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总结了云南省元江县水稻生产现状,水稻传统地方品种生产中存在问题及遭受威胁,哈尼梯田的恢复方式和战略意义,水稻传统地方品种保护与利用建议。在回顾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政策环境和长期激励机制的开发与示范,实现云南水稻传统地方品种基因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主流化。本研究揭示了云南省元江县水稻古老地方品种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云南水稻古老地方品种基因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出建议和意见,对促进云南哈尼梯田的遗产价值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鲁东丘陵地区小麦生育期内干旱缺水、低温冻害、倒春寒及干热风等灾害频发的生态环境,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小麦所利用‘济麦22’为母本、自育品种‘烟2415’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水旱一体种植、平行优势选择、抗逆生态选择、水旱联合鉴定的系统方法,育成了水旱兼用、多抗、高产小麦新品种‘烟农173’。2012-2014年山东省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8982.2kg/hm2,较对照‘济麦22’增产6.17%;2014-2015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719.4kg/hm2,较对照‘济麦22’增产4.70%;2016年2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6005。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旱节水、抗寒、抗倒春寒、抗干热风、成熟落黄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籽粒商品性好等特点,适宜在山东、山西及河北等中高肥水及旱地推广种植。
为了解丽江栒子的病虫害危害情况,在2015-2018年对丽江栒子种植区的的病虫害进行了系统调查,发现危害栒子的病害有7种,煤污病和锈病是危害程度最严重。虫害有8种,其中,蚧壳虫和蚜虫危害程度最严重。在系统调查栒子病虫害危害程度的基础上,提出了为害栒子的煤污病(Cotoneaster fuliginosa)、锈病(Aecidiu cotoneaster)、角蜡蚧(Ceroplastes ceriferus)、考氏白盾蚧(Pseudaulacaspis cockeyelli)、桃蚜(Myzus persicae)和菜蚜(Lipaphis erysimi)是当前最主要的防治对象,并对其发生危害情况及其相应的防治措施作了概述。
为研究牡蛎壳土壤调理剂对黄泥田花生产量和土壤酸化改良的影响,通过在黄泥田种植的花生上分别施用牡蛎壳土壤调理剂2250 kg/hm2和1500 kg/hm2加常规施肥处理与不施用牡蛎壳土壤调理剂加常规施肥处理对比,以研究牡蛎壳土壤调理剂不同施用量对花生产量以及土壤酸化改良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不同量牡蛎壳土壤调理剂后花生产量分别增加16.8%和10.1%,纯收入分别增加1750.0元/hm2和900.0元/hm2,花生的各项农艺性状也得到提高。施用不同量牡蛎壳土壤调理剂后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明显提高,土壤pH分别提高了0.8和0.5。本研究结果为黄泥田花生增产和土壤酸化改良提供了实验依据。
利用ISSR 标记对30份国外引进的辣椒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从96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8条多态性引物对30份辣椒材料进行ISSR-PCR的扩增,共扩增1781条带,多态性条带数为1389条,多态性比率为77.99%。用NTSYS-pc2.10统计软件的UPGMA法对30份国外引进的辣椒种质材料的ISSR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在遗传相似系数GS=0.724(L1)处,可以将30份辣椒种质材料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共19份辣椒材料,第二大类共10份辣椒种质资源,第三大类:只有编号为167的一份辣椒资源。主坐标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大体一致,交叉分类结果更为直观。
[目的]为了更合理的分析当地气候资源条件和空间分布,为元江火龙果产业服务。[方法]使用云南省标准时段1986-2015年30年气象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经纬度、海拔高度、坡向和坡度等),通过以往区划经验、专家咨询、文献查阅、实地调研论证等方法,定性判断气象因子对气候适宜性或灾害风险的重要性,确定了火龙果的气候适宜性指标和低温冷害风险指标,再根据区划的指标要素利用薄盘光滑样条函数统计模型将气候要素空间插值,综合考虑相关地理信息数据,建立空间栅格数据集,并进行种植适宜性指标和灾害风险指标计算及空间推算对区划结果进行分类。[结果]完成了元江县火龙果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图和低温冷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火龙果种植气候适宜区和低温冷害低风险区高度重合,位于元江河谷两岸大片地区包括澧江街道东部、红河街道中部、甘庄街道西南部和曼来街道东部等地区,从气象条件证明了发展火龙果产业的决策正确性。[结论]此项工作的完成为元江县火龙果种植发展,产业布局和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探索采后喷施叶面肥对温室甜樱桃的影响,为温室甜樱桃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甜樱桃‘红玛瑙’为材料,在采收后喷施叶面肥,研究叶面肥对温室甜樱桃叶片鲜重、干重、叶绿素含量、Pn—PAR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处理对甜樱桃叶片的鲜重和干重并没有影响;撤膜后温室甜樱桃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有一个上升的过程,而且喷施叶面肥能提高甜樱桃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叶面肥处理对弱光的利用能力更强,在所有的光强下,叶面肥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均高于对照。
