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桂安辉, 高士伟, 叶飞, 等. 不同产地扁形绿茶的品质成分差异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 2020, 41(20):218-223,229.
|
[2] |
张英娜, 嵇伟彬, 许勇泉, 等. 儿茶素呈味特性及其感官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 2017, 37(1):1-9.
|
[3] |
宋亚赛. 绿茶苦涩味的化学成分及其相互作用研究[D]. 合肥: 安徽农业大学, 2016.
|
[4] |
祁丹丹, 戴伟东, 谭俊峰, 等. 杀青方式对夏季绿茶化学成分及滋味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6, 36(1):18-26.
|
[5] |
朱德文, 岳鹏翔, 袁弟顺. 不同杀青方法对绿茶品质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8):275-279.
|
[6] |
汪蓓, 舒娜, 陆安霞, 等. 不同杀青温度对绿茶香型形成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4):197-203.
|
[7] |
敖存, 牛小军, 郭敏明, 等. 不同青锅工艺对龙井茶品质的影响[J]. 茶叶, 2022, 48(3):153-157.
|
[8] |
王近近, 袁海波, 滑金杰, 等. 足火工艺参数对工夫红茶热风干燥特性和品质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20, 36(10):287-296.
|
[9] |
王华杰, 滑金杰, 江用文, 等. 足火热传递方式对工夫红茶品质成分及色泽、滋味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20, 41(15):148-157.
|
[10] |
桂安辉, 叶飞, 龚自明, 等. 扁形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关键加工工艺优化[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1, 42(6):49-56.
|
[11] |
胡民强. 扁形名优绿茶新型干燥工艺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
[12] |
蔺志远, 施江, 谭俊峰, 等. 提香温度对绿茶(香茶)干燥效能及风味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20, 41(23):153-158.
|
[13]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8313—2018,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8.
|
[1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8314—2013,茶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测定[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4.
|
[15] |
钟萝. 茶叶品质理化分析[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250-350.
|
[16] |
刘盼盼, 高士伟, 郑鹏程, 等. 冲泡条件对恩施玉露绿茶茶汤品质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 2016, 37(20):138-144.
|
[17] |
程启坤. 茶叶品种适制性的生化指标—酚氨比[J]. 中国茶叶, 1983(1):38.
|
[18] |
莫岚, 黄亚辉, 赵文芳, 等. 金秀野生茶树群体中儿茶素和氨基酸组分含量分析[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 33(4):690-695.
|
[19] |
张泽岑. 对茶树早期鉴定品质指标和酚氨比的一点看法[J]. 茶叶通讯, 1991(3):22-25.
|
[20] |
张春花, 单治国, 韦秀春, 等. 杀青时间对绿茶内含物质含量影响的研究[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1, 24(12):14-15,21.
|
[21] |
钟秋生, 彭佳堃, 戴伟东, 等. 基于UHPLC-Q-Exactive/MS的不同烘焙处理岩茶化学成分差异分析[J/OL]. 食品科学:1-20.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206.TS.20230308.1315.050.html.2023-06-16.
|
[22] |
吴仕敏, 江用文, 滑金杰, 等. 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MS分析不同足火方式对绿茶中叶绿素降解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22, 43(8):44-51.
|
[23] |
刘爽, 杨停, 谭俊峰, 等. 绿茶滋味定量描述分析及其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24):40-46.
|
[24] |
张英娜, 陈根生, 刘阳, 等. 烘青绿茶苦涩味及其滋味贡献物质分析[J]. 茶叶科学, 2015, 35(4):377-383.
|
[25] |
张英娜. 绿茶茶汤主要儿茶素呈味特性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
|
[26] |
许伟, 彭影琦, 张拓, 等. 绿茶加工中主要滋味物质动态变化及其对绿茶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9, 40(11):36-41.
doi: 10.7506/spkx1002-6630-20180518-275
|
[27] |
刘建军, 陈义, 郭桂义, 等. 不同摊放时间和杀青温度对夏季绿茶品质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1, 40(5):74-76.
|
[28] |
徐文平. 四川绿茶苦涩味偏重成因分析及降低苦涩味技术研究[D]. 合肥: 安徽农业大学, 2010.
|
[29] |
尹军峰, 许勇泉, 袁海波, 等. 名优绿茶鲜叶摊放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J]. 茶叶科学, 2009, 29(2):102-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