苗时代替覆土,提取激素和农药,废料饲养昆虫等。2001~2003年,周口市8县两区对食用菌废料综合利用的累计经济效益达2.5亿元。
    关于加快晋南地区香菇产业发展的建议
    李月梅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 (6): 498-49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506498  
    摘要 + 1481 )      PDF ( 1155286KB )( 607 )   
    在分析了晋南地区香菇生产的优势和潜力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规模小、单产低、品质差、流通不畅及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和管理,培植龙头企业,完善服务体系,实施品牌战略,加大科研与技术推广力度,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草菇栽培菌株DNA多态性的PCR-RFLP和RAPD分析
    余志晟,吕作舟,陈明杰,潘迎捷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 (6): 58-5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50658  
    摘要 + 1475 )      PDF ( 1295327KB )( 628 )   
    12个草菇栽培菌株的核糖体DNA(rDNA)、线粒体DNA(mtDNA)和基因组总DNA的多态性被研究了。应用PCR-RFLP技术,扩增了rDNA5.8s+ ITS区段及mtDNA小区段,并进行限制性酶切分析,结果表明菌株间的rDNA在5.8s+ ITS区段的遗传差异小,据此只能将测试的12个菌株分为两类;而对mtDNA小区段的检测未能显示出菌株间的差异,表明测试的菌株在所研究的区段具有很高的遗传相似性。在此基础上,对基因组总DNA的RAPD分析表明,菌株两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54到0.898之间,而平均相似系数为0.707。通过平均链锁聚类方式(UPGMA)聚类,发现在相似系数0.710水平上,供试菌株可分为四大类。这些研究结果为草菇的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稻田套种食用菌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王德芝,魏秋玉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 (8): 143-14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508143  
    摘要 + 1400 )     
    研究了稻田套种食用菌的高产模式及配套技术。其核心是:(1)选择适宜水稻品种粤优938、Ⅱ优838、65002等和适宜食用菌品种平菇、毛木耳、茶薪菇等;(2)水稻合理密植28cm×20cm,适宜套种量9万袋/hm2;(3)水分管理采取湿栽护苗,沟水育穗,垄畦沟灌技术;(4)病虫害防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为实现高产高效提供技术保障。
    双孢蘑菇涂膜保鲜技术研究
    谢雯君,林启训,王泽金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 (10): 72-7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510072  
    摘要 + 1204 )     
    null
    曲靖主要野生食用菌的分布
    杨永德,韩立华,郭 晋,尤兴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 (10): 353-35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510353  
    摘要 + 1419 )     
    跟据曲靖的生态环境状况及主要野生食用菌的品质与功效,对曲靖主要野生食用菌的分布、产量、价值以及生长环境特点、产地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阐述,提出曲靖主要野生食用菌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稻草秸秆栽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基质 降解特性研究
    高金权,刘朝贵,李成琼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 (12): 260-26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512260  
    摘要 + 1450 )     
    对稻草秸秆栽培金针菇不同生长阶段,基质木质纤维成分的变化和与基质主要成分降解相关的几种胞外酶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主要集中在生殖生长期,木质素在营养生长期降解迅速;与纤维素降解相关的两种酶活性从培养初期到结束一直保持比较平稳的趋势;与木质素降解相关酶在菌株培养初期活性较高,木聚糖酶活性初期活性很低,在子实体形成期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淀粉酶活性高峰出现在初期,蛋白酶活性在初期和子实体形成期较高,但整体上酶活性变化较为平稳。
    巴西蘑菇母种、原种培养基的筛选
    刘小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 (1): 218-21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601218  
    摘要 + 1409 )      PDF ( 153583KB )( 664 )   
    对巴西蘑菇进行了母种和原种培养基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巴西蘑菇母种在新鲜棉籽壳煮汁配制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发酵棉籽壳料制的原种培养基中生长最快。