本文从资源、相关研究、产业三方面分析了云南水生花卉的发展状况。云南宁蒗县是荷花在我国的垂直分布最高点;云南的荷花资源有优良的地方品种,在同一或同类型的品种内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产业以观光、藕莲、藕粉为主。云南是我国唯一的耐寒睡莲和热带睡莲野生种群都有分布的地区,是中国野生睡莲五大分布中心之一;睡莲相关产业有观光、香水莲、切花、耐寒睡莲种苗等。云南还有很多特色的水生花卉资源有待开发利用。提出了收集云南水生花卉资源、培育特色新品种、以应用研究为主解决产业瓶颈问题和开发独特水生花卉新产品的建议。
针对于园林绿地对城市大气环境中发挥的双重作用,本研究综合评价不同植物种类对消减PM2.5污染的能力差异,以期为城市绿地功能优化与提升提供科学依据。以北京市常用园林绿化植物为试验材料,在目前构建的植物叶片滞留细颗粒物质量的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考虑植物释放VOCs对大气颗粒物浓度的贡献量作为一个影响因子参与计算,对植物个体消减细颗粒物的净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植物个体之间滞留PM2.5能力有很大的差异,单位叶面积PM2.5滞留量较多的植物有元宝枫、大叶黄杨、胡枝子、锦带花、樱花,较少的为黄栌、旱柳、油松、七叶树;(2)油松、黄栌、圆柏3种植物由于释放α-蒎烯的量较高,对生成SOA的贡献较高;(3)综合评价植物消减细颗粒物的净效益,黄栌与油松2种植物对PM2.5没有消减作用,反而增加空气PM2.5浓度,其余13种植物对PM2.5具有消减作用,其中锦带花与元宝枫2种植物单位叶面积对PM2.5的消减能力最强。
从腹腔积液、肠道发炎、肛门红肿,体表溃烂等症状大刺鳅的肝、肾等组织分离纯化得到优势菌株MaG170114NA。该菌株人工感染健康大刺鳅试验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症状,并产生死亡。从人工感染鱼体分离纯化得到菌株MaG170808NA,再次人工感染健康大刺鳅后显示具有比MaG170114NA更强的致病力,证实分离菌株为大刺鳅致病菌。对分离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鉴定分离菌株为维氏气单胞菌。用药敏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菌株MaG170114NA对药物敏感性,分离菌株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红霉素等8种药物高度敏感;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及复方新诺明4种药物中度敏感;对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多粘菌素B等12种表现耐药。
恩诺沙星是水产养殖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恩诺沙星由于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给药方便、与常用的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畜牧兽医以及水产动物的疾病防治上。但是近年来,由于养殖户过度使用抗生素,从而导致的环境问题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建设以绿色低碳为发展理念,以高效、优质、生态、健康、安全为发展目标的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渔业,必须要了解恩诺沙星的相关性质以及它的代谢迁移转化规律,从而更好的指导养殖户合理安全的使用抗生素,减少抗生素对环境的污染。恩诺沙星的主要代谢产物是环丙沙星,是由恩诺沙星脱去一个乙基得到的,农业部已经将环丙沙星列为禁药。本综述通过探讨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结构性质,药物动力学代谢特征以及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途径,从而为发展绿色可持续的生态渔业奠定基础。
为了评价乙唑螨腈在琯溪蜜柚上的安全性,研究其残留降解动态。设计套袋和非套袋两种处理,按推荐剂量和加倍推荐剂量在蜜柚上各施药1次进行田间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残留检测。结果表明:乙唑螨腈在0.4~400 μg/L(注意单位是正体!下同!)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 = 0.9997),检出限为0.06 μg/kg,添加回收率为84.2%~90.0%,RSD为5.6%~8.4%。乙唑螨腈在蜜柚上的降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关系,降解系数(k)在0.1444~2271之间,套袋处理的半衰期(T1/2)为3.56~4.80天,未采用套袋处理的T1/2为3.05~3.50天。套袋处理的半衰期大于未采用套袋的半衰期,施药后65天最终产品中均未检出乙唑螨腈残留。
物联网背景下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整合农村各类资源、改造传统农业、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进而提高国内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文章在分析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从要素投入角度,按照投入资金、人员素质、基础设施、核心技术、管理体系这5个维度较为深入地分析了物联网背景下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制度体系等政策建议,以期达到农业与信息化的全面深度融合,使其形成农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从而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新动能。
