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梁国红.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民教育的思考[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5. [2]姚金蕾, 闫志利. 职业农民培训需求研究与实践的国际比较[J]. 继续教育研究, 2014 (1): 24-27.
 [3]孙炳香. 农民科技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19 (2): 34-34.
 [4]陈杰, 彭春娥. 关于非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思考[J]. 作物研究, 2012, 26(Z1).
 [5]洪洋, 张梅. 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问题及对策[J]. 经济研究导刊, 2013 (6): 34-35.
 [6]何得平. 试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培训师与职业农民的关系[J].新农村(黑龙江),2012(20).
 [7]徐金海. 农民农业科技服务需求意愿与评价分析——基于江苏部分地区的调查[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9): 115-118.
 [8]周汝琴, 葛汉勤. 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加快培育现代农民[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10): 573-574,575.
 [9]张新华, 田玉敏. 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的借鉴与思考[J]. 中国国情国力, 2012 (11): 54-57.
 [10]高岩, 王淼啸, 束睿, 等. 全球背景下关于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探讨[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3, 31(2): 65-70.
 [11]马冬君, 闫文义, 王宁. 农民科技需求与解决途径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5): 119-122.
 [12]白金明.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农村工作通讯, 2012 (9): 8-12.
 [13]孙婵, 刘晓红. 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农技服务, 2014, 31(11): 11-11.
 [14]李忠国. 对新形势下农技推广体系创新的思考[J]. 中国农技推广, 2004, (1): 9-11.
 [15]杨瑞芳, 崔国贤. 中国农技推广工作的现状与新形势下的工作思路[J]. 湖南农业科学, 2005,(6):5-7.
 [16]易开刚. 推进浙江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重整的思考[J]. 科学文化评论, 2007, 27(5): 99-100.
 [17]陶官军. 浙江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18]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J]. 海洋与渔业, 2006 (12): 4-5.
 [19]魏晓理, 李映福.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J]. 四川农机, 2011 (3): 16-17.
 [20]李立秋, 李芹. 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改革——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漫谈[J]. 农村工作通讯, 2008 (24): 30-31.
 [21]李孝勇. 农技推广法贯彻实施若干问题的思考——基于广德县的情况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 2013, 19(17): 2-2.
 [22]李剑飞. 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提升农技服务水平[J]. 现代农业, 2015 (8): 71-72.
 [23]罗忠荣.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能力提升与国外经验借鉴[J]. 世界农业, 2013 (9): 149-152.
 [24]陈生斗.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现状与展望[J]. 中国农技推广, 2015, 8: 001.
 [25]刘坚. 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大力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J].中国农技推广, 2003, 1: 000.
 [26]全克清, 王连峰. 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促进农业经济发展[J]. 中国农业信息快讯, 2014,(8S):136-136.
 [27]李晓霞. 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 河南农业, 2014 (17): 57-58.
 [28]雷钧. 新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研究[D]. 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 2011.
 [29]赵媛媛. 农业技术推广主体功能研究[D]. 保定:河北农业大学, 2014.
 [30]杨芳. 我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 种业导刊, 2011 (9): 11-12.
 [31]李维生. 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J]. 中国农村科技, 2007 (1): 49-50.
 [32]朱贵芳. 福建省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创新研究[D].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 2006.
 [33]马建国. 加强农技推广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J]. 新农村(黑龙江), 2014 (14): 54-54.
 [34]李维生. 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一条必由之路——论建设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J]. 山东社会科学, 2008(1): 113-118.
 [35]常和. 加强农技推广队伍素质建设对策的探讨[J]. 农业与技术, 2012, 32(12): 175-175.
 [36]李延建.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J]. 北京农业, 2015, 26: 112.
 [37]陈为京, 李维生. 加快建设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7(3): 8-12.
 [38]赵九红, 张波静, 吴昌静. 关于江苏建立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思考[J]. 上海农业科技, 2013 (1): 9-10.
 [39]管叔琪, 王光宇. 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与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与创新[J]. 管理科学文摘, 2013 (20): 87-88.
 [40]张翎雁. 如何提高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的实效[J]. 四川农机, 2012 (4): 18-19.
 [41]周青, 林昌华. 制度变迁背景下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建设[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4 (4): 173-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