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岳娅, 薛海清, 冯茜, 等. CO2浓度增加和秸秆还田对黑土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3, 42(4):943-950.
|
[2] |
郭建平.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进展[J]. 应用气象学报, 2015, 26(1):1-11.
|
[3] |
夏晔, 胡正华, 刘超, 等. 不同大气CO2浓度升高与施氮互作对冬小麦光合与生长的影响[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9, 40(2):333-341.
|
[4] |
王海燕, 闫丽娟, 李广, 等. DSSAT模型在黄土丘陵区不同耕作措施中的适用性[J]. 草业科学, 2019, 36(3):813-820.
|
[5] |
周广胜.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研究展望[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5, 38(1):80-94.
|
[6] |
聂志刚. 气候变化下耕作措施对旱地春小麦产量形成的调控[D]. 兰州: 甘肃农业大学, 2022.
|
[7] |
白帆, 杨晓光, 刘志娟, 等. 气候变化背景下播期对东北三省春玉米产量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0, 28(4):480-491.
|
[8] |
尹婷婷, 杜振涛, 张欢, 等. 耕作模式对果树生长发育及土壤状况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24(9):124-130.
|
[9] |
赵仰徽, 齐向辉, 任稳江, 等. 半干旱区雨养农田绿肥作物轮作休耕技术措施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4, 38(1):123-132.
|
[10] |
王寅萍, 梁熠, 康建宏, 等. 不同降水年型旱作春玉米氮素利用与产量对控释尿素的响应[J]. 江苏农业科学, 2023, 51(23):95-102.
|
[11] |
贾瑞玲, 赵小琴, 刘军秀, 等.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气候变化对荞麦生产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 2023, 44(9):782-794.
|
[12] |
李强, 薛耀英, 高小叶, 等. 升温、灌溉和施氮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7, 35(1):52-57,71.
|
[13] |
李广, 黄高宝, WILLIAM B, 等. APSIM模型在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耕作措施中的适用性[J]. 生态学报, 2009, 29(5):2655-2663.
|
[14] |
赵福成, 谭禾平, 包斐, 等. 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及其在玉米上的应用综述[J]. 农业科技通讯, 2016(11):12-14.
|
[15] |
史鑫蕊, 韩百书, 王紫芊, 等. 基于APSIM模型模拟分析气候变化对不同熟性北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19):3772-3787.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23.19.006
|
[16] |
贺付伟. 基于APSIM模型和遥感数据的冬小麦估产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2, 42(4):40-45.
|
[17] |
NaziaTahir. 基于APSIM模型的长期施肥和气候因素对土壤养分变化和生产持续性的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18] |
韩雪, 刘强, 王钧, 等. 基于APSIM模型的气候变化条件下播期对旱地春小麦产量影响研[J]. 作物研究, 2022, 36(6):499-506.
|
[19] |
张康, 聂志刚, 王钧, 等. 温度升高下降水和施氮对旱地春小麦产量和生物量影响的模拟与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22, 39(6):1966-1975.
doi: 10.13866/j.azr.2022.06.26
|
[20] |
茹晓雅, 李广, 闫丽娟, 等. 基于APSIM模型模拟水氮调控对旱地春小麦产量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19, 36(9):2342-2350.
|
[21] |
刘强, 高雪慧, 王钧. 不同降水年型下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对旱地春小麦产量的响应模拟[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3, 41(2):230-237,265.
|
[22] |
高雪慧, 刘强, 王钧. 基于APSIM模型的旱地春小麦产量对大气CO2浓度和氮肥水平的响应[J]. 作物研究, 2021, 35(5):544-548,5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