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龚子同.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理论·方法·实践[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9.
|
[2]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系统分类课题组,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课题研究协作组.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M]. 第3版.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1.
|
[3] |
龚子同, 张甘霖, 陈志诚, 等. 以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为基础的土壤参比[J]. 土壤通报, 2002, 33(1):1-5.
|
[4] |
陈志诚, 龚子同, 张甘霖, 等. 不同尺度的中国土壤系统参比[J]. 土壤, 2004, 36(6):584-595.
|
[5] |
张凤荣, 王秀丽, 梁小宏, 等. 对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中土类、亚类划分及其调查制图的辨析[J]. 土壤, 2014, 46(4):761-765.
|
[6] |
龚子同, 张甘霖, 陈志诚, 等. 土壤发生与系统分类[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
[7] |
张甘霖, 王秋兵, 张凤荣, 等.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J]. 土壤学报, 2013, 50(4):826-834.
|
[8] |
朱安宁, 张佳宝, 张玉铭. 栾城县土系划分及其基本性状[J]. 土壤, 2003, 35(6):476-480.
|
[9] |
张保华, 刘道辰, 王振健, 等. 河北省秦皇岛市石门寨区域土壤系统分类[J]. 土壤通报, 2004, 35(1):1-3.
|
[10] |
刘道辰, 王振健, 李如雪, 等. 秦皇岛市土壤系统分类及其参比[J].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16(3):81-83.
|
[11] |
安红艳, 龙怀玉, 张认连, 等. 冀北山地5个土壤发生学分类代表性剖面在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2, 35(4):25-32.
|
[12] |
安红艳, 龙怀玉, 刘颖, 等. 承德坝上高原典型土壤的系统分类研究[J]. 土壤学报, 2013, 50(3):24-34.
|
[13] |
李军, 龙怀玉, 张杨珠, 等. 冀北地区盐碱化土壤系统分类的归属研究[J]. 土壤学报, 2013, 50(6):1071-1081.
|
[14] |
王佳佳, 曲潇琳, 龙怀玉, 等. 河北省雏形土土系概况[J]. 土壤学报, 2020, 57(5):1311-1318.
|
[15] |
龙怀玉, 雷秋良. 中国土系志·河北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7.
|
[16] |
张甘霖, 李德成. 野外土壤描述与采样手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22.
|
[17] |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样品制备与检测技术规范(修订版)[M]. 北京: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
|
[18] |
曹祥会, 雷秋良, 龙怀玉, 等. 河北省土壤温度与干湿状况的时空变化特征[J]. 土壤学报, 2015, 52(3):528-537.
|
[19] |
李承绪. 河北土壤[M]. 石家庄: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75-87.
|
[20] |
张秀芝, 马忠社, 王志军, 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图集(河北省平原区及近岸海域)[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