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军, 张海军, 韩明明, 蒋方山. 行距配置氨基酸水溶肥与甜菜碱对机收夏玉米生理效应与收获指数的影响[J]. 农学学报, 2022, 12(6): 18-23. |
[2] |
屈洋, 王可珍, 刘洋, 罗艳, 杨清华, 梁福琴. 不同种植参数对夏大豆产量及光合效能的影响[J]. 农学学报, 2021, 11(8): 8-13. |
[3] |
崔双双, 孙泽强, 王学君, 董晓霞, 刘盛林, 田慎重, 刘志鑫. 尿素中控失剂添加量对夏玉米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J]. 农学学报, 2021, 11(11): 41-47. |
[4] |
康海岐, 潘英华, 孙小文, 韩友学, 高利军, 曹艳, 高菊, 康家荣, 李星月, 张鸿. 杂交稻组合节水抗旱特性的梯度量化研究[J]. 农学学报, 2021, 11(10): 1-8. |
[5] |
严美玲, 赵明, 崔明灼, 辛庆国, 孙晓辉, 王江春, 殷岩. 不同测墒补灌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农学学报, 2020, 10(4): 1-6. |
[6] |
郭娅, 尹焕丽, 常凤, 李岚涛, 赵丽芳, 张倩, 王宜伦. 株间穴施对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J]. 农学学报, 2020, 10(3): 43-48. |
[7] |
郭智慧, 刘鹏, 郭良海, 崔慧妮, 高建胜, 郭建军, 董国豪. 花期高温胁迫对黄淮地区夏玉米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研究进展[J]. 农学学报, 2020, 10(12): 34-37. |
[8] |
杨宁, 孔令刚, 甄铁军, 夏珍珍, 杨慧, 王洛彩, 郑国喜. 夏玉米产量与主要气象因子灰色关联度分析[J]. 农学学报, 2020, 10(11): 37-42. |
[9] |
姚强, 宫志远, 辛寒晓, 孙中涛, 张元祺, 董晓霞, 刘青, 刘盛林, 魏秀萍, 安森, 韩建东, 王梅, 李美. 盐碱地改良肥配方优化及对滨海旱作夏玉米的影响[J]. 农学学报, 2020, 10(11): 43-47. |
[10] |
刘兴舟, 李猛, 陈瑞佶, 付华, 马桂美, 周言虎, 张建. 夏玉米穗部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研究[J]. 农学学报, 2020, 10(10): 12-18. |
[11] |
赵志宏,王建设,李伟华,田伟,皇甫自起,张慎举. 豫东平原夏玉米病虫害综合化学防控技术研究[J]. 农学学报, 2019, 9(5): 15-19. |
[12] |
史丽娟,白文斌,李 光,张建华. 不同耕作模式对山西旱塬区高粱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农学学报, 2018, 8(12): 1-5. |
[13] |
张晓伟,白牡丹,高鹏,郝国伟,杨盛,郭黄萍. 氮磷钾肥配施对玉露香梨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农学学报, 2018, 8(12): 79-83. |
[14] |
陈东义,华振亮,卿树政,王 伟,訾芳菊,陈永显. 玉米高产田应用“炭吸附聚谷氨酸有机水溶肥”暨化肥减量技术效果初探[J]. 农学学报, 2017, 7(4): 25-28. |
[15] |
王海标,张 博,陶静静,常凤,杜梦鸽,王宜伦. 海藻酸复混肥对夏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J]. 农学学报, 2017, 7(10): 2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