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遂初. 硅肥对水稻抗病增产效果的研究[J]. 浙江农业科学,1979,(1):12-15. [2]蔡德龙. 中国硅肥营养研究与硅肥应用[M]. 郑州: 黄河水利出版社,2000:135-388. [3]马同生,李伏军,梁永超,等. 江苏水稻土硅素养分丰缺与硅肥增产效果[J]. 土壤通报, 1993, 24 (6): 262-263. [4]石佑华,吉建国. 大麦施用硅肥的效果与技术[J]. 大麦科学,1998(3): 28-28. [5] 张翠珍,邵长泉,孟 凯. 小麦吸硅特点及应用效果的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1998, (4) : 29-30. [6] 姚鼎汉,张军才,唐秋林. 施用硅肥促进茭白早收的增产效益简报[J]. 浙江农业科学, 1997, (2): 81. [7] 胡炳堂,洪顺山. 毛竹施用硅肥的效应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1990, (4): 368-374. [8] 梁永超,马同生. 硅对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1993, (4) :48-50. [9] 王 飞,秦方锦,庄亚其,等. 宁波市水稻土壤硅素丰缺指标体系研究初报[J].土壤通报, 2014, (6) :1491-1495. [10]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GB/T 17296-2009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1-2. [11]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壤分析技术规范(第二版)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12]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第三版) [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233-236. [13] 刘德金,肖承和. 农业试验设计与分析[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1-117. [14] 张力. SPSS在生物统计中的应用[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137-140. [15] 臧惠林,张效朴,何电源. 我国南方水稻土供硅能力研究[J]. 土壤学报, 1982,19 (2) :131-140. [16] 臧惠林. 土壤有效硅含量变化的初步研究[J]. 土壤, 1987, (3) :123-126. [17] 何念祖,孙其伟. 植物生长的有益元素[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91-118. [18] 臧惠林. 我国南方水稻施用比厂粉煤灰钙肥的研究[J]. 势力发电, 1982, (2) :34-38. [19] 梁永超. 淹水及添加有机物料对土壤有效硅的影响[J]. 土壤, 1992,24, (5) :244-247. [20] 魏朝富,杨剑虹,高明,等. 紫色水稻土硅有效性的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7,3 (3) :229-2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