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澄 主编.植物染色体及染色体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23-42. [2]吴征镒 主编.中国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979-1017. [3]种培芳,苏世平,高暝,李毅.4个地理种群唐古特白刺的抗旱性系统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1,31(3): 213-218. [4]贾宝全,蔡体久,高志海,等.白刺沙堆生物量的预测模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2,16(1):9-99. [5]何炎红,田有亮,叶冬梅,秦佳琪,郭连生.白刺地上生物量关系模型及其与叶面积关系的研究[J].中国沙漠, 2005, 25(4):541-546. [6]张萍,哈斯,岳兴玲,?庄燕美.白刺灌丛沙堆形态与沉积特征[J].干旱区地理,2008,31(6):926-932. [7]于春堂,杨晓晖,尹伟伦,慈龙骏.鄂尔多斯高原北缘唐古特白刺灌丛沙包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0(5):39-45. [8]李红,章英才,张鹏.白刺属植物研究综述[J].农业科学研究, 2006,27(4):61-64. [9]努尔巴衣·阿布都沙力克 ,潘晓玲.我国西部白刺属及其近缘属的花粉形态与分类 [J].干旱区研究,2003,20(1):16-19 [10]李懋学 主编.植物染色体研究技术[M].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1,31-68. [11]河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学院 合编.遗传学试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1-14. [12努尔巴衣·阿布都沙力克,潘晓玲.白刺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分析及系统学意义[J].新疆大学学报, 2003,20(1) :51-54. [13]潘晓玲,沈观冕,陈鹏.白刺属植物的分类学及系统学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 1999,21(3):287-295. [14]潘晓云,魏小平,尉秋实,等.多倍化——白刺属的系统分类、进化特征及应用前景[J].植物学通报,2003, 20(5):632-638. [15]新疆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新疆植物志(第三卷)[M].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303-306. [16]素有瑞 著.柴达木盆地白刺研究与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59-114. [17]李清河,江泽平 著.白刺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3-117. [18]塔西甫拉提·特依拜,张飞,赵睿,等.新疆干旱区土地盐渍化信息提取及实证分析[J].土壤通报,2007,38(4):625-630. [19]阿米娜·阿布力克木,迪丽努尔·阿吉. 新疆阿图什市土壤盐渍化现状及特征—以格达良乡为例[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5):73-78. [20]张建锋,邢尚军,孙启祥,等.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白刺造林技术的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4,18(6): 144-147. [21]赵可夫,范海,江行玉,等.盐生植物在盐渍土壤改良中的作用[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2,8(l):31-35. [22邢尚军,张建锋,郗金标.白刺造林对重盐碱地的改良效果[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 ,33(6):96-98 [23]钱翌. 新疆的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调控准则[J].新疆环境保护2004,26(增刊):04-07. [24]王文,蒋文兰,谢忠奎,等. 黄土丘陵地区唐古特白刺根际土壤水分与根系分布研究[J].草业学报,2013, 22(1):20-28. [25]李进军,马存世,张有佳,等. 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白刺生长发育影响因素[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0,38(10):41-43. [26]贾晓红,李新荣.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不同生境白刺(Nitraria)灌丛沙堆的空间分布格局[J].环境科学,2008, 29(7):2046-2053. [27] 赵长琦, 李华, 孙晓燕, 等. 白刺果实化学成分的分析测定[J] .西北植物学报, 1994, 14( 5) : 4-6. [28] 江继武. 药用植物辞典[M] .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543. [29] 索有瑞, 王洪伦, 汪汉卿. 柴达木盆地唐古特白刺果实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研究[J] .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4, 16(1) : 54-58. [30] 努尔巴衣·阿布都沙力克,潘晓玲.白刺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分析及系统学意义[J] . 新疆大学学报,2003,20(1):50-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