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宾, 党晓虹 . 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农史, 2008,27(1):24-31.
|
[2] |
吴宾, 党晓虹 . 历史时期自然灾害对古代粮食安全的影响[J]. 农业考古, 2008(4):258-263.
|
[3] |
滕静超, 苏筠, 方修琦 . 中国西汉—清代饥荒序列的重建及特征分析[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4,29:26-32.
|
[4] |
周建树 . 民国粮食史研究述评[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9):865-870.
|
[5] |
许永峰 . 1912年至1929年民国民食问题——以《大公报》为视角的考察[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21(3):22-24,33.
|
[6] |
王虹波 . 论民国时期灾荒对民生的影响[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6,27:103-105.
|
[7] |
郑宇, 徐畅 . 民国粮食安全体系构建机制——以《中国米麦自给计划》及其推行为视点[J]. 甘肃社会科学, 2016(3):119-122.
|
[8] |
史会来, 连永新 .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粮政之异同[J]. 学术交流, 2004(2):157-161.
|
[9] |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 北京:中华书局, 1986: 394-409.
|
[10] |
孙中山 . 三民主义[M]. 北京: 九州出版社, 2012: 202-214.
|
[11] |
周建树 . 孙中山的粮食观[J]. 农业考古, 2013(6):198-201.
|
[12] |
徐田 . “要四万万人都有饭吃”——孙中山粮食观刍议[J]. 档案与建设, 2017,6:43-45.
|
[13] |
毛泽东 . 毛泽东选集:第1卷[M].第二版.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131.
|
[14] |
毛泽东 . 毛泽东选集:第2卷[M].第二版.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462.
|
[15] |
毛泽东 . 毛泽东选集:第4卷[M].第二版.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1316.
|
[16] |
易钢 . 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传统重农思想的新发展[J]. 毛泽东思想研究, 1998(6):69-73.
|
[17] |
谢莲碧 . 简述建国以来粮食安全思想研究[J]. 天府新论, 2012(6):47-51.
|
[18]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0.
|
[19] |
李燕 . 金善宝与中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研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11.
|
[20] |
小麦育种学家赵洪璋[J]. 麦类作物学报, 1993(2):2.
|
[21] |
李振声, 董玉琛, 辛志勇 , 等. 庄巧生院士在中国小麦育种史上的四大贡献——祝贺庄巧生院士90华诞[J]. 作物杂志, 2005(4):1-2.
|
[22]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邓小平文选: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3: 406.
|
[23] |
周向阳 . 中国粮食生产阶段中农业科技生产效率问题研究[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5,21(12):19-23.
|
[24] |
吴宾, 党晓虹 . 试论隋唐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的嬗变[J].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8,10(4):14-18.
|
[25] |
曾福生 . 建立农地流转保障粮食安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J]. 农业经济问题, 2015(1):15-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