雾霾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这种影响通过产业关联机制波及到其它部门,使整个经济系统造成更大损失,评估这种间接经济损失对雾霾治理具有更大意义。基于湖南省2012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数据,利用产业交叉熵方法计算长株潭城市群投入产出关联系数,根据投入产出开模型与局部闭模型,根据需求侧列昂惕夫系数和供给侧的高什系数估算长株潭城市群雾霾农业损失及引起的经济系统其它各部门经济损失。研究发现:不论是从投入产出开模型或局部闭模型,还是从需求侧或者供给侧角度分析,雾霾灾害导致的部门间接经济损失都大于直接损失;基于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估算的雾霾农业间接经济损失大于开模型估算的间接经济损失;雾霾灾害通过供给机制对经济部门造成的间接经济影响比通过需求机制造成的影响更大;部门损失关联影响程度需要综合考虑直接损失和产业关联系数。
[目的]安徽省大豆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该地区大豆生产具有总量大、品质优、贡献大、茬口优、潜力大等诸多优势与特征。当前,在进口大豆冲击的不利环境下,我国必须保证国内食用大豆的完全自给并为面向全球市场的大豆食品加工业提供优质原料,安徽大豆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生产调研,对安徽省大豆生产地位与特征进行分析,指出了当前该地区大豆生产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豆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与措施。[结果]分析发现,该地区大豆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大豆生产比较效益较低,综合配套技术集成创新不足,大豆加工业对大豆生产牵动作用不强,大豆补贴不足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结论]为实现该地区大豆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稳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机农艺农信融合,提升大豆生产技术,提高单产,还要继续深化大豆精深加工,进一步提高大豆产业效益和农民积极性。另外,还要从维护国家和地区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完善大豆产业扶持政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持续发展,我国人民日常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活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不断加强,旅游需求愈发强烈。“新鲜,休闲,内涵”成了人们旅游的关注点。近年来,国家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旅游产业的升级再创造成为一大重点。本文首先从旅游资源供给角度对行业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其次落脚烟台葡萄酒文化旅游市场,并提出“优化,配比,跟进”的改进突破口,最后从供给侧角度对烟台葡萄酒文化旅游的发展给出建议和方向。
西瓜是江苏省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农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笔者于2015—2017年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电话咨询、查阅资料等形式,调查江苏省西瓜甜瓜种植面积、产量、品种、施肥、生产成本及效益情况,分析了目前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江苏省西瓜甜瓜种植效益较高,但生产投入、用工成本加大等问题突出,种植效益提升难度加大。提出了推广优新品种、推广适应新技术、加强科技培训、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培大育强品牌的发展建议。
农业经济增长离不开农业信息化技术进步的推动,也需要借力制度变迁。农业经济增长是动态发展过程,随着农业信息化技术进步与诱致性制度变迁持续向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演进。现阶段,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经济处于较为快速的发展状态。研究发现农业信息化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存在偏差,需要基于农业信息化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的耦合视角探索推进农业发展模式演进的路径。研究表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信息化技术进步推动传统农业向知识型农业转型、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改变农户生产生活方式,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推动了农业贷款体制变迁、农村财政体制供给的变迁,但依然存在认识农业信息化不充分、农村信息技术设施建设滞后、农业信息化技术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存在瓶颈等问题,需要继续加大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数据建设、强化区域信息协同治理、完善智慧农业政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