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IPCC. Climate change 2022: 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2.
|
[2] |
廖雪萍, 黄梅丽, 雍阳阳, 等. 气候变化对广西农业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0, 41(4):72-80.
|
[3] |
李秀芬, 陈莉, 姜丽霞. 近50年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玉米增产贡献的研究[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1, 7(5):336-341.
|
[4] |
方修琦, 王媛, 徐锬, 等. 近20年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水稻增产的贡献[J]. 地理学报, 2004, 59(6):820-828.
|
[5] |
李根丽, 魏凤, 赵敏娟. 农户气候变化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陕西省关中地区544份农户调查数据[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7(4):15-21.
|
[6] |
云雅如, 方修琦, 田青. 乡村人群气候变化感知的初步分析——以黑龙江省漠河县为例[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9, 5(2):117-121.
|
[7] |
丁抗抗, 李辑, 张皓宇. 辽宁省旱柳物候对气温变化的响应[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4):86-92.
|
[8] |
徐韵佳, 戴君虎, 王焕炯, 等. 1985—2012年哈尔滨自然历主要物候期变动特征及对气温变化的响应[J]. 地理研究, 2015, 34(9):1662-1674.
doi: 10.11821/dlyj201509005
|
[9] |
杨丽萍, 张存厚, 代海燕, 等. 气候变化对阴山北麓木本植物物候期的影响[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6(1):102-107.
|
[10] |
裴顺祥, 郭泉水, 辛学兵, 等. 国外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 2009, 22(6):31-37.
|
[11] |
王连喜, 陈怀亮, 李琪, 等. 植物物候与气候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10, 30(2):447-454.
|
[12] |
杨扬, 罗贤, 李荣平, 等. 气象要素对植物物候影响及其驱动机制研究进展[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5):154-159.
|
[13] |
汪兴东, 陈昭玖, 蔡波. 农民气候变化认知及适应性措施选择—基于鄱阳湖区的调查研究[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6, 15(3):316-326.
|
[14] |
肖兰兰. 农民对气候变化的认知状况研究—基于山东省部分地区的实证调研分析[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5(1):32-37.
|
[15] |
侯志瑞, 陈琼, 周强, 等. 青藏高原东北缘山地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及适应策略—以湟水中游为例[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8, 14(2):175-181.
|
[16] |
魏国茹, 史兴民, 孙立凡, 等. 旱作农业区农户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行为的多样性[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8(4):119-121.
|
[17] |
王亚茹, 赵雪雁, 张钦, 等. 高寒生态脆弱区农户的气候变化适应策略评价——以甘南高原为例[J]. 生态学报, 2017, 37(7):1-11.
|
[18] |
王全忠, 周宏, 陈欢, 等. 农户对气候变化感知的有效性分析——以江苏省水稻种植为例[J]. 技术经济, 2014, 33(2):71-76.
|
[19] |
IMRAN M, SHRESTHA R P, DATTA A. Comparing farmers’ perceptions of climate change with meteorological data in three irrigated cropping zones of Punjab, Pakistan[J].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2020,22:2121-2140.
|
[20] |
云雅如, 方修琦, 田青, 等. 黑龙江省漠河县乡村人群对气候变化的感知方式与认知结果[J]. 地理科学, 2009, 29(5):745-7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