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军, 张海军, 韩明明, 蒋方山. 行距配置氨基酸水溶肥与甜菜碱对机收夏玉米生理效应与收获指数的影响[J]. 农学学报, 2022, 12(6): 18-23. |
[2] |
刘奇, 王婧朏, 卢秉福, 张文彬, 刘晓雪. 黑龙江省甜菜生产机械化调查分析[J]. 农学学报, 2022, 12(1): 70-73. |
[3] |
林慧, 王玉斌.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与农民非农收入互动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 农学学报, 2021, 11(9): 111-117. |
[4] |
魏锋, 杨海峰, 王稼苜, 马毅, 马俊峰, 洪德峰, 卫晓轶. 不同玉米杂交组合配合力和机械化粒收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 农学学报, 2021, 11(12): 28-33. |
[5] |
王昌亮, 艾振光, 闫丽慧, 常建智, 李彦昌, 侯现军. 豫北地区30个玉米新品种适应性筛选[J]. 农学学报, 2021, 11(10): 23-27. |
[6] |
程丹, 翁贞林. 农业分工、农户分化与水稻生产机械化服务——基于江西的实证[J]. 农学学报, 2020, 10(10): 91-97. |
[7] |
卢秉福,周艳丽,刘晓雪. 甜菜机械化栽培的农机与农艺技术融合研究[J]. 农学学报, 2019, 9(7): 53-56. |
[8] |
孔凡信,刘志,肖继兵. 辽西地区适宜机械化生产酿造高粱品种综合评价[J]. 农学学报, 2019, 9(6): 4-11. |
[9] |
廖华俊. 安徽稻茬田利用与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 农学学报, 2017, 7(6): -. |
[10] |
唐维,张允刚,李强,后猛,王欣,闫会,马代夫,刘亚菊. 适合机械化收获的甘薯品种筛选及育种研究[J]. 农学学报, 2017, 7(3): 13-16. |
[11] |
郭银巧,柴宗文,王克如,谢瑞芝,汤秋香,刘广周,明 博,李少昆. 玉米收获方式及其效益分析[J]. 农学学报, 2017, 7(12): 8-11. |
[12] |
段民孝,赵久然,李云伏,王元东,邢锦丰,张华生,刘新香,刘春阁,张雪原,张春原. 高产早熟耐密抗倒伏宜机收玉米新品种‘京农科728’的选育与配套技术研究[J]. 农学学报, 2015, 5(2): 10-14. |
[13] |
李光,白文斌,曹昌林,史丽娟,张建华,彭之东,范娜. 不同种植模式对矮秆高粱‘晋杂34号’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农学学报, 2015, 5(10): 1-5. |
[14] |
刘剑君,邓明俐,贾世通,贺智涛. 马铃薯收获机械现状与发展趋势[J]. 农学学报, 2015, 5(1): 95-99. |
[15] |
李艳大,舒时富,陈立才,叶春,曾水生,李星,陈盾. 南方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探析[J]. 农学学报, 2015, 5(1): 9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