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陶诗言.中国之暴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121- 177. [2]杜继稳.陕西暴雨分析和研究[M].陕西省气象台,1988:44- 67. [3]章国材,矫梅燕,李严春,等。现代天气预报技术和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636-642 [4]刘子臣,梁生俊,张建宏,黄土高原上两次低空东北急流大暴雨的诊断分析[J]。高原气象,1995,14(1):107-113 [5]刘新伟,段海霞,赵庆云,等。2010年7月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分析[J].干旱气象.2011.29(4):472-477 [6]张惠君,周奕含,吴迎旭,等。黑龙江省一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与物理机制分析[J].黑龙江气象,2015,3:8-10. [7]张雅斌,武麦凤,候建忠,等,2013年7月18~19日昆明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J].干旱气象.2014.32(5):788-797 [8]张淑敏,谈会星,吴宁,等。“7.28”渭河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4.8(1):1-5 [9]郭大梅,方建刚,侯建忠。陕西一次远距离台风暴雨天气分析[J]。干旱气象,2013,31(1):138-143. [10]张弘,侯建忠,乔娟.陕西暴雨若干特征的综合分析[J].灾害学,2011,26(1),70- 74. [11]张弘,孙伟.2003年陕西持续性暴雨成因分析[J].灾害学,2004,19:55- 61. [12]梁生俊,马晓华,西北地区东部两次典型大暴雨个例对比分析[J].气象.2012.38(7):804-813. [13]郭大梅,许新田,刘勇,等。陕西中南部一次突发性大暴雨过程分析[J].气象.2012.38(5):533-542 [14]张弘,侯建忠,乔娟,陕西暴雨若干特征的综合分析,灾害学,2011.1,第二卷第一期,72 [15]孙建康,武麦凤,谢在发,青藏高原东部一次大暴雨过程分析,干旱区研究,2007.7,第24卷第四期,516-521 [16]郭大梅,李萍云,胡皓,等。一次春季暴雨与盛夏期暴雨物理量对比分析[J]。陕西气象,2014.(6),8-10 [17]牛乐田,崔钜胜,胡伟,等,陕西中南部区域性暴雨天气解析[J]。陕西气象,2014.(1),4-8 [18]刘勇,张科翔,2002年6月8日佛坪突发性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应用天气学报,2005,16(1):60-69 [19]武麦凤,梁生俊,李春娥,渭河流域三次暴雨过程水汽和上升运动的垂直结构比较[J]。暴雨灾害,2010,16(3):246-250 [20]王旭仙,胡淑兰,吕俊杰,等。渭河流域严重洪涝灾害的天气学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2002,32(增刊):190-195 [21]梁生俊,2003年渭河流域一次致洪暴雨过程综合分析[J]。暴雨灾害,2008,27(1):32-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