    丽江山慈菇种子繁殖技术初报
    甄 莉,陈 勇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 (2): 267-26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602267  
    摘要 + 1736 )      PDF ( 168677KB )( 674 )   
    丽江山慈菇是一种益辟坚属的小草本药用植物,鳞茎含有秋水仙碱,其野生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医药生产的需求。对丽江山慈菇种子繁殖的适宜条件进行研究,表明丽江山慈菇种子的千粒重为0.3085g,种子活力为94%,其萌发的适宜光周期为18h,最适温度为25~28℃,适宜pH值为6.2~7.5,最佳浸种条件为50℃浸种12~18h,最佳低温处理条件为9℃处理5d,变温处理5d为最佳变温处理条件,最佳贮存时间为180d。
    食用菌病毒研究进展
    李彦鹏,梁振普,张小霞,邱立友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 (8): 408-40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608408  
    摘要 + 1642 )     
    食用菌病毒作为真菌病毒的一部分,有多种形态,多数为分段的dsRNA基因组形式,也有正义单链RNA,其中主要编码衣壳蛋白和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目前,已有食用菌病毒基因组序列被测定,并分析了其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dsRNA技术和酶学方法使dsRNA食用菌病毒的研究很容易的深入到分子水平,特别是dsRNA技术,已在平菇得到应用。食用菌病毒有其特有的复制模式,分两个阶段进行,其原始的起源可能是自我复制的细胞内mRNA,因为细胞内mRNA明显的原始性。本文综述了上述内容,并对食用菌病毒与其寄主在共进化这方面做了进一步展望,对食用菌病毒的进一步研究,以及选育脱毒菌株,都有重要的意义。
    白灵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研究
    李正鹏,魏凤娟,吴 萍,陆晓民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 (9): 315-31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609315  
    摘要 + 1473 )     
    以菌丝生物量,菌球密度,菌球直径为指标,探讨了白灵菇液体菌种最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适培养基为蔗糖2.0%,玉米粉3.0%,蛋白胨0.2% ,麸皮4.0%,磷酸二氢钾0.3 %,硫酸镁0.1%,硫酸钙 0.1%;摇瓶装液量100ml/250ml,接种量10%,起始 pH 为6.5,摇瓶转速160r/min,培养时间为6d。
    白灵菇产木聚糖酶营养条件的优化
    吴 萍,姚 伍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 (10): 206-20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610206  
    摘要 + 1205 )     
    以白灵菇为出发菌株,研究该菌株在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的条件下产木聚糖酶活力大小,从中筛选出最佳培养基配方。通过测量菌丝干重,采用DNS法测定白灵菇产木聚糖酶活性大小,并根据碳源、氮源、无机盐对白灵菇产木聚糖酶的活性的影响,得出白灵菇最适培养基组成为:甘蔗渣5%、黄豆粉2%、MgSO40.15%、KH2PO40.3%、ZnSO40.01%、VB12粒。发酵液酶活力可达到60.50U/ml。
    过量施用氮肥对苋菜和木耳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李忠芳,陈金瑛,陈 楚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 (11): 288-28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611288  
    摘要 + 1566 )     
    就苋菜、木耳菜不同施氮水平对其硝酸盐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目的是为减少氮肥施用中的肥料污染问题提供理论基础。通过试验统计的方法进行设计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NO3—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但施肥量超过某一临界值后,产量会下降,而硝酸盐含量仍有上升。同时,蔬菜在不同发育阶段、天气情况、施肥时间长短,NO3—含量也会有所不同。
    食用菌菌糠再利用技术研究
    陈君琛,沈恒胜,汤葆莎,李怡彬,彭澄清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 (11): 410-41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611410  
    摘要 + 1681 )     
    为了解决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的菌糠再利用技术问题,对不同菌糠的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对菌糠替代部分木屑、棉籽壳和麦麸栽培食用菌的效果,以及施用菌糠有机肥对脐橙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菌糠可替代木屑、棉籽壳和麦麸作为培养料,栽培秀珍菇、金福菇和鲍鱼菇的生物效率分别达到64.95%、84.65%和70.49%,与CK差异不显著;施用菌糠有机肥的脐橙平均产量比CK增加5.54kg/株,达到极显著差异,并可提高脐橙的品质,改良果园土壤的结构。研究结果显示,食用菌菌糠的再利用技术对提高农业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