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究湿度对动物粪便腐熟程度的影响,本研究以猪粪、牛粪、羊粪为材料,分析不同湿度对动物粪便腐熟程度影响。结果表明,猪粪、牛粪、羊粪湿度在65%、75%、75%时腐熟程度最佳。其次,理论上,当猪粪、羊粪和牛粪分别腐熟53.25天、53天和53.25天时,种子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0.52、0.55和0.62。综上,本研究发现猪粪发酵速度最快,羊粪次之,牛粪最慢,而羊粪腐熟后的肥料最有利于种子的发芽。
为了找到霾污染天气的特征和成因,笔者利用地面和高空气象要素、污染物成分观测资料,以及后向轨迹的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2016 年11 月一次罕见的霾天气。结果表明:地面弱的气压场、中低空弱的低压槽、对流层中低层湿度和温度的增加、逆温条件、近地层弱的涡度平流,这些气象条件有利于大气污染聚集,浓度上升,能见度下降,引起严重的霾天气,而冷高压前部的偏北气流有利于霾天气消散。因此,比较弱的气象条件是造成霾天气的重要原因,而预报弱的天气条件是预报霾天气的关键。
以Y-1苹果矮化砧木为试材,运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制片,通过显微镜观察辨析其1年生枝条各组织的解剖结构,为更加深入精确地研究苹果矮化砧木枝条解剖结构与矮化性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结果表明,苹果矮化砧木Y-1 1年生枝的大体结构包括周皮、皮层、维管系统、髓和髓射线,其中木质部和韧皮部有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由外到内依次为: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皮层、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髓部,韧皮射线、木射线、髓射线贯穿其中。初生韧皮部和次生韧皮部组织界线不明显;在显微结构下,与矮化关系密切的导管容易辨别,管胞难以辨别,筛管、伴胞可以辨别,但具有输导作用的导管、筛管需用更精细和先进的技术方法进行分辨研究。今后应运用更先进的技术对苹果矮化砧木1年生枝的各种组织解剖结构与乔化砧木进行更准确精细的比较,以找出更多与矮化有关的组织特征。
为了探索辽宁地区的栽培管理技术,本试验以‘辽芝7 号’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4 个播期和6 个种植密度处理,调查生育期、产量构成因子及产量。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芝麻的生育进程和生育期均有影响,随着播期的延迟,缩短了从出苗到现蕾的营养生长时间和开花期,生育期相应缩短。不同播期、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对产量构成因子中的单株蒴果数影响显著,对蒴粒数和千粒重影响不显著,但随着播期延迟和种植密度增加,蒴粒数和千粒重均呈下降趋势。综上,在北方一年一熟制春播区的辽宁芝麻种植区适宜5月10—20日播种,种植密度为15万~22.5万株/hm2。
为了挖掘玉米雄穗分枝数分化发育过程关键基因优异等位变异、开展玉米雄穗设计育种。本文综述了玉米雄穗分枝数QTL定位研究进展,阐释了控制玉米雄穗分枝数分化发育关键基因功能及其调控网络。指出了已定位的能稳定遗传的玉米雄穗分枝数主效QTL较少,而且通过突变体克隆的玉米雄穗分枝数分化发育基因表现出极端表型,不能直接应用于玉米育种实践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构建玉米雄穗分枝数QTL近等基因系和根据雄穗分枝数分化发育关键基因特征在自然群体寻找优异等位变异的建议,有助于图位克隆玉米雄穗分枝数主效基因、挖掘玉米雄穗分枝数优异基因资源,从而进行玉米产量和株型相关性状的分子育种。
为了研究绿盲蝽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绿盲蝽发生规律主要从2个方面进行研究,一个是各种环境因子对绿盲蝽生长发育影响,一个是不同寄主与绿盲蝽之间的选择性。害虫防治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均有研究。本研究发现,相关研究集中于绿盲蝽种群发生动态规律、生命表制作、相互选择性的生理生化机制、对药剂优化选择等。目前的研究已经涉及分子基因层面,但是主要侧重于某一个特定功能基因,对基因整体相关性研究还存在不足。今后研究还需在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方面加以深化。
