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马树庆, 李斌. 长白山区立体气候资源与立体农业开发[J]. 资源开发与保护, 1991,7(3):163-166.
																						 | 
										
																													
																							| [2] | 
																						 
											 胡继华, 曾皓. 川西高原立体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初步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 2003,24(7):55-58.
																						 | 
										
																													
																							| [3] | 
																						 
											 易新民, 高阳华. 川东南立体气候特征分析[J]. 四川气象, 1992,12(4):16-19,84.
																						 | 
										
																													
																							| [4] | 
																						 
											 高翔, 白红英, 张善红, 等. 1959—2009年秦岭山地气候变化趋势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 2012,32(1):207-211.
																						 | 
										
																													
																							| [5] | 
																						 
											 刘尉, 王春林, 陈新光, 等. 基于立体气候观测的粤北山区热量资源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 2013,24(9):2571-2580.
																						 | 
										
																													
																							| [6] | 
																						 
											 杜军, 高荣, 马鹏飞, 等. 西藏色齐拉山地区立体气候特征初步分析[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9,29(1):14-18.
																						 | 
										
																													
																							| [7] | 
																						 
											 Morris K I, Chan A, Morris K J K,et al.Impact of urbanization level on the interactions of urban area,the urban climate,and human thermal comfort[J]. Applied Geography, 2017,79(2):50-72.
																						 | 
										
																													
																							| [8] | 
																						 
											 朱卫浩, 张书余, 罗斌, 等. 近30a全国人体舒适度指数变化特征[J]. 干旱气象, 2012,30(2):220-226.
																						 | 
										
																													
																							| [9] | 
																						 
											 吾米提·居马太, 郝建奇, 瓦力江·瓦黑提, 等. 新疆主要旅游城市舒适度分析[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3,7(4):70-74.
																						 | 
										
																													
																							| [10] | 
																						 
											 孟丽霞, 姚延峰, 尹春, 等. 兰州市旅游气候舒适度与客流量关系分析[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7,11(5):89-94.
																						 | 
										
																													
																							| [11] | 
																						 
											 刘金丽, 郑浩阳. 珠海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特征分析[J]. 广东气象, 2016,38(5):49-53.
																						 | 
										
																													
																							| [12] | 
																						 
											 洪国平, 王凯, 吕栀栀, 等. 典型低碳宜居社区人居气候舒适性评价[J]. 气象科技, 2015,43(1):156-161.
																						 | 
										
																													
																							| [13] | 
																						 
											 岳溪柳, 於琍, 黄玫, 等.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北京地区气候承载力初步评估[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7,13(6):517-525.
																						 | 
										
																													
																							| [14] | 
																						 
											 赖荣生, 于海龙, 黄菊莹. 作物气候生产潜力计算模型研究述评[J]. 江苏农业科学, 2014,42(5):11-14.
																						 | 
										
																													
																							| [15] | 
																						 
											 初征, 郭建平. 未来气候变化对东北玉米品种布局的影响[J]. 应用气象学报, 2018,29(2):165-176.
																						 | 
										
																													
																							| [16] | 
																						 
											 李艳春. 宁夏干旱区气候承载力分布特征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24(8):96-99.
																						 | 
										
																													
																							| [17] | 
																						 
											 李蒙, 朱勇, 黄玮. 气候变化对云南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 2010,31(3):442-446.
																						 | 
										
																													
																							| [18] | 
																						 
											 白美兰, 郝润全, 高建国, 等. 内蒙古地区气候资源生产潜力及其人口承载力分析评估[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0,28(6):253-257.
																						 | 
										
																													
																							| [19] | 
																						 
											中国气象局. GB/T 27963—2011 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
																						 | 
										
																													
																							| [20] | 
																						 
											 叶小丽, 韦佩琼, 覃茹芊. 广西巴马县近十年旅游舒适度分析[J].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2,33(S2):84-85,89.
																						 | 
										
																													
																							| [21] | 
																						 
											 章国材. 暴雨洪涝预报与风险评估[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2.
																						 | 
										
																													
																							| [22] | 
																						 
											 陈楠. 菏泽市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49(2):257-261.
																						 | 
										
																													
																							| [23] | 
																						 
											 谢盼, 王仰麟, 刘焱序, 彭建. 基于社会脆弱性的中国高温灾害人群健康风险评价[J]. 地理学报, 2015,70(7):1041-1051.
																						 | 
										
																													
																							| [24] | 
																						 
											 武夕琳, 刘庆生, 刘高焕, 黄翀, 李贺. 高温热浪风险评估研究综述[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9,21(7):1029-1039.
																						 | 
										
																													
																							| [25] | 
																						 
											 李万志, 余迪, 冯晓莉, 张调风. 基于风险度的青海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J]. 冰川冻土, 2019,41(3):680-6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