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109-110.
|
[2] |
蒋桂华, 张绿明, 马逾英, 等. 白芷综合开发利用研究进展及展望[J]. 时珍国医国药, 2008(11):2718-2720.
|
[3] |
李钰, 孟祥霄, 杨晓, 等. 白芷无公害规范化种植技术[J]. 世界中医药, 2020, 15(21):3232-3238.
|
[4] |
ZHAO H, FENG Y L, WANG M, et al. The Angelica dahurica: a review of traditional uses, phytochemistry and pharmacology[J].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2022(13):896637.
|
[5] |
张志梅. 白芷质量性状形成及栽培调控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2005.
|
[6] |
王志芬, 刘喜民. 中药农业生产的基本原理与实践探讨[J]. 山东农业科学, 2015, 47(1):135-138.
|
[7] |
牛倩, 栗进才, 郭伟娜, 等. 白芷道地产区及种质的沿革与变迁[J]. 安徽农学通报, 2018, 24(13):39-40.
|
[8] |
王志芬, 刘喜民, 宋玉丽. 山东中药农业生物资源[M].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2,57-65.
|
[9] |
王振华, 王宏富, 刘鑫, 等. 播种深度对谷子出苗率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 农学学报, 2017, 7(9):6-13.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17050018
|
[10] |
胡之璧. 白芷、 前胡、防风等伞形科植物的种子发芽试验[J]. 南京药学院学报, 1961(6):24-29.
|
[11] |
盛海燕, 葛滢, 常杰, 等. 环境因素对伞形科两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4(2):221-226.
|
[12] |
袁梦佳, 杨太新, 孙延超. 赤霉素浸种对柴胡种子发芽及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J]. 种子, 2021, 40(9):81-85.
|
[13] |
熊飞. 白芷直播高产栽培技术[J]. 科学种养, 2014(5):16-17.
|
[14] |
杨枝中, 蒋运斌, 穆向荣, 等. 川白芷种子质量检验方法研究[J]. 种子, 2013, 32(12):119-122.
|
[15] |
文萌, 沈晓霞, 沈宇峰, 等. 中药杭白芷的发芽条件研究[J]. 中国现代中药, 2011, 13(5):26-28.
|
[16] |
谭洪秀, 聂琴, 陈文年. 药用植物白芷种子萌发特性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16, 22(14):34-36.
|
[17] |
刘仁浪, 江美彦, 陈靳松, 等. 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白芷生长发育、产量及主要有效成分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24, 38(3):540-550.
doi: 10.11869/j.issn.1000-8551.2024.03.0540
|
[18] |
易思荣, 韩凤, 黄娅, 等. 渝产川白芷生物学特性及规范化栽培技术[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12, 26(4):3-7.
|
[19] |
赵东岳, 郝庆秀, 金艳, 等. 白芷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中药, 2015, 17(11):1188-1192.
|
[20] |
杨枝中. 川白芷种子质量标准及鉴别研究[D]. 成都: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5.
|
[21] |
韦中强, 肖杰易, 韩风. 川白芷的留种繁育[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7(7):36-37.
|
[22] |
苑军, 殷霈瑶, 李红莉. 白芷的生物学特性及规范化栽培技术[J]. 中国林副特产, 2010(1):43-44.
|
[23] |
刘欣宇, 卢江, 解帅帅, 等. 餐厨堆肥配制基质对黄瓜育苗的应用效果[J]. 北方园艺, 2022(20):10-17.
|
[24] |
吴沿胜. 道地中药材宁前胡种子萌发及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研究[D]. 镇江: 江苏大学, 2017.
|
[25] |
王姝茜, 李莲芳, 刘畅, 等. 外源激素和基质对滇油杉种子发芽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0):15-2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622
|
[26] |
谢皓, 贾秀婷, 陈学珍, 等. 播种深度和种子大小对大豆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农学学报, 2012, 2(6):10-14.
|
[27] |
王延玲, 张海腾, 牛海燕, 等. 不同墒情和播深对小麦出苗及冬前苗情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14, 46(9):57-59.
|
[28] |
闫锦涛, 冯利平, 李扬, 等. 播期和播深对冬小麦越冬前生长性状的影响[J]. 农业机械学报, 2022, 53(2):327-335.
|
[29] |
曹慧英, 王丁波, 史建国, 等. 播种深度对夏玉米幼苗性状和根系特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8):2397-2404.
|
[30] |
冯聪聪, 翟勇, 李浩男, 等. 不同处理对柴胡种子萌发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3):50-5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