为治理盐碱地并了解白刺植物耐盐生理能力的差异,以5 种白刺植物种子和不同浓度的钠盐介质为试验材料,采用选种子消毒,再用温水浸泡种子24~48 h 吸水膨胀,培养箱种子培养等方法,施以不同浓度的NaCl 介质对5 种白刺植物种子发芽的影响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钠盐浓度对5 种白刺种子的绝对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及发芽指数等指标产生不同影响,其中,钠盐浓度在0~10 g/L 时,5 种白刺种子的绝对发芽率与相对发芽率除西伯利亚白刺外,其余4 种的走势逐渐增大;钠盐浓度在10~25 g/L 时,5 种白刺种子的绝对发芽率与相对发芽率都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钠盐浓度在0~5 g/L 时,发芽指数都逐渐增大,而钠盐浓度在5~10 g/L 时,除盐生白刺、唐古特白刺逐渐增大外,其余3 种发芽指数逐渐降低,说明这2 种白刺的抗盐能力最强。通过对5 种白刺种子的耐盐性对比分析,进一步掌握白刺幼苗在不同浓度钠盐胁迫下的生长及生理响应,为干旱区盐碱地改良的生物措施和受损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开发和推广安全无毒、全面高效、对环境友好的新型生物有机肥,本研究总结了海藻肥的活性成分及功能和各类型的海藻肥施用在水稻上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1)海藻肥料与化学肥料相比,富含高浓度活性氨基酸、多肽、天然植物激素前体物和甜菜碱,并通过调理作物体内的激素和营养平衡,增强其免疫力,使作物健康生长,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等优势,成为肥料制造领域的热门产品;(2)随着产品研发的不断深入,陆续诞生了海藻叶面肥、固体冲施肥、液体冲施肥、海藻生物有机肥等各种新型海藻肥产品;(3)近年来海藻肥因效果突出和需求量增加,使得海藻肥市场鱼龙混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4)化工行业标准HG∕T 5050-2016《海藻酸类肥料》和HG∕T 5049-2016《含海藻酸尿素》的国家行业标准正式发布,于2017 年4 月1 日起正式实施,和已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生物有机肥NY 884-2012,标志中国海藻酸类肥料行业将进入规范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梨树种植面积及产量居世界首位,因种植广泛,从南到北花期有一定间隔,蜂场需要转地授粉。为了探究蜜蜂为梨树授粉过程中反复采集对蜂群采集力有无影响,及油菜等花期重叠的竞争植物对蜜蜂采集梨花积极性的影响,笔者考察了不同种植结构、采集次数下蜂群采集梨花粉的重量、比例及采集梨花粉蜂的比例等指标。结果表明,油菜等竞争植物的存在会使蜂群采集梨花粉积极性下降,应尽量避免在梨树地栽种花期相同的竞争作物。重复采集可以提高蜜蜂采集梨花的积极性并增强授粉效果,可组织专业授粉蜂场进行梨树授粉。
采用4种模型对油茶杂交子代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与比较,旨在优选出其适宜的光响应模型,为油茶杂交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3个油茶杂交F1代采用光响应曲线拟合方程下的Pn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最高值不同,即‘赣无16’(♂)ב顺泰粉红’(♀)杂交子代[7.61 μmol/(m2 · s)]>‘赣190’(♂)ב赣无8’(♀)杂交子代[8.74 μmol/(m2·s)]>‘赣无1’(♂)ב白皮中子’(♀)杂交子代[2.62 μmol/(m2·s)]。‘赣190’(♂)ב赣无8’(♀)杂交子代[1600 μmol/(m2 ·s)]和‘赣无16’(♂)ב顺泰粉红’(♀)杂交子代光抑制点[1750 μmol/(m2 · s)]高于‘赣无1’(♂)ב白皮中子’(♀)杂交子代[1000 μmol/(m2 · s)]。