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北京100097) 摘要: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京单68和郑单958的籽粒灌浆特性。以京单68和郑单958为试材,设置春播(5月14日)和夏播(6月13日)2个播期处理。结果表明:春播条件下玉米灌浆期间的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积温分别比夏播条件高1.22 ℃、0.54 ℃、2.37 ℃和480.54 ℃。春播条件下京单68和郑单958的最终百粒干物重分别为43.03 g和39.02 g,夏播条件下分别为41.17 g和34.80 g。不同播期间,参试品种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Wmax)和活跃灌浆期积温(P)均表现为春播高于夏播;而最大灌浆速率(Gmax)、灌浆起始势(Ro)、到达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积温(TGDD)呈相反趋势。同一播期不同品种间,TGDD和P表现为郑单958高于京单68,而Wmax、Gmax、Ro表现为京单68高于郑单958。该研究表明,京单68较郑单958灌浆启动早,积累起始势大,最大灌浆速率高,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活跃灌浆期积温少,京单68最终百粒干物重高于郑单958。
为了对关中地区的冬小麦新品种栽培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于2011—2012在关中地区(宝鸡陈仓区)对不同冬小麦新品种进行示范栽培。结果表明,‘西农979’品种具有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宜在关中地区川道高水肥及旱肥地种植;‘登峰168’早熟、抗倒伏、田间综合抗病性好,在关中地区建议推迟播期;‘九麦2号’株型紧凑,穗层整齐,千粒重高,适应强,丰产潜力较大。由此可见,‘西农979’、‘登峰168’和‘九麦2号’这3个品种较其他品种更适合在关中地区栽培。
为了对生栀子(Gardenia )中的杀螨活性物质进行分离分析,采用色谱技术对生栀子乙酸乙酯部分的萃取物进行了分离和纯化,并获得了两个萜类物质。采用色谱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为京尼平苷和熊果酸。这两种化合物对朱砂叶螨的触杀活性的半致浓度(LC50)值分别为2.69 mg.ml-1、1.81 mg.ml-1。并发现当两种试剂的溶液中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KOH溶液后,其杀螨活性大幅度提高,半致死浓度为0.94mg.ml-1和0.95mg.ml-1。实验结果表明京尼平苷和熊果酸对朱砂叶螨均具有一定的杀螨活性,尤其在加入KOH溶液后。
摘要: 本研究征集了山西省五个谷子主产区白发病菌种,对13个抗性不同的谷子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根据不同地区菌种的致病能力可分为3类,晋中地区菌株致病力极强,为第一类菌种。最高菌株率达52.38%,平均菌株率达14.1%;长治地区菌株致病力较强,为第二类菌种;临汾、吕梁和忻州地区病菌致病力比较接近,弱于前两者,分为第三类菌种。同时,鉴定分析了山西省五个地区白发病菌与13个品种之间的互作反应,为山西省谷子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水土保持法》,搞好“荒山、荒沟、荒丘、荒滩”水土流失防治工作,针对莱芜市“四荒”治理情况进行了分析,结合莱芜市实际简述了莱芜市“四荒”面积和治理开发现状,总结了莱芜市多年来“四荒”治理开发的成功经验以及取得的效果,分析了当前莱芜市“四荒”治理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以便于今后更好的开展“四荒”治理工作。
简述了在中国现阶段高校高速发展期校园环境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广场建设的问题。通过分析广场特别是中心广场的内涵与重要性,提出了一个成功的中心广场的评价标准。并以此为设计原则,以山东英才学院北校区中心广场的设计为案例,对该套评价标准进行了实践。笔者创新性的以大学校园中心广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成功案例而得出的评价体系能为今后中心广场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希望在建或将要建的大学校园中心广场能够避免现有的问题,通过建设宜人的空间和尺度,真正为师生们提供一个交流思考的平台。
为探讨影响龙眼大树移栽成活的成因,研究总结提高移栽成活率技术,2008—2012年分成5批移栽195株15年以上树龄龙眼大树实施试验观察。分析表明,影响龙眼大树移栽成活的主要因素有移栽季节、根系保护、栽植方法、植株树况、植后管理等。龙眼大树移栽,宜采用合理的起苗方法、选择适宜的移栽季节、实施得当的定植管理。提前对拟移植植株进行断根处理,催根后于春季带土球起苗,移栽成活率可达95%。
在安康烟区生态条件下以烤烟新品种云烟97、云烟99、云烟100、南江3号、湘烟3号、秦烟96和K326(对照)为材料进行品种筛选试验,对各品种的农艺性状和经济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江3号和云烟99表现较为突出,大田生长势较好,有效叶数较多,抗病性较强,分层落黄明显,原烟叶外观表现较好,产量、均价和产值较高,上等烟率、上中等烟率较高,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建议南江3号和云烟99可作为搭配品种在安康平利烟区适度规模种植。
为了研究肉桂酸酯类化合物在农作物上的应用活性,用2,4-二氯肉桂酸为起始原料合成出2,4-二氯肉桂酸二乙氨基乙醇酯的有机酸盐,并对其进行了核磁确定,同时对该产品的剂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其500倍液作用于花生、生姜和玉米时增产率分别达21%、16.7%和22.4%,说明该产品对几种农作物均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增产性能。
