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赵西宁,吴普特,冯浩,等.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集雨补灌生态农业研究进展,中国农业科学,2009,42(9):3187-3194. [2]冯永平董忠义董孟雄,等.旱塬麦田渗灌补水技术及经济效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8,16(4):73-78. [3]张松令,刘玲玲,刘新月,等.旱地小麦渗灌覆盖栽培技术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18(2):7-12. [4]杨苏龙,史俊东,南建福,等.旱塬区棉花地下微灌补水系统初探[J].山西农业科学 2010,38(5):13-15,23. [5]山仑, 邓西平.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与高效用水[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0, 2(4): 34-38. [6]白玮.西北干旱区节水灌溉方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6,24( 35):252-254 [7]张建新,郑大玮,李芬.等.集雨农业雨水利用转化效率及其提高途径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26(3):198-203. [8]陈振宇,高志强,孙青芳.山西省渗灌发展的优势及存在问题探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19(1):18-19. [9]李克民,杨久臣,李民.节水灌溉措施在农业生产上的综合应用[J].农业科技通讯[J].2015,11:146-149. [10]徐文静,王翔翔,施六林,等.中国节水灌溉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1):184-187. [11]宗晓琴.不同渗灌处理对露地番茄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08,35(6):65-67. [12]谢飞,王艳,朱文平.灌溉方式对大棚西红柿生长发育的影响[J].南方农业,201414,8(7):17-18. [13]王淑红,张玉龙,虞娜,等.渗灌技术的发展概况及其在保护地中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2)增刊92-95. [14]江晓东,李增嘉, 侯连涛,等.少免耕对灌溉农田冬小麦夏玉米作物水、肥利用的影响[ J].农业工程学报, 2005.21 (7): 20-24. [15]冯利平,巴比江,甄文超,等.北京地区冬小麦渗灌技术节水高产综合效益研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1, 6( 5): 35 -41. [16]郑成岩,于振文,张永丽.等.土壤深松和补灌对小麦干物质生产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33(7):2260-2271. [17]宋文品,王志敏,陈晓丽,等.深层渗灌对冬小麦蒸散动态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 2016,36(7)896-905. [18] 池宝亮. 山西旱地农业发展的水问题分析[J]. 山西农业科学,2010,38(1): 31-34. [19]刘影,张玉龙,张凯,等.灌溉方法对温室栽培番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5,33(2)141-145. [20]钱晓辉,孟德财,李茂林.试述农业节水灌溉中的渗灌技术[J].农机化研究,2004(4):72-73 [21]裴艳婷, 田奇卓,李娜娜,等.不同渗灌覆膜方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 2009,29(5):867-871. [22]张喜英.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机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1):80-87. [23] Kirkegaard J A, Lilley J M, Howe G N, et al. Impact of subsoil water use on wheat yield[J]. Aust J Agric Res, 2007,58(4): 303–315. [24]程满金,郑大玮,张建新.半干旱地区集雨旱作节水农业技术集成总体模式研究[J].节水灌溉,2007,(3):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