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付伟, 徐媛媛, 王福利, 等. 中国省域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时空演变分析[J]. 生态经济, 2024, 40(1):88-94.
|
[2] |
BRUCE R. The potential of world cropland soils to sequester C and mitigate the greenhouse effect[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icy, 1999, 2(2):177-185.
|
[3] |
LAL R. Residue management, conservation tillage and soil restoration for mitigating greenhouse effect by CO2 enrichment[J]. Soil tillage research, 1997, 43(1):81-107.
|
[4] |
王诗雨, 刘学伟, 崔鸿鹏, 等. 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演变因素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4, 37(5):4-13,88.
|
[5] |
张咪. 湖南省农业碳排放测算及减排策略研究[D]. 长沙: 湖南理工学院, 2023.
|
[6] |
邱丫丫. 西南地区农业碳排放及碳汇时空差异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9):165-170.
|
[7] |
万思琦, 董晓波, 伏成秀, 等. 云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变化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 2023, 35(8):185-190.
|
[8] |
张治国, 康鸿杰. 2000—2020年武威市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3, 23(20):8579-8587.
|
[9] |
何炫蕾, 陈兴鹏, 庞家幸. 基于LMDI的兰州市农业碳排放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8, 23(7):150-158.
|
[10] |
王莉, 刘莹莹, 张亚慧, 等. 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分解[J]. 环境科学学报, 2022, 42(12):410-422.
|
[11] |
宾津佑, 唐小兵. 广东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效应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J]. 水土保持通报, 2023, 43(3):382-389.
|
[12] |
陈睿涛, 李薇, 燕振刚. 甘肃省农业碳排放区域差异、时空特征及趋势预测[J]. 草业学报, 2023, 40(1):287-302.
|
[13] |
唐继荣. 树立粮食生产忧患意识促进旱作农业提质增效——关于甘肃春耕生产情况的调研与思考[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3(7):9-12.
|
[14] |
霍如周, 奚小波, 张翼夫, 等. 碳中和背景下中国农业碳排放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3, 44(12):151-161.
|
[15] |
李晓迎. 新时代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以甘肃省武威市发展三大特色产业带为例[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3(6):166-169.
|
[16] |
韩学玺. 农村金融对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D]. 兰州: 兰州大学, 2017.
|
[17] |
李亚洲, 包会存. 甘肃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经验探析[J]. 乡村科技, 2024, 15(7):45-48.
|
[18] |
李海婷. 推进农村电商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以甘肃省武威市为例[J]. 现代农机, 2024(4):56-58.
|
[19] |
黄贞斌. 长江中游城市群农田生态系统碳源碳汇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D].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23.
|
[20] |
雷晓春. 河西走廊棉区棉花生产经济效益分析和节本增效对策[J]. 甘肃农业, 2010(11):54-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