在弱光条件下[<200 μmol/(m2 · s)],3 个杂交子代4 种光响应模型拟合的曲线变化均近直线变化,应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3 个杂交子代光饱和点与补偿点的拟合值与实测值相差较小。通径分析表明,影响3 个杂交子代Pn 的主要作用因子不同,‘赣190’(♂)ב赣无8’(♀)杂交子代、‘赣无1’(♂)ב白皮中子’(♀)杂交子代Pn 的主要作用因子均为Ci 和Tr,Ci 对Pn 直接影响的通径系数为-0.980、-0.840,而Tr 对Pn 的影响是通过Tr 对Pn 的直接作用(0.749、0.189)和Tr 通过Gs对Pn 的间接作用(0.241、0.183)实现的;‘赣无16’(♂)ב顺泰粉红’(♀)杂交子代Pn 的主要作用因子为Ci 和Gs,Ci 对Pn 直接影响的通径系数-0.667,而Gs对Pn 的影响是通过Gs对Pn 的直接作用(0.510)和Gs通过Tr 对Pn 的间接作用(0.503)实现的。
以2年生黑果枸杞苗为试验材料,设计氮、磷、钾3因素4水平施肥试验(“3414”试验),探索不同施肥方案对黑果枸杞生长的影响及氮磷钾合理施肥配比,为黑果枸杞生产过程中的配方施肥提供参考依据。试验根据黑果枸杞栽培群体各性状的变异系数,确定施肥效果中各性状所占比重;根据确定的比重,计算施肥后某一施肥方案对植株整体生长的影响效果;进而确定施肥的最佳方案。试验筛选出大田黑果枸杞开花前营养施肥的最佳配比为尿素18 g/株、过磷酸钙56 g/株、硫酸钾33 g/株,3种肥料中尿素对黑果枸杞植株营养生长效果明显,过磷酸钙、硫酸钾施肥后短期效果不明显。本研究为施肥效果评价提供了一种思路,并初步筛选出一种黑果枸杞生长期施肥的肥料配比和用量。
为了初步评价9 种药用植物不同遮光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对它们进行不同的遮光处理,测定其光合速率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光照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药用植物种类不同对遮光的适应性不同,丹参、板蓝根、百合、射干在30%遮光件下,产量下降幅度与对照不显著;北沙参、柴胡、天南星在遮光率50%以下仍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折干率和产量;土贝母和牛膝在不同的遮光处理后其测定指标均显著下降。
综述了国内20 世纪80 年代至今药用石斛的主要研究现状,概括了药用石斛包括发展起源、资源分布、资源调查与评价、成分分析、药理研究、人工栽培、组培培养、产品加工、分子鉴定等多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药用石斛研究中存在资源保护与开发不足、良种选育研究滞后、药用石斛质量与生态相关系研究欠缺等问题进行探讨,认为未来药用石斛的研究重点应放在构建种质资源库及不同药用石斛种质质量评价体系、良种及优良种质培育、生境与药用石斛生长互作以及高效药用石斛保健产品开发等方面。
为了进一步优化海鲜菇工厂化栽培的培养条件,筛选优良菌种,本试验选择11 种不同来源的海鲜菇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对各品种的菌丝生长情况、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进行比较,研究不同海鲜菇母种和原种的菌丝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5 号(‘真姬菇一号’)和7 号(‘蟹味菇’)这2 个品种的海鲜菇母种和原种菌丝生长较好,其菌丝浓密、均匀,长势评分较高;平均生长速率也较快,极显著高于其他菌种,且菌丝生长指数也较大。因此,从菌丝生长特性方面考虑,5 号(‘真姬菇一号’)和7 号(‘蟹味菇’)可考虑作为海鲜菇栽培时的优良菌种。
为了比较研究不同诱变处理方式对紫花苜蓿诱变效果的影响。试验通过60Co-γ射线、紫外线、甲基磺酸乙酯(EMS) 3 种诱变处理对供试4 种紫花苜蓿干种子进行诱变,以当代材料为研究对象,探讨诱变处理对苜蓿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诱变处理后,3 种抗氧化酶活性以增加趋势为主。其中对SOD的影响,60Co-γ表现为促进作用,紫外线处理降低了SOD活性,EMS处理表现为低促髙抑作用;3 种诱变处理对POD和CAT的影响为60Co-γ辐射随处理剂量增加酶活性下降,紫外线处理则随着剂量增加酶活性增加,EMS处理则因品种不同而不同。诱变处理对苜蓿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随剂量及品种变化而不同,对MDA含量影响不显著。不同诱变处理显著提高了苜蓿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其中150 Gy 60Co-γ、90 min紫外线和0.4% EMS处理对苜蓿生理活性具有明显提高作用。
