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中懿, 曹光乔. 南方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研究[J]. 农机科技推广, 2009, (7): 13-15. [2] 张延化, 胡志超, 王冰, 于向涛. 南方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收获探析[J]. 农机化研究, 2012, (3): 246-248. [3] 邹应斌. 长江流域双季稻栽培技术发展[J].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2): 254-262. [4] 张文毅, 袁钊和, 吴崇友, 金梅. 水稻种植机械化进程分析研究[J]. 中国农机化, 2011, (1): 19-22. [5] 钱银飞, 张洪程, 钱宗华, 刘艳阳, 李杰, 郭振华, 陈烨, 张强. 我国水稻机插秧发展问题的探讨[J]. 农机化研究, 2009, (10): 1-5. [6] 李艳大, 叶厚专, 沈显华, 古新序, 药林桃, 舒时富, 万鹏. 丘陵早稻机械化种植品种筛选研究[J]. 中国农机化, 2011, (6): 61-65. [7] 朱德峰, 陈惠哲. 水稻机插秧发展与粮食安全[J]. 中国稻米, 2009, (6): 4-7. [8] 唐海明, 逄焕成, 肖小平, 聂泽民, 汤文光, 于天一, 汪柯, 李强, 杨光立. 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早稻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4, (2): 1-10. [9] 陈立才, 叶厚专, 李艳大, 舒时富, 李星, 王康军, 万鹏, 江向荣, 王水发, 尹国庆, 袁旭. 丘陵双季稻区不同机插行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13, 45(5) : 53-56. [10] 刘华, 刘兴贵, 王承相. 丘陵山区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几点思考[J]. 基层农技推广, 2014, 2(2): 16-17. [11] 张汉夫. 我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J]. 中国农机化, 2009, (2): 12-15. [12] 舒伟军, 郑文钟, 余文胜, 洪一前.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中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技术的探讨[J]. 现代农机, 2012, (3): 7-9. [13] 李艳大, 叶厚专, 舒时富, 陈立才, 李星, 王康军, 董希慧, 万鹏, 刘丕莲. 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双季稻株型性状研究[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3, 34(3): 71-77. [14] 周燕, 管帮超.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的生育特性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 上海农业科技, 2008, (4): 46-47. [15] 张信梅. 关于水稻生产机械化育插秧工作探讨[J].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4, (3): 14. [16] 叶厚专, 李艳大, 沈显华, 古新序, 药林桃, 舒时富, 万鹏, 江向荣, 王水发, 尹国庆. 不同机插行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机化, 2012, (4): 59-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