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应霞. 果桑的主要特性和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 2009(4):832-833.
|
[2] |
朱潇婷, 朱敏华, 林健, 等. 16个果桑品种在临海的引种试验及综合评价[J]. 中国南方果树, 2018,47(5):117-121.
|
[3] |
郑章云, 杨义, 张明海, 等. 不同杀菌剂对桑葚菌核病防治试验[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5,30(4):653-656.
|
[4] |
包立军, 苏超, 张敏娟, 等. 桑椹菌核病病原研究进展[J]. 蚕业科学, 2019,45(3):441-446.
|
[5] |
殷培峰. 滁州地区果桑菌核病的种类调查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 滁州学院学报, 2014,1(5):25-28.
|
[6] |
范锦, 胡兴明, 于翠, 等. 桑椹菌核病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蚕业, 2015,36(2):11-14.
|
[7] |
胡君欢, 蔡岳兴, 周书军, 等. 桑葚菌核病防治药剂室内筛选试验初报[J].上海农业科技, 2011(3):110-111,117.
|
[8] |
魏晓军, 徐成美. 桑椹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J].江苏蚕业, 2007(4):14-15.
|
[9] |
剻元璋, 吴福安, 桑椹菌核病病原及病害防治技术综述[J]. 蚕业科学, 2012,38(6):1099-1104.
|
[10] |
鲍善尧. 大十果桑菌核病防治适期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11(18):186-189.
|
[11] |
邓真华, 彭晓虹, 杜贤明, 等. 不同药剂防治桑果菌核病效果研究[J]. 中国蚕业, 2014,35(3):33-35.
|
[12] |
石旭平, 邓真华, 彭晓虹, 等. 不同果桑品种菌核病情况及防治措施验[J].蚕桑茶叶通讯, 2014(6):6-8.
|
[13] |
秦和生, 陈伟, 黄志琼, 等. 桂北大十果桑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以及综合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 2017, 1(2):339,341.
|
[14] |
赵爱春, 余茂德, 胡文龙, 等. 果桑春季菌核病的防治技术[J].蚕桑通讯, 2017, 39(4): 20,39.
|
[15] |
磨长寅, 陈小青, 石美宁, 等. 不同药物防治桑果菌核病的田间试验分析[J]. 广西蚕业, 2017,54(4):6-10.
|
[16] |
郑章云, 杨义, 张明海, 等. 不同生物制剂对桑葚菌核病防治试验[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33(2):376-379.
|
[17] |
王锐. 果桑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 2019,25(10):72-73.
|
[18] |
肖结琴. 不同药剂防治果桑桑椹菌核病效果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19,39(4):16-17.
|
[19] |
李月圆, 张仲智. 试析果桑菌核病发病情况及防治措施[J]. 农业与技术, 2019,39(13):49-50.
|
[20] |
危玲, 刘刚, 熊丽平, 等. 4个果桑品种对桑椹小粒型菌核病的田间抗性鉴定[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40(1):267-268.
|
[21] |
陈乐阳, 姜樟土, 周小军, 等. 桑椹白果病爆发成灾的原因分析[J]. 蚕桑通报, 2017,48(4):46-47.
|
[2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GB 2763—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9.
|
[23] |
王展, 刘伟强. 不同夏伐时间对果桑大十的产量、产期及其变化的试验[J]. 广东蚕业, 2018,52(6):1-3.
|
[24] |
张利民, 郭俊英, 刘高飞. 果桑菌核病发病影响因素及综合防治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 2019(8):394-396.
|
[25] |
张彩萍. 戊唑醇等4种抗真菌药剂对桑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试验[J]. 中国蚕业, 2018,39(1):8-10.
|
[26] |
朱丽英, 周小军, 陈乐杨, 等. 7种药剂防治桑果菌核病的效果[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60(11):1983-1984.
|
[27] |
姜樟土, 陈乐阳, 汪去法. 桑果菌核病的防控试验初报[J]. 蚕桑通报, 2019,50(3):2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