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俊花,邵林生,程永钢,李艳芬,闫建宾,王瑞钢,庞旭,梁海英.迪甜10号的选育及配套种植方式[J].山西农业科学, 2012,40(7):719-722 [2]邵林生,程永钢,王瑞钢,闫建宾,王俊花,梁海英,庞旭.甜糯玉米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模式的示范推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21(23):174-177 [3]巩东营;高荣岐;刘强.特用玉米产业化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玉米科学,2005,13(4):132-134 [4]徐帮志,侯维忠,魏文东.甜糯玉米的研发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玉米科学,2009,17(S1):86-88 [5] 山东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玉米生理[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 [6] 潘瑞炽,董愚得.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 董树亭.玉米生态生理和产量形成[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 樊龙江,颜启传.甜玉米种子活力低下原因及提高其田间出苗率研究[J]. 作物学报,1998,24(1):103-109. [9]张守润.玉米种子活力测定及其与田间出苗率的关系初析[J]. 甘肃农业科技,1997,(2):13-15 [10]赵光武.甜玉米种子健康及活力研究[D]. 中国农业大学,2004. [11]王仲,许文娟,曹萍.甜玉米种子活力与田间出苗率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种子,2005,24(3):52-53 [12]胡晓玲,孙素华.种子活力在种子质量评估中的重要性[J]. 安徽农学通报,2002,8(6):29-29,33. [13]阎富英.国内外种子生活力和活力测定技术的最新进展[J]. 种子,2005,24(6):48-50. [14]农业部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种子检验知识手册[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5]乐素菊,张璧.贮藏条件对超甜玉米种子活力及田间出苗的影响试验初报[J]. 广东农业科学,2001,(6):18-20. [16] 乐素菊,张璧,王斌.储播条件对超甜玉米种子田间出苗率和幼苗整齐度的影响[J]. 种子,2002(1):65-67. [17]张文明,梁振华,姚大年,姜文,孙海燕,陈永.砂引发对甜玉米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32(2):178-182. [18]何晓明,谢大森,林毓娥,彭庆务,赫新洲,黄河勋.浸种处理对超甜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J].中国种业,2002,(4):24-24. [19] 褟维言,冯斗.三十烷醇浸种对超甜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福建农业科技. 2000(06):7-8 [20]刘纪麟.玉米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1]王荣焕.不同类型玉米种子形态结构和活力特性研究[D]. 河北农业大学,2004. [22]叶春萼,张全德. 超甜玉米种子发芽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1998,10(3):113-117. [23]王青峰,宫庆友,沈凌云,李小琴.超甜玉米种子活力研究[J]. 种子,2007,26(6):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