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傅祥, 吴建中, 郁祖良,等. 播期密度对豫麦29群个体质量性状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00(5):21-24. [2] 李兰真, 汤景华, 汤新海,等.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播期、播量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07, 36(11):38-41. [3] 赵永萍, 张保军, 张正茂,等. 种植密度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09, 18(6):107-111. [4] 杨永光, 张维城, 吴玉娥,等. 播量对小麦产量和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z1). [5] 海江波, 由海霞, 张保军. 不同播量对面条专用小麦品种小偃503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02, 22(3):92-94. [6] 钟世敏. 旱地小麦播种量对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16):3949. [7] 朱伟, 胡新, 黄建英,等. 密度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成穗率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04, 33(7):39-41. [8] 邢国凤, 刘碧贵. 密度与肥料对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4):10-17. [9] 郭天财, 查菲娜, 马冬云,等. 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运转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7, 22(6):152-156. [10] 侯军红, 杨春玲, 关立,等. 豫北地区‘郑麦7698’适宜播期播量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30):81-85. [11] 刘毓侠, 田伟, 刘艳侠. 不同播量对郑麦7698群体结构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 2014, 42(12):1283-1285. [12] 林作楫, 揭声慧. 近50年河南省小麦育种工作的回顾[J]. 河南农业科学, 2005, 34(9):5-9. [13] 王西成, 赵虹, 曹廷杰,等. 河南省小麦品种利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河南农业科学, 2009, 38(9):34-38. [14] 顾宗福, 王良宝, 黄幸福,等. 晚播小麦不同播量对产量影响试验初报[J]. 上海农业科技, 2012(3):55-55. [15] 何静, 刘铭. 秋播小麦不同播量试验小结[J]. 农业装备技术, 2012(5):18-19. [16] 马小凤, 栾春荣, 周振元,等. 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 2010, 16(1):84-85. [17] 代立芹, 李春强, 姚树然,等. 气候变暖背景下河北省冬小麦冻害变化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 2010, 31(3):467-471. [18] 胡焕焕, 刘丽平, 李瑞奇,等. 播种期和密度对冬小麦品种河农822产量形成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08, 28(3):490-495. [19] 李兰真, 汤景华, 汤新海,等.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播期、播量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07, 36(11):38-41. [20] 田伟, 郭振升, 胡景辉,等. 播期对郑麦7698群、个体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3(9):18-21. [21] 姜丽娜, 赵艳岭, 邵云,等. 播期播量对豫中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1, 40(5):42-46. [21] 马溶慧, 朱云集, 郭天财,等. 国麦1号播期播量对群体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04(4):12-15. [23] 王之杰, 郭天财, 王化岑,等. 种植密度对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01, 21(3):64-67. [24] 侯军红, 杨春玲, 关立,等. 豫北地区‘郑麦7698’适宜播期播量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30):81-85. [25] 刘毓侠, 田伟, 刘艳侠. 不同播量对郑麦7698群体结构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 2014, 42(12):1283-1285. [26] 孙道杰. 小麦品种西农979的社会贡献[J]. 麦类作物学报, 2017, 37(4):封2-封3. [27] 杨胜利, 马玉霞, 张大明,等. 两类强筋小麦品种播期播量优化组合试验研究[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1):1-5. [28] 李宏壮, 李好中, 谢延臣. 不同播期播量对小麦新品种百农207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 2016(2):52-5
|