对福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福建农产品展示与技术交易平台”是服务三农的实际需要。在对农产品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归类、分析、汇总和对平台开发环境、开发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以系统工程原理和平台建设任务为指导,以计算机编程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为研究工具,开发了以农产品电子商务为核心的网络交易平台。重点介绍了平台开发技术,还介绍了平台功能模块和功能导航,总结了平台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为了探讨山东微山县冬小麦生长期间的降水量、光照、气温等气象因素对其单产的影响系数;对气象因素变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处理,运用正交多项式方法求解气象产量的Fisher积分回归模型,求出了气象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系数。结果发现,苗期降雨有利于冬小麦单产增加,降水量每增加1 mm,单产增加1.65~2.25 kg/hm2;较高的气温有利于单产增加,每增加1℃,单产增加272.4 kg/hm2;越冬期:优良的光照有利于高产,光照每增加1 h,单产增加135.3 kg/hm2至166.5 kg/hm2;返青拔节期:3、4月的降水有利于单产的增加,每增加1 mm,单产就增加4.95 kg/hm2和4.2 kg/hm2。通过气象要素的产量系数,解释了气象要素如何影响冬小麦单产,这也为未来进行冬小麦产量预报与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随着中国农业发展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建设现代农业将会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为促使农业项目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更大支撑作用,笔者就走农业项目专业管理之路的必然性,从农业项目对象、农业项目管理主体以及政府投资管理的需要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同时从顶层设计、培育市场合格主体、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督指导作用等方面提出促进农业项目管理专业化的有关政策建议。
通过开展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对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耕地占补平衡,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重庆市某区域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通过文献综述法、实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剖析其土地整治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地形图测量、加强基础数据及资料的收集、建立特长专家数据库、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等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从而保证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为了规范宁夏开发区土地利用,加强用地管理,提高开发区整体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通过对宁夏16家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成果的汇总分析,提出开发区在土地利用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1)发展存在不均衡性;(2)土地利用结构不够合理;(3)缺乏有效监管;(4)用地效益较低。为此提出合理化建议:(1)建立差别化的土地供应和退出机制;(2)出台用地置换扶持政策;(3)执行和制定相关标准和办法;(4)强化对土地使用的监督检查和处置力度;(5)优先使用国有未利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宁夏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虽然取得了进步,但与中、东部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政府应加强用地管理、加快提升用地效益,不断促进开发区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
捕捞渔民在转产转业中主要有2种路径,分别是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本研究结合当前浙江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的现状,比较了两者的优势和劣势,认为就地转移对浙江捕捞渔民来说,是更好的选择。之后,从渔业资源和捕捞渔民自身2个角度分析了就地转移的必要性;接着从经济发展趋势、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2个方面论证了就地转移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浙江捕捞渔民就地转产转业的政策建议。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全国各地农民体育开展情况进行详细论述,分析基层农民体协组织的构成及“十一五”期间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情况,发现当今农民体育事业存在着机制不健全、重视程度不够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举办培训班、拓宽经营投资渠道等方法,带动农民体育事业在科学合理的道路上不断发展。
课程根据中国华南地区果树行业和企业生产需要改革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根据毕业生就业区域生产特点和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改革教学方法,进行多元化教学,在使用多媒体教学和以成功案例为载体进行教学的基础上,师生进入果园开展现场实景教学和实践教学,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达55%~65%,教师在学生中建立学习小组实行分组互助教学,培养学生协作工作能力和技术指导能力,建设网络课堂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多年探索与实践使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改革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课程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为果树生产一线岗位服务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初步胜任果树生产一线岗位的工作,学生和用人企业评价好。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