为了推动烟叶烘烤加煤技术的自动化改造,进行了改造前后综合效益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安康烟区自动加煤处理与人工加煤处理相比,加煤次数、单位干烟耗煤量极显著减少84.13%和16.75%,原烟均价、上等烟比例、橘黄烟比例显著增加3.76%、3.15%和4.35%,鲜干比显著减少3.65%,减工、降本、节能、提质、增产效果明显,综合来看,该单项技术可提高亩产值12.64%,同时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和环境保护。
为控制甘薯贮藏期间的发芽和腐烂,保持甘薯贮藏品质,采取乙烯、1-MCP、CIPC、ABA、咯菌腈、热水等多种处理手段,利用统计学、化学染色等方法研究甘薯抑芽和防腐控制技术。结果表明,与1-MCP、ABA、CIPC处理等相比,乙烯处理能更有效控制甘薯的发芽,并且乙烯和1-MCP处理不影响愈伤,但乙烯、CIPC、ABA均加重了甘薯的腐烂。甘薯长期贮藏期间,腐烂率和腐烂指数均呈现上升的趋势,综合来看,贮藏7 个月,防腐效果较好的处理是29℃愈伤+1-MCP、咯菌腈、咯菌腈+58℃热空气、600 μg/L 咯菌腈浸蘸,腐烂率在10%以下。贮藏到9 个月,防腐效果最好的处理是29℃愈伤+1-MCP。试验为进一步提高甘薯贮藏品质提供了参考。
摘 要:为了对宋元时期农学著作有比较全面的认识,通过查阅大量文史资料和农史著作,总结出宋元时期农学著作全面发展的特点是数量空前增加,内容种类广泛。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宋元农学著作全面发展的社会原因,是国家农业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农学著作的产生和传播,读书人官场的失利使私人农学著作发展迅速,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农学著作的繁荣,对外交流与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农学著作的丰富多样。最后,进一步阐明对宋元时期农学著作的研究的意义,吸取传统农业的精华,对现代农业科学和科技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研究旨在提高国内对“77 国集团和中国”罗马分部重要性的认识,以期通过中国项目和经费支持加强“77 国集团和中国”罗马分部的能力建设,进而推动提升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粮农机构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研究通过查阅有关“77 国集团和中国”罗马分部会议纪要及相关文献,走访咨询“77 国集团和中国”罗马分部主席、秘书处和有关人员,参加“77 国集团和中国”全体会议发现,“77 国集团和中国”罗马分部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认识,该机制和平台在运营和管理中心面临较多的困难和挑战,需要并期待中国智慧和中国支持。建议应积极加强中国与“77 国集团和中国”罗马分部在联合国粮农三机构框架下的合作。
世界粮食供需基本处于紧平衡状态,但区域不平衡特征明显,一些地区粮食短缺现象依然严重。2000年以来世界饥饿人口数量下降趋势明显,但近期呈现反弹迹象,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发展中地区形势严峻。总体来看,有效需求不足是造成世界粮食不安全的重要因素,贸易在全球粮食供应量中的占比较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世界粮食生产潜力有条件满足未来粮食消费的有效需求,但受冲突、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仍将长期面临多重不利因素的持续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